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14刘秀杰
刘秀杰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中,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才能激活历史课,真正提升历史教学效能。
关键词: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和学生的“有效学”。通过几年摸索和积累,我认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解“九·一八”事变时,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吧,‘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大本营。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历史事件呢?”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本课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寻找兴奋点,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化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寻找“兴奋点”。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如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
(3)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5)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二、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运用、吃透课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可以说研究透历史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我们可以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的陈述,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作了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三、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如讲“西安事变”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剪辑电影《西安事变》的几个片断: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宋美龄、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进而提问学生:蒋介石该不该杀?为什么不能杀?当时有哪几种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安事变为何能得到和平解决?学生联系几个片断,经过思考,就弄清了国内外各派力量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四、以练带讲,以讲促练,使讲和练融为一体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讲和练手段充分把学生推上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和关节点问题上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学生思维和行为发展方向,逐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讲练结合模式较高层次的体现,运用得当,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发现式或指导发现式,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略,学会活用和有效地组织信息,并养成灵活而执着地追求的态度,“自主而自动”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