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的竞争情报预警模型

2016-05-14李永先贵佳琳

现代情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警模型竞争情报风险管理

李永先 贵佳琳

〔摘 要〕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并将技术创新过程与竞争情报预警相结合,得出技术竞争情报预警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竞争情报预警模型,并围绕数据层、业务层和应用层3个方面展开论述。该模型弥补了风险预警中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的不足,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的实践应用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竞争情报;预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174.3;G25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6-0046-04

〔Abstract〕In this paper,starting from the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urther analyzed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cess,and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cess combined with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arly warning,it was concluded that technica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arly warning process,on this basis,constructed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arly warning model of risk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analyzed around the data layer,business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three aspects.This model made up for the risk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analysis ability is insufficient,in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risk early warning has extens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risk management;competitive intelligence;early warning model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为了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先机,纷纷加大对原有传统技术的改造力度,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外部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技术生产的不成熟以及企业内部投入的不足而造成技术研发活动的终止、失败,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一大障碍。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企业如何提高抵御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已是当务之急,有必要给予技术创新风险预警充分的重视,通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及时了解企业在资本、技术、人才、政策和市场竞争中的动态信息,寻找技术产品的空白和机遇,把握企业的竞争态势以及影响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使企业有充分的准备面对多变的市场技术环境,降低了技术创新的盲目性带来的巨大风险和损失。这对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指导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自从美国学者雷特于1919年提出风险预警一词以来,风险预警问题便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对风险预警的研究相对较晚,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商业经济领域的预警。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末期,佘廉[1]提出的“企业逆境预警理论”,成功地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只预不防”的问题,把企业预警管理模式分为预警模型和预控模型两个部分。自此,学者们主要从理论、指标和模型3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李素梅[2]将竞争情报思想融入危机管理中,并论述了其实行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陈亮[3]在对风险预警环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由信息、模型以及知识集成的预警机制,并提出了预警决策的总体框架。在指标研究方面,谢科范[4]从微观层面的角度出发,详细的分解了企业在技术研发环节中的风险类型,提出了著名的“技术创新风险五十八因素指标体系”。柴永红[5]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AHP评价法”对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价。在模型和系统研究方面,李晓峰[6]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BP模型构建出预警系统,解决了以往预警系统容错性差、缺乏自我学习的问题。叶继元[7]把预警的每个过程看成一个伞状结构,提出了企业预警保护伞结构图。综上所述,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风险预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指标和模型,但是目前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尚不多见,缺乏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模型的创新性研究,其预警的效果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的竞争情报预警原理

1.1 企业技术创新的流程

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步骤就是进行竞争态势分析,在新技术研发之前,要进行技术的战略规划和设计,来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外部环境需求识别和内部资源支持识别是竞争态势分析的主要内容,其中外部环境需求识别包括市场环境和宏观环境,对市场和宏观环境的分析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所处的竞争环境,明确新技术在竞争环境下的动态发展状况。同时,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环境,了解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财政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状况,使新技术的研发与企业的基本状况和资源环境相适应,确保技术研发的顺利进行。由于技术创新是由一系列的技术研发行动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新产品的构思、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消费者选择五大方面[8]。其中外部环境需求识别和内部资源支持识别贯穿于创新过程的始终,对内外环境实行不间断的跟踪监测(见图1)。并根据反馈的实时信息来对技术研发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支撑。

1.2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的竞争情报预警流程

技术竞争情报预警是指在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中,对可能为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技信息进行监测、搜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可能出现的机遇和威胁,并向管理者提供早期预警的一个过程,是竞争情报理论方法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技术研发小组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情报监测和搜集,不断的接触到有关技术上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的消费者需求,形成以市场环境动态为指导的技术开发部门,有效地避免了企业思想的僵化。同时针对有潜在危险的情报,及时发出预警通知,避免了因技术上的重复开发或盲目利用而导致创新失败,为企业应对技术风险争取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其具体业务流程分为内外环境监测、竞争情报搜集、竞争情报分析和竞争情报预警4个主要步骤。如图2所示。

