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辅相成,自然渗透

2016-05-14王清珍

新课程·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生活

王清珍

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传承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人类保持对生命和自然的原始激情和敏感体悟的有效手段,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更多地引入相关文化元素,使受教育者更透彻地领悟音乐与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关系,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与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新课题和挑战。

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音乐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生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可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了解相关文化,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音乐教育资源;而在了解相关文化的同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音乐为核心,突出课堂的音乐性,围绕音乐主题来渗透适宜的相关文化,切不可喧宾夺主。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音乐艺术也就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距离越来越近。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如《音乐在我们身边》中,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出现在身边的音乐:影视剧的插曲、上下课的铃声、门铃、玩具、手机、闹钟、庆典、广告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们几乎生活在无处不飞歌、无处不飘乐的环境中。在学生充分体验了生活中音乐的乐趣后,他们就能为生活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主动性不断增加。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比如在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这首歌曲时,我给每组同学留作业,请他们上网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在课上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把自己查阅的资料或演示或讲述给同学听,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知识互补。有的学生了解到新疆的地理位置、美丽风光,有的学生了解到新疆的民族民间乐器,民歌节奏、舞蹈特点,新疆的风土人情……这些资料加深了学生对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

在课外音乐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音乐活动,比如学习器乐、声乐、舞蹈等,让他们在社会的舞台上通过独立学习音乐、表演音乐的经历,切身地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生活质量。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是艺术门类的一种,它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知和联想,了解作品的意义,丰富情感体验,积累审美经验。在这一领域教学中要抓住贯穿各类艺术的这条主线,充分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歌曲《动物说话》时,教师播放《动物世界》片段,让学生在视觉艺术中感受到各种动物的形象、神态,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各种动物编到歌曲中,创作出几段新歌词并加入各种动物的模仿动作。

学习《彼得与狼》时,启发学生把故事编成一个童话剧本,然后分角色把它表演出来。为了满足学生更强的创作欲望,让他们拿起手中的彩笔,把故事内容用图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当一幅幅色彩鲜明、惟妙惟肖的作品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学生对音乐的那种感受和理解以及大胆的想象和深刻的表现力。

在学生歌舞《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中,先让学生欣赏音乐,在充分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后,接着拍手或做即兴的身体律动,在稳定律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创编出适合歌曲情绪的舞步和动作。在创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合作精神。

在整个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发挥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表现。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音乐与人文学科中的语文、历史、地理、社会等综合起来;或者和自然学科中的数学、物理、生物等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

著名作家叶文玲说:“音乐和诗是天然契合的艺术。”音乐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把唐诗谱写成的歌曲,如著名的《咏鹅》《游子吟》《江雪》等,这些都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好作品。学唱歌曲前,可让学生讨论与诗歌有关的话题并诵读诗歌等。

在欣赏课例《小青蛙》时,让学生观看自然科教录像《青蛙的生长过程》,学生从中了解了小青蛙是由小蝌蚪慢慢长成的。

在学习“音符的时值”这一乐理知识的过程中,把数学的分数知识与音符的时值相结合,再加入一个小动物分蛋糕的故事,学生对音符时值的理解和记忆就容易多了。

在欣赏《瑶族舞曲》时,结合瑶族聚居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瑶族人民的穿着打扮、民族乐器、民族舞蹈以及他们的风土人情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氛围,从中体验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大物博,民族团结。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而且拓宽了知识视野,建立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交流和互补,形成集艺术思维、科学思维于一体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吴斌教授说:“相关文化的渗透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音乐;音乐课堂中不要派生新的、无关的知识,应尽量运用学生先前已有的经验来体验感受音乐。”因此,相关文化的渗透要适度,渗透的内容与音乐的内容相辅相成,与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相契合。相关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一定要自然、生动而巧妙。

参考文献:

蓝仁焕.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试谈音乐教育文学化[J].教学研究,2012(14).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生活
纸的艺术
生活感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