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英语的词汇特点

2016-05-14闫洪才宋银秋

山东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词汇文化

闫洪才 宋银秋

摘 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澳大利亚英语是英语的地域变体之一,澳大利亚英语是在澳洲特定的地域社会、历史条件下演变、发展而形成有别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一个语言分支,是一种移植的英语。本文六个方面探讨了澳大利亚英语的词汇特色,同时揭示文化对语言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澳大利亚英语;词汇;文化

澳语是在澳洲发展历史的不同时期、从不同来源吸收词汇所汇聚而成的语言,这可以说是澳洲文化的一大特色。由于澳洲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澳洲人特别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不仅造就了澳洲特有的国民性格,而且铸成了澳语独具特色的词汇。澳语因此包融了丰富而有特色的词汇,反映了澳洲人在新环境下应用英语的一些特点。从canary (囚犯所穿的黑黄相间衣服),paddock(围起来的一片地),billabong(一个水洞,来自土著语言),到fossick(从泥土中挖金子)等,这些词汇都清晰记录了澳洲的演变和发展历程(Ramson, 2001; Butler, 2001)。然而,概括起来,澳语的词汇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从土著语音中借用词汇/土著语言

土著居民住在澳洲已有几千年历史,他们又复杂的宗教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组织既丰富多彩的礼仪、神话、树皮画、雕刻和舞蹈。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以口语形式居多,很少有书面语言。当英国殖民者一踏上澳洲大陆,就遇到了新的自然环境,很多动植物在英国都不曾见过,他们就通过音译直接把土著语言搬过来充塞进英语词汇。这些词汇涉及好多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是动物类的和植物类的,其次是表示地方及涉土著人生活的词汇。

(1)动物词汇:kangaroo(袋鼠)、koala(考拉,树熊)、joey(幼小的袋鼠;有袋动物的幼兽)、wombat(袋熊)、dingo(野狗)、wallab(沙袋鼠)、jerryang(小鹦鹉)。

(2)植物词汇: burrajong(异叶瓶木)、waratah(特洛皮)、boolialla(长叶相思树)、brigalow(镰叶相思树)、bore(垂枝相思树)、cunjevio(海芋)、bunya(大叶南洋杉)、mulga (一种金合欢属植物)。

(3)地名词汇:Canberra(堪培拉),土著语“聚会的场所”; Cabarita(卡伯里塔),土著语“起火的山”;Elanora(埃勒诺拉),土著语“海边营地”;Parramatta(帕拉马塔),土著语“鳗鱼聚居地“;Wollogong(伍伦贡),土著语“瞧,妖怪来了”;Elouera(埃卢伊拉),土著语“令人愉快的地方”;Katoomba(卡通巴),土著语“瀑布”。

不过,用土著语命名的多数是小地方。大地方一般都以英语命名,如Sidney(悉尼)、Melbourne(墨尔本)和Darwin(达尔文)。

(4)土著人生活相关词汇:wanna土著人挖掘用的木棒;billy垦荒者在户外烧茶用的铁罐;boomerang土著人的武器飞镖;mulka土著人的盾; waddy土著人用的棍棒;gunyah土著小屋;bigabong 一条被堵截的河流分支。

2. 移民英语

移民母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会不同程度地转移到目的英语上来,并在他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进行干扰(欧阳岱峰,2003)。澳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除了最古老的土著文化之外,还包含着200多个国家不同背景的人民带来的多样文化,由6个州和2个大陆领地组成,并且孕育着2118万人口(2008),这里的人来自世界各个角落,肤色、文化、语言都有差异。为了生存,也为了争取新的更好的命运和更高的地位,他们竭尽全力保留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并以此来影响主流文化和主流语言。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所带来的词汇不断地汇入澳语中,形成了澳语的一大来源。如中国人带来的有:chow(仇)、ginseng(人参)、dimsim(春卷)、yum cha(以茶为饮料的中国式茶点);德国有:Delicatessen(熟食店)、wurst(香肠)、riesling(雷司令,一种干白葡萄);意大利有lasagne(卤汁面)、salami(腊肠)、espresso(浓咖啡)、broccoli(花椰菜);法国有Brioche(奶油蛋卷)、moselle(法国摩泽尔河流域产白葡萄酒)。