1.2.1 内外环境监测

在对企业技术进行危机预警竞争情报收集时,首先是识别和监测影响企业技术开发、生产活动的敏感因素,因为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任何细微的异动变化都可能会阻碍技术研发活动的进程,对企业的具体运营和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情报人员对企业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提早发现对企业技术创新造成威胁的不利情报。

1.2.2 竞争情报搜集

搜集竞争情报是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的准备工作,也是最能体现竞争情报的优势以及特点的一个环节。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是情报搜集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竞争情报预警结果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在情报收集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对内外环境信息进行大量的搜集,主要分为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企业内部3个方面进行情报收集,并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上升到竞争情报特有的功能层次上,更高效的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

1.2.3 竞争情报分析

竞争情报分析是整个预警流程的核心环节,情报人员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后,运用专业的分析手段、工具和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类信息,把分析数据按照情报的危险等级和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将结果传递给决策人员和管理者。在这个阶段中,对竞争情报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梳理自身在技术创新方面上的情报需求,进而指导竞争情报部门有目的地开展竞争情报搜集工作,并为预警做好准备工作。

1.2.4 竞争情报预警

竞争情报预警是整个预警活动的最后阶段,它主要是针对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出现的潜在危险向决策者发出预警通知,并在预警发出后积极做好防御措施的一项工作。在接收到危险情报后,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判断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风险程度。为表达警情的严重程度,划分为3个预警级别分别为:正常状态、警戒状态和危险状态,并适时发布预警信息。

2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的竞争情报预警模型构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离不开竞争情报预警的支持,它是企业处理潜在危机、进行危机预测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相比于风险管理,竞争情报预警是以现实需要为出发点。而在风险管理中,它主要关注的是从战略高度的角度进行宏观规划[9]。因此,在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加入竞争情报预警系统,从而在企业竞争情报预警的指导下,可以弥补企业风险管理对信息资源获取和分析能力的不足。两者的结合能够使双方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效能,为企业技术创新危机预警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竞争情报预警模型为层次化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分为数据层、业务层和应用层。数据层是整个模型的信息资源层,业务层提供竞争情报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应用层是竞争情报预警的核心业务处理层,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这3个层次层层递进,紧密相连,共同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竞争情报预警模型这个有机体。

2.1 数据层

数据层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情报信息搜集的基础层。企业在整个竞争情报预警过程中要做好数据的收集工作,就必须要全面掌握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企业内部3个方面的信息。其中,市场环境往往是引导企业产生技术创新需求的动因,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分为宏观市场环境和行业市场环境,宏观市场环境是指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等,让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把握好发展方向。行业市场环境是指同行业的企业、行业协会以及非公共服务平台等。通过对行业市场环境信息的分析可以帮助技术创新部门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同行业发展状况、市场的增长速度和用户需求量等,从而预计该技术今后的发展和使用情况。

竞争对手的情报获取首先要对技术竞争情报进行跟踪,因为技术创新的时间周期比较长,任何一个新技术的产生都有可能对本技术产生重大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竞争对手的技术进行实时监控,以防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遭到竞争企业的抄袭模仿。竞争对手的情报来源可以分为3个方面:运营信息、情报机构人员信息、第三方信息。对竞争对手进行竞争情报分析,使企业有充足的时间应对突发状况,进行技术创新战略调整,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内部的竞争情报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专家的实力、管理人员的组织策划等等。

在整个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源获取通道,全面、准确的扫描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有效信息。并将搜集的信息录入到信息采集汇集子系统中,在截获的信息流中提取可疑信息,录入到异态信息汇集子系统。

2.2 业务层

业务层主要是针对搜集的竞争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由信息加工分析、异态信息监测、识别工作对象和竞争情报分析4个部分组成。该层以信息加工分析为基础,把竞争情报分析做为主要内容。

