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童真,探寻国内儿童电影发展之路
2016-05-14孝雅楠
孝雅楠
起伏跌宕的发展之路
每年的6月,最重大的节日莫过于六一国际儿童节了。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有时候我们需要像孩子一样,记得重拾童心。作为一名“80后”,我童年的许多记忆都与儿童电影有关。那些经典的影像,饱含着希望、梦想、友谊、勇敢、自信、爱等正面而美好的品质,以至于久久地洗涤着我的心灵,留下了永恒的文化记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任凭时光流逝,再过多少年,我依旧可以清晰忆起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曲《送别》。仍记得,那部电影描写了上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满含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这个电影里的每张面孔都是那样真实质朴,不会让人产生任何厌恶和愤怒。电影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观众。我有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可如今,走进电影院会发现,孩子们可以观看、能够记住的国产优秀儿童电影却并没有多少。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少年儿童成长的今天,孩子们接受的大多是外国儿童影视作品的教育,中国儿童电影以不赚钱的名义被抛弃了……
事实上,儿童片所具有的童趣是每一个成年人一生都会铭记的,那是童真,更是一种情怀。翻阅资料不难发现,中国儿童电影也经历过比较辉煌的一段时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1949年-1966年)创作了一批反映革命斗争历史、革命战争和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儿童影片。不管经历多少年,这些作品的主流价值观仍然对现在的孩子们有积极和正面的影响。虽然当时影片数量不多,但是在质量上,包括艺术性、观赏性和思想性,还是很突出的。
20世纪80年代,国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儿童电影,如《啊,摇篮》《苗苗》《四个小伙伴》《闪光的彩球》《小刺猬奏鸣曲》《泉水叮咚》《城南旧事》《红衣少女》等片。这些电影中的很多故事真实地反映出了那个年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所以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到了20世纪90年代,因为电影的娱乐性被强化,电影和商业结合,儿童电影逐渐衰落。儿童电影不是一个赚钱的产业,更多的是奉献型、公益性的,承担很多公益的职能,和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所以,很多趋利的制片人当然就不愿意生产儿童电影。2002年-2014年,根据中国儿童电影学会的统计,儿童电影的生产数量并不少,一直占国产影片的10%左右。可是,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国产儿童电影却没有几部。这10多年来,虽然也有优秀的儿童电影出现,但是整体质量较低,符合时代观念的影片很少,和国际儿童电影相比差距较远。
质量低、少关注等现象,已成为国产儿童电影的标签。陷入极度匮乏的困局中,归根结底是当前电影产业完全走入市场所带来的功利化。究其原因,一是创作态度不认真、故事主题沉重。现在的儿童电影在题材上不亲近儿童,更多是以说教口吻使作品落入俗套,很难得到市场和儿童观众的认同。近几年,也有不少儿童电影出现,但是我们能记住的电影几乎不多,大家多是想借儿童电影的名义装上一些成人世界的思想,认为能够获奖,出发点完全没有儿童,这样当然拍摄不出好作品。事实上,应该多拍一些儿童感兴趣的题材。好莱坞拍的《哈利·波特》就为中国的儿童电影工作者上了很好的一课,说明其实儿童影片的市场潜力很大,好的题材一定可以赚钱。二是投资少、进院线难。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在儿童身上花钱,投资少就意味着片子的质量和拍摄速度、后期剪辑制作等都难免会出问题,这也是儿童片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电影放映部门不愿意放映。因为他们认为,儿童电影不赚钱、不好看,从而导致好看的儿童电影也进不了电影发行放映部门。
在中国,儿童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有很大的潜力。应该接近孩子,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只有如此,才会在不止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看到中国自己的儿童电影。
做儿童电影需要一种情结与担当
日前,曾成功制作300集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的制作人、上海盛世泰和影视有限公司总裁李洪宣布,上海盛世泰和影视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盛世泰和影业集团,并联合星美文化控股集团、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共同进军中国儿童电影市场,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战略结盟,3年生产18部“全家人都爱看的儿童电影”,强力打造“中国最大儿童电影集团”。与此同时,上海盛世泰和影业与星美文化控股集团、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在北京星美国际影城联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早在2005年,制作人李洪推出的儿童题材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便红遍了全国,缔造了4.2%的收视率传奇,获得了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第26届“飞天”电视剧一等奖、第23届“金鹰”长篇电视剧奖等中国最高奖项,之后又成功制作了《家有儿女》第二部、第三部。至今,《家有儿女》的播出从未中断,观影人次己达150亿次以上,网络点击超2.5万亿次,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家有儿女》陪伴了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快乐成长,同时也倍受广大家长们喜爱,真正做到了成为全家人都爱看的电视剧。
