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经验”看“双创”中的全要素配置
2016-05-14陈劲
陈劲
创新创业首先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中国的众创空间要吸引人才,除了政策利好,
一定要打破老化的条条框框束缚,促进创新创业人才自由流动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变增长方式,以创新创业驱动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在“双创”中,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作为理想的创业基地模式,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全国各地更是迅速建起大量众创空间,试图以此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打造“中国硅谷”。
然而,在这波热潮中,真正具有发展潜力,在优化“双创”生态环境中能发挥众创、众筹、众包平台引领作用的众创空间并不多。全国2000多家众创空间里,只有先后两批共计498家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审核备案;而更多快速上马的众创空间,则面临着“众创空间比创业企业还要多”的尴尬,更接连出现众创空间倒闭事件。一哄而起的众创空间只在数量上呈现表面繁荣,而在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提振区域经济方面效果堪忧,更毋庸提打造“中国硅谷”的目标了。那么,这些众创空间到底缺少什么?各地又该如何使众创平台在当地发挥应有作用?对照“硅谷经验”,笔者认为,最需要学习的是硅谷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全要素配置。
促进创新人才流动
创新创业首先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在硅谷总共290万人口中,有120万高素质劳动力,这些外来人口学历高、知识丰富,更愿意努力超时工作以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地位。这些高素质劳动力表现出高度国际化特征。调查显示,美国硅谷中的国外出生人口占37%,在硅谷家庭中母语为西班牙语的家庭比例最高,达到40%;其次,母语为中国汉语的家庭占15%,越南语占10%,菲律宾语占9%,印度语也迅速升至6%。美国移民局着力让学有专精的外国知识分子移民美国,留在当地创新创业。对外来人才的高度包容性使得硅谷的高技术高学历人才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地区。43%的硅谷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17%是科学家与工程师。这些高素质人才为硅谷带来了占美国12%的专利数和占全美3%的GDP。
中国的众创空间要吸引大批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除了政策利好,一定要打破老化的条条框框束缚,促进创新创业人才自由流动。不但要能吸引当地优秀人才在众创空间安家,还要通过减税、政策倾斜等措施吸引更多外来人才。如武汉市2009年在东湖高新区推出的“3551光谷人才计划”,就为武汉市吸引了大量高层次海内外人才,为建设“中国光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寻求科教支持
硅谷最初的成功,离不开斯坦福大学从人才、科学研究到产品商业化等全方位的科教支持。被称为“硅谷之父”的费雷德里克·特曼(Fredrick Terman)为促使学生归校,并提升毕业学生就业率,时任工程学院院长的他提出将学校土地租赁给公司建立工业园(Stanford Industrial Park),后称为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并限定只租给高科技公司。这样,在研究园区内,斯坦福大学的师生与企业紧密合作研发各种项目,使教学、研究和应用一体化,快速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直到今天,硅谷和斯坦福大学之间已是互生共赢的合作关系。作为最具创业精神的大学,斯坦福大学鼓励教授和学生在校园内从事学术研究之余,更要通过与企业界的合作项目,将专利、技术等学术成果转化为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商业产品。斯坦福大学为硅谷贡献了众多领先的科技企业和创业者,包括谷歌、英特尔、思科、惠普等一大批世界级领头企业。
发达的高等教育和开放的大学精神也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与硅谷相比,中国也有相当一批众创空间与当地大学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随着国家建设创业型大学的不断推进和协同创新模式的不断推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秉持开放的发展理念,加入到校企合作中来。与这些研究实力雄厚的创业型大学建立合作共赢关系,鼓励当地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这将是众创空间发展的重要动力。
健全创业金融服务
创新创业离不开充足的资本投入。硅谷吸引了全美超过30%以上的风险投资,美国风险协会约400家会员中半数以上都将总部设在硅谷。发达的风险资本是硅谷新创企业成长的营养源。而且,除资本支持之外,还能为新创企业提供发展咨询、管理咨询、决策建议等服务支持,更能帮助新创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这是新创企业打通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政府先后出台的关于“双创”工作的多个指导意见中都提到金融支持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这些意见指出,不仅要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还要扩大创业投资,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支持创业起步成长。中国现有的创业园区中,只有中关村在创业投资的数量方面能基本达到硅谷的水平。对于大多数众创空间来说,在吸引海内外创业投资机构落户的同时,也要拓宽思路,尝试为新创企业引进多种投融资机制。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提出的国企和央企的国有资本创业投资、银行融资模式等。
培养冒险、互信的创新氛围
创新创业需要良好氛围。在硅谷,创业已成一种风气,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勇于冒险、接受失败、鼓励挑战的氛围。作为硅谷神话的代表企业,惠普的车库规则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硅谷通行的冒险精神和创新氛围。比如,“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奇特的想法并非坏事”、“寻找更新的工作方法”等等。此外,硅谷长期以来成熟运转的风险投资机制和熟人圈子也在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互信氛围,双方都能遵守相应的商业规则,从而建立起一个基于信任的生态系统。
创业文化与氛围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中也把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作为主要任务,提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具体来说,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塑造需要当地政府对创业失败的容错机制、高效便捷的融资机制和相应的制度保障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放开手脚,不怕冒险、不惧挑战地去创业。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文化和氛围的培育也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例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新创企业的税收优惠、对优秀人才的引进政策等,都可以纳入制度设计。
配套对创业的支持服务和基础设施
政府部门和平台机构提供的相关支持服务是创新创业的有力保障。硅谷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地区政府不干预和指导企业的发展,其主要职责在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法律和市场环境,从而确保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够自由而有序地进行。此外,在硅谷,包括人力资源机构、财务和法律服务机构及技术转让机构也为新创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中介服务。在充足的软性支持服务之外,优越的基础设施也是创业园区得以蓬勃发展并吸引人才的硬件保障。硅谷最初的高速成长受益于较为低廉的地价和毗邻旧金山的地缘优势,而加州良好的天气和充足的阳光也有助于营造硅谷优渥的生活环境。经过70多年的发展,硅谷现在也面临着高房价和交通拥挤的困扰,但新创企业在硅谷获得设施齐备的办公场所还是较为容易。而这一点,是制约小微企业起初发展的瓶颈之一。
上述《指导意见》中也同样提出,要为创新创业提供公共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支持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还要完善专利审查快速通道。在创业所需基础设施方面,除了先天的地缘和气候因素,地方政府和众创空间还大有可为。例如,促进就近高校和科研机构共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当前,要使众创空间真正成为深度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发挥其众创、众包、众筹的平台和引领作用,关键是从地方政府到各众创空间都能注重创新创业的全要素配置,在借鉴硅谷经验的基础上,以众创空间为载体,有效整合创新创业资源,促进创新人才流动、寻求科教支持、健全创业金融服务、培育创新氛围和文化、完善创业支持服务和基础设施,为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而群策群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