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激励比批评更有效

2016-05-14孙俊萍

新课程·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赏识激励

孙俊萍

摘 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在《行为管理学》书中说:“学生经激励后,其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关键词:赏识;激励;魔法棒;适时;具体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他们强调的是批评在教育中的作用。我认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更能有效改变学生错误行为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激励教育。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在《行为管理学》书中说:“学生经激励后,其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可见,激励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激励起作用是需要基础的,那就是赏识孩子,因为赏识意味着你对孩子的信任和认可,这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否有效沟通的决定性因素。

一、赏识、激励教育的魔力

赏识教育是学校积极倡导的教育方式。学校要求老师要具备赏识的眼光,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班里的小淘气张××不讲卫生,鼻涕总也擦不干净,每天都准时踏着铃声进教室,同学们干脆叫他彩铃张。平时他见了我也总是耷拉着脑袋,灰溜溜地躲着走。今天,他竟然满面灿烂,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我走来,神秘地告诉我:“老师,校长今天表扬我了,还给咱班加了分呢!”我真切地感受到他满腔的自豪。我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他小脸通红,语速急促地说:“今天,我拾到了一部手机还给了失主,失主给校长送来了一封表扬信。刚才,校长表扬了我,并给我们班加了分。老师,校长都表扬我了呀!”听了他的解释,我怎么也无法跟平时那个自由散漫的学生联系起来。我的心为之一震,想不到一句表扬竟然在孩子的心中有如此大的反响。

“数其十过,不如奖其一长。”这也让我想起在每周的例会上,我都会一再地强调保持室内卫生的重要性,我讲得口干舌燥,教室内依然纸片满地,痰迹斑斑。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也可以采用树立正面典型的方法来改变现状呢?”于是我在班里把张××拾金不昧的精神大大表扬了一番。结果,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我发现教室里从未有过的整洁,几乎不见碎纸片了,同学们还主动带垃圾袋挂在课桌旁边,这可是我以前经常强调而同学们往往不屑的做法啊!张××表现得尤其突出,大鼻涕不见了,校服重见色彩,到校的时间也提前了许多。成效如此明显!于是我如法炮制,在课堂上我大量运用赏识、激励全班同学的语言:“看,××同学提的问题多有价值啊,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同学自制力很强,不受周围同学的干扰,一直在听老师讲课。”“××同学坐姿端正、精神集中,听课认真!”慢慢地,我用欣赏和微笑代替了对孩子们的批评指责,课堂上,几十双眼睛都聚精会神地盯着黑板,课堂纪律严肃中不失活泼,效果非常好;在检查作业时,我每天评出三本字体工整、干净整洁的作业,贴在墙上的展示板上向大家展示,同时还给家长发喜报,让他们也能得到家长的表扬。我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诉他哪个字最漂亮,哪个字还可以写得更好。孩子们愿意围在我的身边,和老师亲近了许多。赏识、激励真是一个魔法棒,具有非凡的魔力啊!

二、赏识、激励教育要适时、适当、适度、具体

过了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发现班内的纪律、学习氛围有些弱化了,我反复思考并与其他同事一起分析,感觉应该是大部分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赏识后觉得赏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多次得到赏识的孩子甚至会觉得赏识的含金量下降了,也会表现出对赏识的麻木与不屑。所以,我又调整自己的赏识、激励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赏识、激励标准,做到适度,少而精、具体而准确。在赏识的时候,不能笼统地说“你真棒!”“太精彩了!”而是要让孩子从你的赏识中感受到他的表现棒在哪里,什么地方精彩。我记得有一次公开课,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赏识大相径庭。有一位老师的课堂赏识、激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你这次的朗读中这句话读得感情真挚。”“全班只有你自己认识这个字,你能自主识字,这个习惯很好。”“你准确说出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可见,你的预习很认真,课外阅读涉及面比较广。”这既具体肯定了被赏识的同学,又让其他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他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在得到赏识的时候有愉悦感,并能从别人受到的赏识和激励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赏识、激励可以成为一种内在动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赏识和激励能给人一种成功的快感,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改进评价方式,赏识和激励就是一种有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评价方式。当老师的赏识和激励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激励意识的时候,他们就会变“要我学,要我怎么样”为“我要学,我要怎么样”。像那些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的成功者,都是自我激励的作用使他们学会正视困难与失败,在人生路上不断取得成功。

赏识和激励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赏识和激励这一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魔力,力争内化为孩子的学习动力,为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

参考文献:

赵霞.论赏识教育的育人魅力[J].教育理论研究,2009(Z1).

猜你喜欢

赏识激励
“温柔”的力量
浅谈幼儿赏识教育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