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民办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初探
2016-05-14陈秀纯
作者简介:陈秀纯(1986-),女,汉族,广东潮州人,广州商学院会计系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学生干部的任用、培养、使用、考核、激励对于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反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将运用胜任力模型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借鉴胜任力理论和方法,研究民办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特征,构建有利于学生干部成长的培训体系,探索能够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新体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46-02
一、 胜任力模型的含义与学生干部培训的存在的问题
胜任特征的概念最早由roben white 于1959年提出,虽然目前国外学术界对胜任特征内涵还存在争议,即特征观和行为观。胜任力模型随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将其划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胜任力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辅助工具,本身不能独立发挥作用,只有融入人员选拔、培训开发、绩效管理等的工作中,其价值才能凸显,目前正从单一的领域向多元化发展。
结合笔者的五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以及对学生进行干部培训中谈话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大多学生干部可塑性极强,有较强的自我优越感,但缺乏为人处世、敢于创新、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与之匹配学生干部的培训中存在以下问题:重视程度不高、培训内容不实用、培训形式较单一、培训激励不足等问题,少数学生干部到了大二、大三提出辞职不做或者出现“罢工现象”,以及学生干部不好选、不愿做、做不好等问题,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形成开展不容忽视的影响。
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要经过科学的培训、选拔、组织、考核,胜任力理论与方法为民办高校学生干部的培训体系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通过借鉴胜任力理论和方法,研究民办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特征,进而构建有利于学生干部成长的培训体系,对于学生工作的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办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的组成要素
学生干部数量约占学生人数的1/3,科学高效地培训能帮助学生干部解决工作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更好在发挥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力度,建立精英型的民办高校学生干部队伍,能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由笔者初步构建的胜任力模型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组成:1.高尚的品格;2.较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3.较高的团队协作精神;4.较好的学习与学生工作的能力;5.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6.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胜任力模型是以高尚的品格为核心,较好的学习与学生工作的能力是源泉,较硬的吃苦耐劳、较高的团队协作精神是桥梁和纽带,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是胜任学生干部的重要保障,彼此相互影响,确保学生干部拥有高效的执行力、永葆先进性、牢记服务思想。
三、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民办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内涵与组成要素,笔者认为在民办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好培训需求分析与层次确定
通过观察、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实际工作需求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提出培训的需求,与不同学生干部层次的相关人员进行谈话,确定学生组织的整体培训需求,根据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
按照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发展要求的不同,低年级学生着重培训校园文化、专业认同与基本业务技能掌握,高年级学生干部着重培训组织策划、团队协作、沟通宣传等方面。同时,可按照职务层次的不同,分为新干事培训、部门管理层培训、机构领导层培训,在不同职务与角色中选择合适的培训时间,注重岗前、在岗、转岗这三个时期,使培训内容更具及时性、专业性、实用性,并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对培训需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二) 科学设计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设置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与层次确定的基础上,通过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与学生干部要求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存在哪些差距,由此进行培训目标的设置。目标需根据内容进行细化,年度、学期、每月的培训计划要求有培训目标、类别、形式等,使培训工作开展更为细致。
(三)选择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对象包括团学各级干部、级委、班委、辅导员助理等,根据学生干部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及晋升阶段,实行“普遍培养――重点培养――精英培养”分职能、分岗位、分层次的小班制互动交流培训模式。
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由理论知识培训、技能技巧培训、素质拓展培训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知识培训包括理想信念、自我认知等;技能技巧培训包括领导能力、业务能力、技能训练等;素质拓展培训经验交流、素质拓展、工作实践等。内容要体现“专”、“新”、“特”,将培训内容进行有机组合与搭配,使培训更具深层的胜任力素质。
其中,理论知识培训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明确学生干部职责,全面了解学校及专业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规划,提高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自我认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内动力,在个人性格、兴趣、能力的基础上规划学业目标,修身立德形成高尚的品格,在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吃苦耐劳、勤勤恳恳。
技能技巧培训是在具备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基础上,着重提升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组织领导能力等全方位的才能。同时基本掌握班级、团支部、各个学生组织日常工作开展方法,为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生干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技能培训专题,例如基本的公文写作、新闻采写、文稿编辑、摄影及办公软件应用技能。
素质拓展培训是通过定期开展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学生组织工作分享会等各种交流活动,拓宽工作视角、创新工作思路。组织学生干部与兄弟院系及其他高校进行联谊交汉,共同交流与学习,探讨学生干部工作、成长和发展的经验。同时,组织学生干部开展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促进社会化的发展。同时,要求参加不同培训内容的学生根据部门特点,组织策划一次特色活动,及时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再次培训的需求。
培训形式更具多元化,以团队体检、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团体心理等互动式、参与性强的方式进行。适用反馈、借鉴、总结等环节,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干部灵活变通的能力提升。
(四)培训成效评估及激励
在每一次培训结束之后,需要对培训进行效课评估,学生干部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培训老师的授课情况、通过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判断与调整。评估不仅仅是培训结果的评估,而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最终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评估主要着重于几个方面,培训内容,培训力度,培训时间,授课方式满意度等,在培训结束后,对照培训目标考察培训成果,主要运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相结合、口头奖励与书面奖励相结合,检查学生干部在培训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促进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民办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工作实绩为核心,运用全方位、多元化的培训,打造一支讲真话、干实事、靠得住,战斗力爆强的学生干部队伍。
(作者单位:广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1-8.
[2]韩江河,顾丽敏,鲍怀义.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04).
[3]邓一芝,黄夏梦,杨苛.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初探价值工程[J].价值工程.2010.(11).
[4]吴勇.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5]金彦龙.独立学院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