从《家有儿女》开始,由李洪研发、制作、推出的《家有爹娘》《家有公婆》《家有喜妇》《有爱就有家》《阿喜》《不想长大》等多部电视剧的持续热播,最终形成了著名的“家有”系列IP品牌。2015年,盛世泰和又携手中广天择传媒、奥飞动漫强势推出300集网台联动电视系列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初长成》、100集中国首部大型科幻剧《家有机器人》。经历多年的市场拼搏与积累,盛世泰和华丽转身进军儿童电影市场,据李洪介绍:“做电视剧难、做电影更难、做儿童电影更是难上加难。当年《家有儿女》也并非一舤风顺。此次与星美集团、新华社手机台的结盟,是三方经过深入研究和协商后的战略决策,也是三方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合作中,星美集团将依托其影视宣传发行体系,负责儿童电影的宣传和院线发行。新华社手机台作为官方的权威新媒体平台,为儿童电影的线上播放提供支持。以新华社国内31个分社和海外110多个分社的电视记者为基本采集力量等优势资源为基础,整合全球优秀儿童节目资源,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丰富的影视节目内容,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的观看需求。盛世泰和影业将发挥其内容提供商和IP品牌运营商的优势,负责儿童电影的策划、制作。这不仅解决了儿童电影产业上的优质内容合作及儿童电影发行难的问题,而且也打造了儿童电影从制作到院线的一体化运营体系。”事实上,盛世泰和影业早已采取自主研发、购买IP、国外引进等方式,保证一年6部优质儿童电影的生产。三方战略结盟将各自资源及平台进行充分整合,打造儿童电影从制作到院线到新媒体一体化的运营体系。同时与包括教育、动漫、娱乐、科技等领域在内的国内外相关平台及企业合作,进行以电影作品为基础的IP延伸产品的开发及运营。
“心怀良知璞玉,方能敦行致远”, 在电影制作中,以全新的理念打造“家有”系列及儿童影视作品。采用包括科幻、动漫、魔幻等多种电影手法,以轻松愉悦的呈现方式,用真正平等沟通的心态,探讨人性、教育、成长、文化、价值理念、信仰等话题,让我们的电影作品既有情节,又有情怀。用18部“全家人都爱看的儿童电影”,开创儿童电影市场的新时代。盛世泰和将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影视及互联网+理念,高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精细、精准、精确定位观影目标群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传播优势,不断增加粉丝群体数量和粘性,并有针对性地开发衍生产品。第一部电影计划将于2016年下半年开机拍摄,2017年春节期间上映。强强联合,共赢未来,本次战略合作,必将影响和助推中国儿童电影产业新发展。
李洪祖籍山东,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军人家庭,6岁时随父离开东北到了湖南,随后又辗转、扎根在了广州。尽管在广州读书、工作多年,但李洪却说自己有“山东情结”,每年都会回好几次山东。采访中了解到,李洪当过兵并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复原之后进入大学校园工作,再后来又去了广州电视台。他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在广州电视台做儿童真人秀节目时,收视率都非常高。在湖南卫视还没有《超级女声》节目的时候,李洪就在广州电视台做了《花季少女》真人秀节目,连续获得了四届“五个一”工程奖。此外,由他制作的儿童版真人秀节目《甜心小佳人》也屡获大奖,收视率颇高。在30年的工作历程中,李洪从最早做新闻、纪录片、电视剧、市场营销策划到现在专注于做儿童电影,总是率先尝试着别人不敢尝试的东西。
李洪说,做儿童电影需要一种情结与担当,要为孩子提供真正优质的精神食量。在创作过程中,他坚持以儿童为考虑核心,注重“家”的场景设计,以此来应对当今家庭小型化、亲情虚拟化的现状,使孩子们有机会体验到有哭有笑、有血有肉的成长环境。儿童电影用影像传达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在电影整体格局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儿童及其相关事业的重视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文明的发展程度。就中国儿童电影而言,自1922年诞生以来,拥有过辉煌与灿烂,也经历过坎坷艰辛。他希望青少年远离各类“肥皂剧”“戏说剧”,尽快从“低幼童话世界里”走出来,多观赏正能量、高价值的儿童电影。
有句广告语:“美好生活从电影开始。”作为儿童电影制作人,李洪说,还应该有广阔的视野、真切的现实关怀和未来指向。在中国目前“唯票房论”的浮躁氛围下,电影人应该肩负基本的责任担当和人文情怀,这样,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的时候,才会生产出有情怀、正能量、真善美的作品。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中国儿童电影不缺数量,主要输在题材,说教痕迹太重也一直让国产儿童电影饱受诟病。电影往往把儿童设置为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其实这是违背儿童天性的。编导在电影里展示的是成人希望让孩子看到的世界,过于纯洁,和真实生活严重脱节。对此,李洪认为,国外儿童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就做得很好,他们的电影定位准确,国内儿童电影人需要借鉴人家电影中的内核,国外儿童电影中核心创意的概念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作品中究竟要赋予儿童什么内容?比如以前制作的《家有儿女》,赋予的是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基于如此认知,我把不符合创作意图的《家有儿女初长成》的前40集剧本全部毙掉了,因为我们要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情怀和气质。我们做的是作品,不是单纯的一部剧。”李洪动情地说。
