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凝女性小说的文化蕴含

2016-05-14南易

山东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铁凝

南易

摘 要:铁凝在二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创作了大量女性小说,她以敏锐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真实的生存境遇进行了展示,并揭示出女性陷入悲剧宿命的必然性,铁凝的小说对女性文学及当代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审视传统文化、构建女性自主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

关键词:铁凝;女性小说;文化蕴含

一、对传统文化的审视

铁凝的女性小说善于将现实与历史有机结合,把对女性个体的关注上升到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社会痼疾的思考层面上,呈现出独特性、深刻性的特质。她“多角度地展示在男权中心社会中女性生活所承受的压抑,包括生存压抑、生理压抑、情感压抑等,这是铁凝对于千百年来女性生活在男性欲望镜城中无以逃遁、受压迫、被扭曲命运的发现与诉说,是对男权中心话语的解构与颠覆,是对千百年来女性蒙昧状态的去蔽与敞亮。”\+①

由于父权意识的长期渗透,女性的心理和人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甚至形成了女性群体潜意识的病变,女性的精神和肉体除了经受来自传统男权文化的禁锢,还默认了这种束缚的合理性。她们将自己视为男性的奴仆,依附于男性,囿于家庭的藩篱或男性道德规范的牢笼,将自身对情欲的需求视作羞耻,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难以获得幸福。铁凝通过对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透析与揭示,将女性敏锐的身体感受与情感体验在男性独占一方的领域中显现出来,颠覆了男权文化对家庭的神话虚构,还原家庭的本来面目,显露出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审视、批判甚至颠覆。铁凝用作品向读者揭示女性被物化的现实。《棉花垛》、《小黄米的故事》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传统文化对女性束缚和摧残。

传统的男权制度将女性定义为男性的附庸品。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受制于男性的意志,在长期的艰难生存环境中受尽折磨却逐渐认同了被支配、被奴役的观念,将封建男权文化内化成女性自觉地追求与自我束缚。父权思想、封建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女性的思维中,使女性自觉陷入对男性的依附的无休止轮回中,女性自觉的把自己定位在贤妻良母的角色上,认为贤妻良母是女性在社会上最终的归宿。大芝娘、沈小凤、同艾、葛佩云等人是男权文化的维护者;司绮纹、杨青等人被异化为男权文化意识的捍卫者,铁凝以男权文化为基点,透视出基于对传统男权文化的广泛认同,女性生存的窘迫与无奈。

女性隶属于男性的传统使得女性无法摆脱男性的束缚,父权文化对女性母性的赞美和弘扬成为消解女性的自我意识的另一种手段。 “20世纪后期的八九十年代,女性作品中出现大量对母亲的背叛,拒绝获得母亲身份或文化弑母情境的生成,则意味着即将进入新世纪的妇女们意欲割断女性命运的承接和复制,推翻和否定某种对女性文化角色的坚硬铸模”。\+②铁凝让笔下的女性退出自然母性光环的笼罩,取而代之的是暴露女性的丑陋和自私(如《玫瑰们》),使女性身上的理想母性缺失或消解,从而颠覆男性搭建的性别平台,让女性以个体的姿态进入审省的视域,可以说对如司绮纹、章妩一类的恶毒母亲形象的刻画是对传统男权文化的有力声讨。

二、 女性自主人格的建构及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任一鸣曾评价铁凝称:“揭开了千百年来那些别有用心的道学家和作茧自缚的世俗观念强加在女性身上神秘的面纱,不仅铁面无私地冷峻拷问女性的灵魂,审视女性生命本性,而且同时高扬起女性生命的蓬勃。”\+③铁凝揭示出由于两性长期的不平等造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肉体和心灵的持续摧残,向读者表明女性若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她积极探索女性自我救赎的方法,孜孜不倦地用文本探寻女性实现理想人生的可能性,引领当代女性构建合理、健康的女性人生之路,对女性自主人格的构建做出了有益尝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铁凝通过小说表明,女性在确立其主体地位、获取女性主体意识之前是不可能走出传统文化的藩篱的。女性主体意识作为女性对自身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认识,能够激发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人格,帮助女性追求尊严与解放,探求走出生存困境之路。铁凝多次在作品中对脱离男性审美期待的女性身体进行描摹,对女性的身体进行大胆展示,传递出对女性自我生命本体的自信和自尊。铁凝还将眼光投向女性的欲求,从社会、人性的角度描摹女性畸变心理的产生和本相,由此提醒读者:女性生命欲求不应遭到压抑,女性的性不是为了生存或报复的工具,女性的基本欲求在传统男权社会中被压抑异就会造成生命的异化,使女性陷入悲剧性命运。

除此之外,铁凝深刻地指出,在探寻建构女性自主人格的道路上一味采用与男性对立姿态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男女两性关系,一味的批判和颠覆男性霸权都是徒劳无益,构建女性自主人格、探寻理想途径的过程中必须伴随女性的深刻自审,自觉摆脱对男性依附的惯性,女性才能真正树立尊严。“真正的清澄绝不是单纯的明快,真正对生活的体贴和爱是从最初穿越了很多苦难、毁坏、甚至是地狱的某一段,仍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一再地上升,最后达到的境界才是澄明。”\+④这是铁凝在对女性生命体验和人性揭示中的深刻领悟。

三、 女性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从农村到城市、从北京胡同到冀中平原,从儿童到成人,从母女关系到姐妹关系,铁凝的女性小说对女性世界探究之丰富,对

人性挖掘之深刻都足以引起我们对其创作的关注,如此之多的创作实践塑造出如此之多的女性形象,铁凝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写作的典范”,她的创作为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范本,更为我们研究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素材。

除了为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丰富的艺术形象,铁凝与同时代的其他女性作家相比,铁凝跳出了“私人化”写作和“身体写作”的局限,为女性文学创作拓展了空间。她以超性别写作的方式,在对女性及人性进行了思考、观照人类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社会人生,力求摒弃女性自身的局限性,广博和拓宽了的女性视野。“她以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扩展了80年代张洁、张辛欣的女性书写领域,开拓了90年代林白、陈染等的女性个人化写作的潮流,实现了由传统的女性观到现代的女性观的超越,对女性性别主体的探索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⑤

[注释]

①郑积梅:《对历史蒙昧的去蔽与敞亮—论铁凝女性意识小说创作》,《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卷,第1期。

②徐坤:《现代性与女性审美意识的转变》,《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0页。

③任一鸣:《女性自省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女性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3月,第153-154页。

④傅光明:《铁凝:穿越复杂之后的单纯》.山东画报.2014年第2,第14页。

⑤方土人:《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80页。

[参考文献]

[1]徐坤.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任一鸣.女性自省及其文化意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3]方土人.《小说美学经典三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文章期刊类

[1] 傅光明.铁凝:穿越复杂之后的单纯.山东画报.2014(2)。

[2] 郑积梅.对历史蒙昧的去蔽与敞亮—论铁凝女性意识小说创作[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3(1)。

(作者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0)

猜你喜欢

铁凝
主持人的话
一声姥姥
孙犁与黄豆
大作家与小黄豆
铁凝的三重身份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及省上领导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铁凝的爱情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探讨
我见到了作家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