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2016-05-14高明华
高明华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着重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了他们的心智情况,有的放矢,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意志品质;有效培养
一、小学生现状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是个性差别大。小学阶段是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能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相反,有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在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班级同学的歧视时,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是情绪不稳定。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面对比较复杂的情况时,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
三是自控能力不强。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班集体生活的锻炼适应,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一定发展,会出现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独立性。但是其自身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完善,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转变,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学生会出现很多转变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逆反心理较强。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已经有所发展,他们常会依据自己的想法而坚持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和老师或家长“反”着来,反其道而行之。也有学生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大孩子看,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能产生逆反心理。
二是意志比较薄弱。小学阶段是学生意志发展的关键期。由于这个阶段学习活动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在学习中碰到许多困难,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这些困难产生累积效应,孩子便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会偏向于悲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产生畏难情绪,孩子的意志力受到负面影响。
三是有厌学情绪。厌学可以说是可能贯穿于整个学龄期的心理问题。主要的原因是许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比较优秀的状态,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增大,学习效果下降比较明显,这种状况使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更沮丧,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引发厌学情绪。
二、有效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祖国荣誉感的教育。要经常给学生讲国家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家争光的愿望。
二是要加强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体育课上,多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竞赛型授课内容,在集体荣誉面前,在组员间的互相鼓励和影响下,绝大多数学生的惧怕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三是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有些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较好,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危险,表现出明显的意志薄弱。所以要及时端正学生学习动机,使这些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是要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果学生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意志品质时,我们要及时了解原因,通过采取合理、合适的措施,让学生们鼓足勇气,实施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得到锻炼。
二是要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中长跑跑步运动。在跑步的过程中都能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现象。这一过程中,就会有许多意志品质薄弱中途放弃,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从而磨炼学生意志。
3.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师要善于创设“ 客观困难情境”,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4.教师要言传身教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不仅仅要示范授课内容,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还要善于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5.加强心理技能训练
如前所述,小學阶段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意志品质培养成为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意志品质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挑战极限”、“与自己过不去”等盲目简单地训练,而是包含着一系列的心理技能训练,需要教师潜心研究。
综上所述,在小学进行体育教学时,不光要进行体育技能的培训,更要着重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通过系统的培训锻炼使学生形成自觉、坚定的意志品质,为学生健康成长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