大量移植或嫁接过来的移民母国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为澳洲词汇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大丰富了澳洲词汇。

3. 原有词汇赋予新的词义

200多年前,当英国移民初到澳洲大陆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片绿色苍茫的处女地。由于他们本人离开了故乡,他们所用的英语词汇也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他们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有的还被赋予新的内容(顾嘉祖、陆昇,2002)。

如:bush原指灌木丛移植的矮树。在澳大利亚英语中的意思是“未开垦的土地”。从bush引申出:bushfire森林野火;bushlawyer自以为懂法律的人;bushman垦荒者;bushranger林居者,多指山贼;bushsinglet 背心;bushtelegraph谣言;bushwhacked筋疲力尽;bushwalker林间散步者;to go bush离开城市去乡下。Tucker原意是17世纪和18世纪时女人围在颈部或肩上的饰物,而在澳语中引申为食物。station在澳语中意指ranch(牧场),如:sheepstation, cattle station;squatter原义为“依法在政府公地上定居以获得对该地所有权的人”,而在澳语里则有了“牧羊场主”的新词义。

4. 澳语的俚语和行话

俚语亦是体现澳洲人幽默感的另一大方面,如no biscuit in the tin (一点劲也没有)、Thingo (他的姓名是什么)、get lost (离开)、Fair dinkum (的确)、My bloody oath!(我同意!)、within cooee (不远的)、full as a boot (喝醉的)、nick off (偷偷摸摸地溜过)、full as goog (醉醺醺的)、to ride the high horse (势力的)、no flies on him (他很警惕)。此类俚语还包括I havent a brass razoos. (我身无分文);He is a real bushy. (他是个不明事理的人);He lives at woop-woop. (他住在遥远的地方);She is buying a fridge on the never never. (她分期付款买了这冰箱);They brought him down a pet or two. (他们伤了他自尊);Dont bung it on. (不要夸张了);Youve got Buckleys hope. (你毫无希望);Dont sling off at him. (不要取笑他)等。押韵俚语更是把澳洲人的幽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cobber-dobber (背叛者)、cop-shop (警察局)、walkie-chalkie (停车场警卫)、grouse-mouse (美丽的少女)、fuzzy-wuzry (苏丹勇士的绰号)。

囚犯行话可以说是体现澳洲人幽默感的典型。当时的囚犯需面对残酷的生活环境,喋喋不休的抱怨会遭到严厉的惩罚,伤心绝望也只会是死路一条。于是,囚犯们常常自嘲自讽、苦中作乐来减轻痛苦。这样,他们借用幽默、讥讽、委婉的语言来发泄痛苦,乐观面对恶劣的生活。囚犯们把自己称为canary,因为他们登陆时都穿着黄色的囚服;他们吃的粗面包是scrubbing brush,因为面包中含有大量的糙糠;经过抽打的脊背像穿上了一件red shirt;罚犯人踩踏的踏车被称为dancing academy。此外,澳洲早期的囚犯把服刑三个月说成是sleep(睡一觉),把服刑六个月说成是dream(做场梦),把服刑一年说成是rest(休息),把无期徒刑说成是the lot(命中注定),甚至绞死也被称为drop(倒下)。这些词汇生动地描绘了澳洲人民的幽默情调。更深层次的说,这些词反映了当时囚犯不畏艰难甚至死亡的乐观心理。

另外,澳洲人有取绰号的嗜好,尤其是给政客、密友和动物取绰号。例如,南非人被称为Yarpie,Sydney Morning Herald被称为granny。其它的绰号:peanut (蠢人)、Pie-eater (无名小卒)、crow (又丑又老的女人)、fang farrier (牙医)、dogs disease (流感)、bluey (红头发的人)。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澳洲人的幽默感。

