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2016-05-14万军红
万军红
摘要:高中美术欣赏课是以综合性发生效应的。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美术的审美特征出发,通过对不同美术理论的理解认识,在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判断,从中获得感性和理性知识,通过欣赏教学,让学生有目的的,积极地进行探索学习,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发形象思维,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和美术批评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探究
美术欣赏课该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既不感到枯燥无味又能在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想象力及创造思维,这是我们美术老师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运用作品比较法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理论知识,如再现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学生很难掌握,更不用说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学生介绍这些理论的同时,再通过不同作品让学生自己比较,理解。如再现主义美术的欣赏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再现性美术就是艺术家“意”在再现客观世界,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与模仿的写实性作品。学生往往对这样的艺术理论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因而印象不深,影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为此,我选择内容相同的反映自然物象的图片和再现主义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从而发现艺术模仿现实这一理论的表现方法:再现客观对象特征,形象具体真实,艺术形象趋向典型化。如将米勒的《拾穗者》与现实生活中收割的劳动场面的图片作比较,让学生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让学生体味到画家要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环境,例如画农民,就必须对农民生活、农民的气质和形象特征有深刻把握,还要在艺术表现中将农民的本质特征予以强调表现,能真实再现典型性的艺术形象。
再现主义的艺术理论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对艺术所作的认识。随着艺术的发展,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是继之而起的又一重要理论。表现主义认为艺术家不以谁画得与客观世界逼真肖以为能事,而是一描绘对象为媒介,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趣、思想、意念等主观世界为主。抽象主义却认为艺术作品不必受具体物象的约束,强调以点、线、形、色作为符号,构成为有意味的形式或表现纯精神的艺术。这个艺术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各个艺术理论的特点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是个难点,因为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艺术持着某种理论,这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各种艺术现象的看法和艺术作品的评价,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已不能再以在艺术理论中只是一家之言的模仿说来指导教学是实践,而应该广泛了解和吸收各种理论的长处,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美术欣赏教学。为此,我们同样采用作品比较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通过作品比较,了解这一艺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通过作品比较,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以及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倾向的艺术形式。
二、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探究式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用探索研究的方法,创造性的解释、理解美术作品。我们把这种欣赏方法运用到表现主义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去。表现主义是继再现主义艺术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艺术理论。表现性的美术作品不同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它是以描绘的对象为媒介,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趣、思想、意念等主观世界为主,为此而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予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表现主义强调“艺术从根本上说是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观点的”。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服这个艺术理论,我们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从美术作品中去发现,去证实。
在实际美术欣赏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问答式以及自由解说式。具体教学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
(1)观察阶段。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把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写在笔记本上,并作口头发言。
(2)分析阶段。从形、色、构图等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特征。学生做笔记及口头发言。解释阶段画家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品想传达什么样信息?学生边作笔记,边作口头发言。从这个阶段开始,进入作品的深层欣赏,这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意见,讨论就可以充分展开。
(3)价值判断阶段。对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学生喜欢还是讨厌?在这个阶段中对作品的整体特征作分析,对作者意图作解释,并加上喜欢还是讨厌的评价,一边写出对作品综合的印象和理解,一边作口头发言。
三、适当地把音乐引入美术欣赏课堂教学
美术和音乐这两朵姐妹艺术之花,在艺术表现上个有千秋,假如在美术欣赏可中能够把既符合主题又有旋律优美的音乐引入课堂教学,将能达到图音并茂的效果,增加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充满新鲜愉悦的艺术气氛中去认识美,发现美,将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增加表现力、创造力。况且抽象主义美术作品本身就趋向音乐性,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色彩与声音可以产生联觉。如低音产生深暗色,高音产生浅亮色。因此,在欣赏抽象主义美术作品教学中,我们把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去体味抽象主义艺术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