在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都有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电影分级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电影分级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青少年发展教育,以便区分其等级和适宜度,起到指导看片的作用。因为有分级制,儿童电影是要到儿童电影院观看的。儿童电影在欧美的销售、出口都是很大的,2013年,儿童电影在院线发行的250部国产电影中只占2.4%,而荷兰儿童电影占全部发行电影的24%。欧洲儿童电影比非儿童电影票房多卖5倍,且很容易出口到其他国家。
荷兰的儿童电影市场,在世界儿童电影市场中具有先进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据了解,荷兰的家庭电影和儿童电影发展趋势非常不错,在过去10年中,44%的人去看电影,其中很多人选择儿童电影。在荷兰,儿童电影导演可以得到荷兰电影基金会以及媒体基金会的资金支持。比如荷兰电影基金会从2003年开始启动了一项双年计划,电影导演提出申请,基金会负责选取其中8个计划,再从中挑出4个写成完整的剧本,有2部最终会拍成电影,一部是针对4岁-8岁的儿童,一部是针对9岁-12岁的儿童,儿童电影的拍摄和发行的各个流程都会考虑儿童的需要。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进行国际化的销售、定期拜访其他国家的儿童电影市场、积极参与电影节,这一系列措施,让儿童电影不仅在荷兰本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也让他们在国际上获得了成功。
据专家分析,在中国,目前儿童数量超过4亿,但国产儿童电影优质作品稀缺,儿童题材电影严重匮乏。因此,在中国电影全球化、国际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制作中国自己的优质儿童电影势在必行,因为其前景广阔、潜力无穷。针对中国儿童电影的困局,也许可以专门成立一个机构,找到一两个好剧本,然后认真地拍成电影,做好发行,让其他的市场从业者看到儿童电影是可以赚钱的,从而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新兴的市场领域。
儿童电影衍生品打造和人才储备
李洪认为,真正的儿童电影除了借鉴国外儿童电影的先进经验及内核外,还要工业化生产,电影衍生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电影工业流程上,电影衍生品基本上还是缺失的一环。儿童电影市场仍处于培育期,国人似乎并没有喜欢一部电影就顺带购买其衍生品的习惯。这个市场的空白,需要激活由家长带儿童这一类观影人群体来填充。未来,李洪将带领团队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创建儿童电影相关衍生产品,比如机器人博物馆、未来生活体验馆等。
如今,互联网确实不断带来新的数据、新的潮流,但从电影人的角度来讲,创作者本身还是要保持匠心。因为电影作为产品,除了商业属性以外还有文化属性。国产儿童电影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还很欠缺,这就使得国产儿童电影在工业化方面存在一定的泡沫。
儿童电影领域,影视人才储备严重匮乏。就当前社会中真正的影视艺术培训班少、花样百出的“打造”多这一问题,笔者采访了北壬影视戏剧团团长安超。安超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从2013年至今,一直从事着儿童演员的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有着比较丰富的儿童影视表演教学经验。
据安超介绍,当前的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成为演员、童星,不惜倾尽精力、物力、财力,背后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理,但不容忽视的是,“造星”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安超认为,在孩子年幼时,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儿童影视中,依然缺乏受过培养的专业人才,社会上为儿童提供的拍摄影视剧的平台更多来自于收费高昂却不教授表演知识的儿童经纪公司。基于此种儿童影视行业乱象,安超筹办了北壬影视戏剧团,专注于少儿影视表演领域,启蒙开发少儿表演天分。老师均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在寓教于乐中,释放孩子们的天性。
安超在不断的教学改进上也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摸索到了少儿影视表演新的教育方法。即“课堂上锻炼,实践中学习,生活中成长。”他认为,影视表演可分为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不仅要让孩子在戏剧上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更应该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出真正的少儿影视人才。
学习表演专业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还可锻炼他们的表现力、想像力、理解力、语言组织能力、感知能力、团队能力等,“快乐中成长,实践中学习”是北壬影视戏剧团的教学方针,通过舞台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不是单纯让孩子学会表演,而是让他们更能够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这也是安超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课程结束后,戏剧团会引领儿童演员进入到影视剧拍摄的实践阶段,体会当一名影视演员在剧组的生活,观察学习一个摄制组的拍摄全过程。
在儿童电影市场中,类似北壬影视戏剧团的教学机构或许还有很多,寄希望于这些机构不仅要培养儿童演员的表演能力,更要着重关注并授予孩子们人文素质和个人修养。也许,通过影视、戏剧表演模式教学,让儿童演员体会到不同的人生、职业,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并给自己设定出人生目标,从而更好地学习中国影视文化,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