显然,上述独具一格的澳语词汇充满了诙谐幽默,似乎澳洲人有种内在的开玩笑的本领。其实,这正一览无遗地显现了澳洲人拥有非同一般的幽默感。

5. 澳语的缩略形式

语言的缩略形成是世界各国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为了方便省时故意将某些词语加以缩略,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澳语中的缩略词不仅众多,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和平的环境,澳洲人骨子里透露出随和、悠闲自在和无忧无虑。各种各样的澳语缩略词正是澳洲人这种国民性格的体现。

澳洲人特喜欢从首部、中间和尾部随意截词,恰恰揭示了他们随意且悠闲自得的特点。如:dig (dignity),dile(crocodile),info (information), la (lavatory),roo(kangaroo),mu(emu),pine(porcupine),uni(university),Vic(Victoria),New South(New South Wales),cock (poppycock),nana (banana),Abo (Aborigine),advert (advertisement),Brit (British),intro (introduction), kanga (kangaroo),pro (professor/professional),teach (teacher), vac (vacation)等。还有对已缩略的词汇再缩略,如Communist 缩略成commo,再变成com;bizzo (business), Oz(Australia)。

6. 非正式的通俗澳语词汇

俗语是指人们在非正式的言语交际场合中使用的那些通俗性的词汇、词组或表达方式。不同地区英语之间的差异多会在俗语中充分体现。俗语是澳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澳洲文化的一个重要语言领域(杜学增,2000)。

Trudgill(2002)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参与一次大战使澳洲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这在其语言上的表现则为正式语与非正式语的界线被打破,或者说至少不再像其它地区那样那么严格了;通俗语言在澳洲要比在英国更能为人所接受。

例如在非正式用语(特别在口语)中,澳洲人可以随便在短词后加上-ie/ -y和-o/ -oh 词缀。此外,由于澳洲电影和电视剧的影响,使得一些诸如 Gday ( Good Day) 和muso (musician) 之类的表达法以及非正式缩略词在澳洲人当中流行开来,成为澳语的一大特色。如同来自土著英语的词汇,这部分词汇也很能体现澳语的与众不同。

例如: Aussie: Austria/Australian (澳洲/人), barbie/ BBQ: barbecue (烧烤); bookie: bookmarker; roughie: a trick (诡计、骗局); footy/footie: Australian football; tinnie: a can of beer/tin (一听啤酒); truckie: a truck driver; pom/pommy: British (英国人); chocky: chocolate; Chrissy: Christmas; Gday: Good day (打招呼); Sinny: Sydney (悉尼); compo: workers compensation; derro: a derelict or down-and-out; journo: journalist; milko: milkman; reffo: a refugee; seppo: American(美国人); smoko: somking break (工间休息) 等词。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通俗缩词在英国英语中也有不少,但在澳语里则更显普遍。而且,有些以-ie 结尾的俗语形式在英国英语中会偶有人用,如 tinnie, truckie 和 Aussie 等词。 但有些以-o 结尾的俗语形式在英国英语中是没有的,如arvo 和 muso 等词。下面是一些在澳语中出现而不为说英国英语的人们所了解的词汇例子:beaut: very nice/ great; bloke: guy; blowie: blow fly; bludger: lazy person; chook: chicken; chunder: vomit; cook: ones wife; dag: a funny person; dob: inform on omebody; drongo: fool; fair go: a chance; hard yakka: hard work; humpy: shelter / hut; Mickey Mouse: excellent; shoot through: leave; tall poppies: successful people; tomato: girl (中性词或带点褒义色彩); whinge: complain; yabber: talk a lot。

由于澳洲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情况等诸多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词汇,这充分说明了澳语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Ramson, W.S. Anna Wierzbicka and the trivialization of Australian culture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Vol. 21,2001(2).

[2] Butler, Susan. Australian English—Anidentity crisis [J]. In Blair, David & Peter Collins (eds). English in Austral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Amsterdam, Philadelphia, 2001.

[3] 欧阳岱峰 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文化和澳大利亚英语[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3)

[4] 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21-337)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200号)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

猜你喜欢

词汇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谁远谁近?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