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理论探析及对策

2016-05-14刘婷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对策

刘婷婷

摘 要:本文从概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出发,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意义和价值,最后指出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提升的具体对策,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法治化 理论探析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涌现出来,亟待解决。其中,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这一趋势需要被引起相当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研究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理论探析及对策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概述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主要是指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一个过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主要目标是根据法律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各项细节工作都能在依法治理的环境中有序运行。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要保证高校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在实际进行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进而实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帮助相关管理者进行事物管理有法可依;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实保证高校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和权威化,并且注重其可操作化程度的提升。其次,逐步实现高校学生管理行政化色彩过浓现象的消除,避免相关管理工作的随意化和盲目化倾向,实现一种理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公民的思想意识有自由发表权,能契合高校学生管理领域对于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最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有利于高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1]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能有效帮助高校管理者进行行之有效的事务管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合法性、有效性的提升。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意义和价值

1.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拥护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首先,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深入实行,教育系统作为一种应该在社会上发挥示范作用的一种系统,应该坚决拥护这项长期国策,并且走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前列,逐步实现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到法治轨道的纳入,达到依法执教的水平和高度。这是肩负起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表现,也是新时期实现教育发展推动效应的重要保障。其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逐步建立并且日益完善,全体公民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在高校中,大学生这个主要群体是社会知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社会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发挥较为持续的影响。特别是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学校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为将来的公民政治生活奠定基础。[2]

2.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必要措施

首先,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必须及时提上日程。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且稳定运作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管理必须有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发挥其引导、规范、约束作用。随着全球化趋势下各种文明的不断碰撞和融合,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也需要在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的情况下,努力与世界上先进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和理念经验相接轨。不管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式、手段都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越来越明显的法治化趋势。其次,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对公民权利充分保障的具体表现。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中,一场非常深刻的改革正在进行,以适应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变化。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依法实现,促使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3.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的趋势日益明显,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和难度也逐渐提升。在这个背景下,高等院校作为一个而教育体系,其中教学、管理活动互相交错,容易出现后勤等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各种矛盾涌现。生源的扩张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大学生素质的降低也会为高校学生管理带来难度的提升。贫困生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问题、就业难问题等都为高校学生管理带了新的负担。其次,传统的学年制整齐划一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以及班级管理模式近些年逐渐被打破。学分制、弹性学制等逐渐替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学生还必须在自身的成才设计构建、学科知识统筹规划等方面倾注精力。

三、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提升的具体对策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校管理者服务意识的体现

高校要意识到,教育不仅是一项国家事业,也属于公共事业。高校的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的“管教学生”的错误认识,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探究学生需要什么,主要存在什么问题,以对症下药,完成相应的服务工作。

2.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向自我管理模式转变

大学生心智已经发展成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生活、交往、处事技巧,有了较高的辨识能力。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应该逐渐转变“被动管理”的管理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这个转变有利于逐渐消除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和抵触心理,实现自觉主动地规范自身行为。

3.精准理清、把握好大学生与所在学校之间的关系

随着“自主管理”成为高校学生的法定权利这个转变的发生,高校学生管理的权利性质已经转变为引导性、纲领性,而且高校内部的权利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新的权利秩序逐渐建立,高校与所管理的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被及时准确的理清和把握,有利于各自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及时履行。

四、总结

高校学生管理内容中,主要包括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协调等内容。从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并且在依法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问题犹存,还需要一线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多多积累实践经验,实现法治化水平再迈上新的台阶。[3]

参考文献

[1]张铤.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及实现途径[J].教育探索,2012,(4):12-14.

[2]李为民.制衡与问责: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0,(5):36-39.

[3]余广俊,张义明.高校学生管理程序正当研究(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与程序正当的引入[J].法制与社会,2013,(14):202,205.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