信息加工分析是根据搜集的竞争情报对其进行梳理的过程。没有经过分析、评估处理的监测信息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知识库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信息的来源、类别、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阶段性动态化分级分类处理,并构建技术秘密情报、技术敏感情报、技术公开情报等大类体系。采用的方法有归纳、比较、类推、统计、交叉验证、抽样分析等方法。将处理过的信息转交给下一层进行检测,目的在于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排除一些虚假信息和恶意信息,并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输入到信息分析的步骤中。

异态信息监测是业务层中技术要求较高且较难的一个步骤。在此过程中,情报人员需要针对搜集到的情报信息,利用互联网、电信网、物联网以及社会网等信息源通道对来自于宏观环境、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的信息进行筛查和比对,并将异常信息导入到异态信息数据库中,以待后续处理。

识别工作对象是在异态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异态信息来源的推理判断,锁定发布异态信息的可疑人物,对其进行跟踪监测和背景调查,并将跟踪信息录入监控人员数据库中。同时,将可疑人物与监控人员数据库中的历史记录进行比对,为情报研究人员提供线索和参考。

情报分析是将搜集到的异态信息和可疑对象进行分析的过程,分清危机信息的来源以及属性特征,如危险来自于外部还是内部、危险种类、危险范围等。再将所分析的危机信息与模型库提供的模型相结合,找出合适的分析模型。如利用关联分析模型,对异常事件和可疑人物相关的所有信息建立分析矩阵和关联图,可以确定异常事件中的高危人物和核心目标。

2.3 应用层

应用层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竞争情报预警模型的核心部分,由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诊断、风险预警三部分组成。

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危机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整理,并按信息的紧急程度和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其次,参照风险指标数据库构建风险指标,指标的选取和度量方法应该遵循科学性、独立性、系统性、代表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构建原则。使构建的预警指标能敏感地反映出企业所处的真实状态,方便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最后进行风险计算,将危机信息的危险程度与风险指标相比对后,按各项目的危机权重,进行危机权重加和之后计算出风险的大小。

风险诊断是对危机信息的一个判断,既包括对企业技术资源、企业年度财政核算以及技术研发决策期望值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竞争态势、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方向进行纵向比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专家组进行专项危机课题讨论,得出专家知识。然后将分析结果导入预警情报数据库中,通过预警情报数据库与CBR案例知识库进行匹配,找出相似的危机案例进行案例知识推理,从中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

风险预警是竞争情报预警的最后一个步骤,是以风险诊断的结果为依据,依照风险管理机理,并参照预案库进行预警方案制定,为重大事件预警防范提供行动建议和方法支持。最后发布预警,为表达警度,把危机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正常状态、警戒状态和危险状态。当预警状态为正常时,则继续对内外环境进行检测扫描,如此循环往复。当预警状态为警戒状态时,则表明存在不确定的潜在危机,系统自动进入预控阶段,采取预控措施。当预警状态为危险时,则系统立即进入预控状态,采取危机管理措施。

3 结 语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活动,如何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风险预警是长期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本文将竞争情报预警融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构建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竞争情报预警模型。弥补了以往风险管理模型对信息资源获取和分析能力的不足,帮助企业快速识别是机会或危险信号,大大缩短了企业对危机的反应时间,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佘廉.企业预警管理理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李素梅.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助推作用[J].情报学报,2009,(3):98-101.

[3]陈亮.基于“信息—模型—知识”集成的重大事件预警机制[J].情报杂志,2013,(7):8-12.

[4]谢科范.技术创新组织及其风险[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16):12-13.

[5]柴永红,韩树荣.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指标研究[J].技术经济,2008,(12):12-16.

[6]李晓峰,徐玖平,颜锦江.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10,(5):88-94.

[7]叶继元.企业危机管理中信息预警机制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08,(2):45-48.

[8]陈文化,彭福扬.关于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6):37-41.

[9]周宇,廖思琴.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5,(2):110-114.

猜你喜欢

预警模型竞争情报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基于RS—ANN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产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与思考
面向企业管理创新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研究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竞争情报研究
企业招投标中的竞争情报保障
基于模糊分析法的高校专利初级预警模型的研究
农村消失的影响因素及建模研究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