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

2016-05-14盛燕茶张春燕

武术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教学评价

盛燕茶 张春燕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文章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结合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对高校武术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教学评价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构建了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武术课程 研究型教学 教学评价

1前言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来源于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国力的竞争。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七篇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故此,研究型教学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而提出的,它是与研究型大学、研究性学习、国家创新体系和高等教育改革高度契合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型教学是当前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离不开评价,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质就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给予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价,而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其教学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因此,研究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将是考核的主体,评价主要体现了学生技能的掌握,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研究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并结合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的特点来探讨高校武术课程中研究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传统教学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本质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接受、记忆和重复,其目的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其教学过程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也即是人类间接经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完备的书本知识,强调学生了解本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掌握学科中前人已有的间接经验,教学过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此过程中缺乏批判、质疑和创新。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老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和指导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重点在于重视学习过程,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直接经验的体验。

3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而所谓教学则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故教学评价也应在教与学两个方面展开,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评定其价值的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教学评价是衡量教与学双边活动成功与否的一种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参考标准,是对师生最终考核评定的评价指数。

3.1武术课程研究型教学的评价特点分析

武术课程研究型教学评价是贯穿于研究型教学的全过程的评价,其主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过程的全程性: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而言,研究性教学评价则更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综合发挥教学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和总结性功能,并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2)评价标准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来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一方面不能取得学生学习效果的正确评价;另一方面不能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因此评价标准要具备一定的发展性,随着学生身体素质、专项技能的提高,评价标准也将相应作出变化。(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因此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或者学生小组。(4)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研究型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内容一方面要体现学生显性的、可量化的行为指标,如运动技能的高低、体能的优劣、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团队合作精神、自身的锻炼习惯、指导教学和训练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5)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教学评价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2武术课程研究型教学的评价体系分析

教学过程是由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部分组成,故此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必须包含教师与学生二个方面。根据教学过程的实施原则本研究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部分、课中实施部分及课后反馈部分,为此,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以这三个阶段来进行教师与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在参考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型教学的特点对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如下指标设计。(见图1)

首先,在课前(教学准备)阶段,主要有以下四个二级指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施准备、教学目标设计。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如下:(1)教材分析.教材选择的合理性。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材特色与创新。(2)学情分析:体育参与意识与态度;身体素质水平;技术技能水平。(3)教学设施准备:场地布局是否合理;器材是否满足教学需要。(4)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有无针对性;知识技能目标设置的可控性。

其次,在课中(教学实施)阶段,主要有以下三个二级指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如下:(1)教学组织: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氛围组织情况;教学时间空间利用程度;课程结构的合理性。(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有无针对性;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可控性;知识与技能的连续性。(3)教学方法:学习动机激发情况;提出问题的形式和内容的有效性;动作示范的准确性;错误纠正的及时性;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最后,在课后(教学反馈)阶段,主要有两个二级指标;教学评价、教学效果。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如下:(1)教学评价:教学目标的完成性;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教师评价;学习小组对教师评价;授课班级对教师评价。(2)教学效果:学生体育意识提高情况;身体素质提高情况;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情况。

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在参考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型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如下指标设计。(见图1)

首先,在课前(教学准备)阶段,主要有三个二级指标:知识准备;素质准备;心理准备。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如下:(1)知识准备: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储备;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储备。(2)素质准备:基本素质情况;专项素质情况。(3)心理准备:感知的有用性、责任感、宜人性。

其次,在课中(教学实施)阶段:主要有六个二级指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动参与、交往合作、技能掌握、教学指导。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如下:(1)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深入性;分析问题的精准性。(2)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解决问题及时性。(3)运动参与:自身运动负荷;主动参与情况;学习出勤情况。(4)交往合作:能否理解尊重同学;愿意与同学共同参与学习;乐于与同学教师交换意见。(5)技能掌握:技术能否灵活运用;技术动作结构合理性。(6)教学指导:动作讲解是否合理;技术动作规范正确性;技术动作纠错情况。

最后,在课后(教学反馈)阶段:主要有两个二级指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如下:(1)自我评价: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运动参与情况。(2)同学互评:同伴问学习配合情况;学习贡献程度。

4结语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研究型教学的视角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教学对过程中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对高校武术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别归纳了教师与学生的各自教学评价体系,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教学评价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