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
2016-05-14张碧玉
张碧玉
摘要:政德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政德既要反映履行公共权力所必须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内在地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的要求。党加强政德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匡正民风、引领社会风尚,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爱护和保护干部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政德失范;途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干部讲政德,影响和带动的是党风、政风、民风。政德兴则政权稳、国家盛。反之,政德废则政权乱、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为党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正确把握政德的内涵,是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政德,就是为官从政者的道德,即政治道德。在我国古代典籍中,“道”主要指一种普遍的最高原则,并引申为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是指人们对所谓最高原则有所得,即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已,外施于人便是“德”。
古今中外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本阶级官吏的道德问题,强调为官从政者的职业道德。在我国最早的一部政府重要文件及政治论文选编《尚书》中就有“德惟治,否德乱”的论述。其意思是说,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就乱。他们之所以一再强调为官从政者的道德问题,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代表着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管理社会,他们是否遵循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统治阶级政权的“长治久安”。
新时期,习近平同志对党员干部的“德”,一直高度重视。2004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他就在《求是》发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一文,指出领导干部“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也一再强调政德问题,认为治党治国之要,在于“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对于新时期领导干部,什么是“德”?2011年12月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要善于辨别、正确处理四组关系: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他还曾将新时期领导干部“德”的标准,概括为五个修养: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政德”的内涵与外延,为领导干部确立了思想遵循、行动指南。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一些道德规范遇到了挑战,而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有些正在建立,有些还没有被人们接受和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道德理想迷失、道德生活失范,从而引起了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严重,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首先,一些领导干部的政治观念淡化,对自身所处的执政地位、执政环境和长期执政所面临的挑战与考验认识不足。如个别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次,一些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仍然抱着老观念、老套路、老经验不放,习惯于传统的领导方式,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表现在实践没有新举措,改革没有新突破,发展没有新办法,政绩没有新建树,群众没有新实惠。第三,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纪律松弛,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不习惯在民主的气氛中推进各项工作;有些领导干部大搞“宗派主义”,奉行庸俗的关系学,热衷“划圈子”、“拉帮派”、不顾大局,结果搞乱了人心、搞砸了政气。
(2)官本位思想突出
首先,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少数领导干部忙于迎来送往,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工作不务实、不扎实,热衷于搞“政绩工程”、“领导工程”、“数字工程”等。其次,敬官畏官现象突出。有些领导干部把官职大小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他们敬官畏官。在实际工作中“只向上负责,而不向下负责”;少数领导干部在部门内部和职权范围内独断专行、高高在上,“官贵民轻”、“上尊下卑”、“权力至上”的衙门作风十分严重。第三、以权谋私的现象有蔓延趋势。有的领导干部私、奢、贪、腐,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把公权当私权,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有偿服务,严重地败坏我们党的形象和声誉。
(3)道德滑坡
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自身的品德修养,放弃了主观世界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道德滑坡甚至缺失,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等方面出现了混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严重滋长。另外,有些领导干部恃权傲物,公民权利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极度淡漠,是非、善恶、美丑不分,对社会不良现象熟视无睹,甚至参与其中。
三、新时期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政德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社会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其失范的原因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从客观现实来看,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会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极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其表现在价值观上就是重利轻义的义利观、重微观利益轻宏观利益的利益观、重才轻德的德才观。二是制度漏洞和缺陷。政德建设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脆弱,民主监督平台无力,舆论疏导渠道乏力,失监、漏监造成的低查处率和惩治率,进一步刺激了某些领导干部效仿失范行为的侥幸心理。三是传统封建道德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影响。封建思想残余的根深蒂固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西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极易造成某些领导干部思想的混乱与偏激。从主观现实来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理想信念、权力观、宗旨观的扭曲,群众观、政绩观的错位,是引起一些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的主观原因。
四、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原因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把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纳入思想建设的整体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推进。
(1)加强学习,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
小平同志说:“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作为党的各级干部,放松了学习,思想就会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使精神世界陷于低级趣味,就难于抵挡利欲和诱惑。有的领导干部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受到金钱物欲的诱惑和腐蚀。产生这些情况的主观原因就是世界观问题,客观原因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招来的诱惑和腐蚀。愈是改革开放,愈是发展市场经济,这种诱惑和腐蚀愈是突出和严重。因此,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抵御腐蚀的能力。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辨别善恶,分清美丑,自觉地抵制和消除剥削阶级腐朽道德观念的影响,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自己的行为始终与党的要求相符,与时代的发展同步,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2)坚持“慎独”,自觉、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在党性锻炼上下功夫
政德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一种高素质的修养。所谓“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单独活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正确的政治道德标准规范去行动。“慎独”是党的各级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加强政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具体讲,就是要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国格、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坚定不移、忠贞不渝地信仰和实践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省,就是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看是否符合党性要求和社会主义政德标准,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一旦发现自己有所背离即加以纠正,使自己的道德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自警,就是经常警示和告诫自己,不要背离社会主义的政德轨道,并以反面教材为诫,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始终处于社会主义政德轨道之中,不逾越雷池一步。自励,就是要用远大的理想、崇高的道德和先进的人物激励自己,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永葆共产党人的道德本色。
(3)深入群众,在实践锻炼上下功夫
我们的根基在人民,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把政治道德修养的根基扎在群众与实践的沃土上,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在变革历史的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感情,所形成的品格,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对于感染、熔炼和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重要的精神源泉和推动力量。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逐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政治道德底蕴,自身的道德境界才能得到升华。另外,人民群众的监督也是各级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经常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可以从中得到鞭策和激励,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政治道德水平。
中国数千年德治传统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及其所铸就的民族心理,已经历史地规定了从政道德是从政者完整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政德建设,即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