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斗转星移演变而来的计时规则

2016-05-14施施然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阴历阳历丙申

施施然

2016年是猴年,但你知道还有一个叫法是“农历丙申年”么?丙申年的命名来源于我国古代特有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一种常见的历法概念。今年呢,有一个罕见的历法现象——三猴贺新春(2月8日)。三猴就是猴年、猴日、猴时。这一稀奇历法现象,上一次出现在1920年2月20日春节(庚申年),距今96年;下一次将发生在2076年2月5日春节(丙申年),距今60年。这其中有何玄机?我们还要从斗转星移说起,一同探索时间和历法的奥秘。

中国古代历法博大精深,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古六历”,成为我国最早的历法。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的循环规律制定出阴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基本历法。

首先说说最常见的“阳历”,也就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公历,实际上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现在世界通用的这部历法又叫“格里高利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通电,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历的。所以现行历法的纪年方式就是常说的“公元XXXX年”。

咱们再看看“阴历”,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称为阳历,那么阴历,则是以月亮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世界上最早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阴历是伊斯兰教的“希吉来历”(中国旧称“回历”)。

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是阴历每月的十五,月亮都是满月,初一、三十则看不到月亮。从历法的发展史来看,因为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的,易于观测,所以拥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我国,最初都是使用阴历的。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阴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咱们说的春节,就是阴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正月初一。

最后来看看“农历”。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农历,是集阴阳历于一身的一种历法。平均历月是依据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为一个朔望月,设置了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然后又设置了二十四节气来反映季节的变化,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是太阳历的一种,也是很多基础农业依循的一种历法,可以说咱们现在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相结合的历法。

农历的纪年方法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年周而复始,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期。一周期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咱们命理学中的生辰八字,就是使用了这种纪年方法。像我们学习历史时遇到的“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等等,都是以天干地支纪年法来表示的年份。

就比如说“阳历2016年5月20日”,阴历是:“四月十四”,而农历则是“丙申年、癸巳月、壬寅日”。此外,这一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

我们还经常提及“卯月”“巳月”等月份划分,这就是所谓“干支纪月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节”划分的,如卯月对应的是惊蛰到清明这段时间,巳月对应立夏到芒种的时段,比如现在是立夏和芒种节气之间,那么就是巳月,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丙申年癸巳月,也就是农历四月。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其中不仅仅蕴含了农事、季节、气候的变化,更是彰显了阴阳五行时令的变化,实乃博大精深。

至此,文章开头的问题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按照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方法来说,凡是有地支“申”字的就是“猴”。农历丙申年就是猴年。农历丙申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刚好是庚申日,即是猴日。而申时在每天的15时至17时,即为猴时。因此,农历丙申年春节是罕见的“三猴”迎新春。

古代计时方法是十分复杂的,就拿纪年法来说,除了上述天干地支法,还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如“鲁僖公三十三年”;年号纪年法,如“庆历四年”;生肖纪年法,如“猴年”;民国纪年法,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纪元为民国元年。

再来说记时法,远古时期,人们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所以古书上常常出现朝夕、旦暮、晨昏、昏旦并举。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做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以后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孔雀东南飞》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就是这对段时间的确切描绘。人定以后就是夜半了。《诗经》上说“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鸡鸣和昧旦是夜半以后相继的两个时段名称。昧旦是天将亮的时间,又叫“昧爽”。古书还常提到平旦、平明,这是天亮的时间。后来时间更为精确,用干支表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这才有了古装剧里“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台词。

中国古代历法与农业、自然、天文、地理、巫术、宗教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法源于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源于神秘的大自然;历法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十分“接地气”。这些熟悉的历法中竟蕴含着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但高深的哲学思想。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众多的历法不仅是当时人们用来记时记事的时间度量,更是人们对宇宙万物日月星辰运动规律的抽象概括,反映出人类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对自身生存环境、对未知的神秘现象的好奇心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历法神秘而又熟悉,循着斗转星移的轨迹,我们一层层揭开古代历法的面纱,体会时间之精妙。

猜你喜欢

阴历阳历丙申
Intensive Training of English(5A)
2018年(丙申年)春联集锦
丙申三月独走青藏老妻为备行囊(外一首)
同庆丙申年
天合联盟
2012年缘何“春节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