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词语有新招
2016-05-14郑艾霞
郑艾霞
摘 要:语言学理论认为,词语是构成语言本体的基本单位。而且,词语赏析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多角度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赏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进而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联想;赏析;《春到梅花山》
笔者有幸听过一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春到梅花山》,这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者教态亲切,儿童化的语言,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课堂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多元化的评价很好地调动了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扑面而来的春天的气息。尤其是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更是匠心独运,巧妙而恰当,根据不同的词语运用不同的理解方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给笔者耳目一新的美好享受。
一、言简意赅,对比鲜明
在理解“淡淡的清香”这一个词语时,教者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然后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最先发言的学生说最喜欢第三句,他读——“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问:“梅花的香味是怎样的?”学生答:“淡淡的清香。”“哦,梅花的香味不是很浓,只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仅此而已,一浓一淡,无需过多的解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谓是言简意赅,对比鲜明。妙,好一个妙不可言的“淡淡的清香”,只可闻到的“淡淡的清香”。
二、联系实际,展开联想
在理解“晶莹透亮”这一词语的时候,教者先给孩子们欣赏梅花图,一朵朵白色的、粉色的、红色的梅花在阳光下晶莹透亮。教者看出了同学们脸上的兴奋之情,问:“你们看到梅花这么晶莹透亮,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晶莹透亮的?”孩子们如数家珍似的一下子说出了自己见过的珍珠、水晶、钻石、冰块、冰雹、雪花等等。无需赘言,只要想到生活中同样晶莹透亮的事物,晶莹透亮的形象就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中了。
三、举一反三,注重积累
在理解“一朵一朵”的时候,同学们都沉浸在欣赏美丽的梅花图片上,老师亲切地说:“让我们来数一数梅花有多少朵?”一朵、两朵、三朵……很显然,孩子们是无法数清的,“多得数不清,所以我们可以说—— 一朵一朵。那么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我们可以怎么说—— 一颗一颗;牧场上的羊群多得数不清,我们可以说—— 一群一群……”举一而反三,课堂积累悄然在进行,语言训练不露痕迹,轻松自然,印象深刻。
四、伸出双手,做做动作
低年级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课堂上老师在理解“盛开的梅花”时巧妙地让学生做做动作,用小手做梅花的花瓣,然后双手打开表示盛开,再配上幸福的笑脸,孩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活灵活现地展示。老师不失时机地问:“真好看。你是一朵什么颜色的梅花啊?”一个说“白色”,一个说“粉色”,一个说“粉红”,这么多颜色的梅花盛开了,那就像什么?——引出“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再通过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这片片彩云飘进孩子们的眼帘,飘进孩子们的心中。
五、观察部首,触类旁通
说实话,课文结尾中出现的“涌动”“人流”“欢乐的海洋”这些词语,不仅一年级的孩子理解有很大困难,就连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这样的词语也是相当棘手的。本节课,老师的睿智真让我们佩服,她巧妙地启发孩子们观察这三个词有什么共同特点,一个孩子说:“这三个词都有带三点水的字。”这个班学生的智慧也同样不可小觑,竟然很快发现了这一特点。“对了,三点水的字都和什么有关啊?”老师再次顺势引导。“三点水的字和水有关。”孩子们自然而然回答和水有关。“你真聪明!看看图画,你感觉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老师巧妙点拨:“哦,原来这人群就像潮水一样,后浪推前浪,不断地朝前涌动,就像海洋里的水一样此起彼伏!”诗意的语言,儿童化的语言,带给学生精神上无限的享受,课堂不断涌现出精彩的生成。有的孩子说:“我真想和梅花合个影!”有的说:“我真想捡一些掉落在地的花瓣装在花瓶里。”还有的说:“我好想收集一些梅花的香味带回家给姥姥闻啊!”这发自孩子纯洁心灵的话语让我们感觉到“满园春色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
一节好课可以带给听者很多的启迪,笔者听完课对老师理解重点词句采用的种种巧妙的方法甚为欣赏。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设计贵在得法。教者只有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以教材为例子,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大胆创新地设计思路,才能上出一节节扎实高效的好课,才能让孩子们情趣盎然地投入其中,享受一顿顿融知识、能力和情感为一体的富含营养的语文大餐。
参考文献:
[1]沈雪晴.《春到梅花山》教学实录[J].教师,2012(7).
[2]彭海鹰.让词语教学生动而有效:国际华语小学语文优秀课词语教学片断赏析[J].小学教学设计,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