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带徒”在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
2016-05-14何李李振雷
何李 李振雷
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技能型人才做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技能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大阻碍,培养和留住优秀的技能人才,优化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激励技能人才充分发挥积极能动作用已成为企业人才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师带徒实施的实践经验出发,阐述师带徒在基层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计划、实施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人才;师带徒;计划;实施;改进措施
一、企业技能型人才现状
目前,企业在技能型人才上面临诸多问题,首先,人员流失问题严重,一些特殊工种的技能型人才面临断档,身怀绝技的技术工人跳槽、技术骨干流失现象严重。其次,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年龄偏大、甚至面临退休,而年轻的技能工人经验短缺,难以独挡一面,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最后,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缺乏有力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工资待遇偏低。同时,传统的观念里重管理轻技术的问题也影响了技能人才的建设,技能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社会氛围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培养技能人才为核心骨干的自主工人队伍,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师带徒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开展“师带徒”活动对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首先,师带徒是青年人快速成才的有利通道,青年人可塑性强,有朝气、有活力,是具备开拓精神的新生力量。尤其是新人职员工,他们渴望能施展才华、贡献聪明才智。他们迫切需要在师傅的指导下,找准人生坐标,确定前进方向,使自己的技能素质得到迅速提升。在新员工开展师带徒能使员工快速的融入工作环境,同时,师傅不仅在工作上进行帮带,在思想上也跟新员工进行时时的沟通,有利于新员工顺利度过刚入职的不稳定期,减少人员的离职率。其次,在青年技工中开展师带徒,能帮助其快速的成长,师傅在操作中的经验诀窍通过讲解演示,徒弟能快速的成长。最后,通过师带徒活动,能充分挖掘有培养前途的岗位技术能手,增加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优化公司员工结构。
三、师带徒活动的组织实施
(1)前期调研和宣传
为切实有效的开展师带徒活动,基层调研必不可少,调研活动应针对各单位技能人才现状、关键技术岗位人员情况展开调查,调研可采用座谈、发放问卷、现场观察等形式。参与调研的人员要包含单位负责人、关键技术岗位员工代表等相关人员,要对调研结果认真分析,筛选出亟需且适合师带徒的关键岗位。要开展多方面的宣传动员活动,如各级会议上的宣贯强调、公司内部刊物报纸上的宣传、召开专门的师带徒动员大会等,营造师带徒的强烈氛围。
(2)制定师带徒活动方案
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带徒”活动实施方案,并以公司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在师徒的选择上以自主自愿、双向选择和单位指定相结合,重点突出立足岗位实际,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原则,师徒实施一对一的培养模式,方案在细化培养目标时,应尽可能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可评价,同时,要注重因岗施教,针对不同的徒弟,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真正实现一对一的培养目的。
(3)师带徒实施过程跟踪
为确保师带徒活动能切实有效的开展,要对单位师带徒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评估,要建立月度督导、季度考核、年度兑现的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即人力资源部门每月对各单位师带徒的活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于每季度实施季度检查,检查考核细则应细化,重点关注方案制定,协议签订,培养目标的可行性,师徒学习计划的组织落实、单位的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师带徒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涉及徒弟的实际操作部分,人力资源部门可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操考评,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打分。季度检查完毕,将形成师带徒活动简报,对各单位师带徒活动开展情况予以排名,并通报全公司,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4)师带徒的激励考核
师带徒活动应实施严格的激励考核制度,为提高师傅的积极性,协议期内,带一名徒弟,师傅每月可享受一定数额的带徒津贴,但师傅实际拿到的带徒津贴的多少可跟徒弟的表现进行挂钩,师徒协议期满后,经人力资源部门和单位结合,对徒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考核优秀的岗位工资可上浮一档,合格的视为基本完成“师带徒”任务,考核不合格的岗位工资应下浮一档。
同时,在全体师徒中间开展年度评优评先活动,可设置“十佳师徒”、“优秀师傅”、“优秀徒弟”等荣誉称号,除在公司总结表彰大会上颁发荣誉证书外,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师带徒实施的意义
连续性生产的特点给企业的培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工学矛盾普遍存在,而师带徒活动有效的解决了培训与工作的两难问题,师带徒活动立足基层,立足岗位,使员工能在干中学,学中干,同时,师徒协议明确了师徒关系,严格的考核激励制度也有效的促进了师带徒活动的开展,“师带徒”活动实施既能发挥内部培训资源的潜力,又能快速提高青年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增加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尤其对新入职员工,对其快速融入企业,快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都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后盾。
参考文献:
[1]吴亚丽.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培训[J].科技广场.2010.4
[2]孙宗虎.员工培训管理实务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