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016-05-14崔智霞
崔智霞
【摘 要】本文通过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素质的探讨,来阐述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体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体育已全面向素质教育转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因此,学校要不断重视和加强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学要渗透思想品质教育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不难看出,课标中把运动兴趣作用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练习感兴趣的时候,就会认真听讲,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练习的时候就会积极参与,一丝不苟,刻苦完成,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练习不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心不在焉,马马虎虎,被动应付,从而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结果事倍功半。
体育运动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运动兴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后天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比较有限,并且不太稳定,大多尚未形成兴趣中心。但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改变和发展,新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上的引导去培养、发展、巩固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四、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实现终身体育目的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正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形成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让每一个孩子都终身受益。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有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在这两者之间,体育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主要途径,体育课是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手段。只有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体育课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自身的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和热爱,持之以恒,科学地坚持体育课外活动,才是健康的源泉。同时,体育课外活动,其组织方式灵活.分散,内容丰富多样,有利于针对不同的群体,有利于根据个体的差异情况,有利于按照学生的兴趣,达到自觉锻炼的最佳方式,它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措施和實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一个人终身体育观念与意识的最佳选择。
所以,要实现终身体育目的,必须在学校教育期间,加强体育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每天能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终身锻炼与学习的习惯,并且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2]《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教育科学》2001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