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海石油末路?

2016-05-14徐沛宇

能源 2016年6期
关键词:深水深海油价

徐沛宇

深海石油当下的低迷究竟是周期性的规律,还是未来趋势的前兆?

石器时代的逝去不是因为石头耗尽,而是因为青铜器的出现;同样的,煤炭消费量的减少也并不是因为煤炭资源的枯竭,而是因为低碳能源的出现。历史人们都已确认,但正在发生的事实却不能马上达成共识。比如,石油时代已经走下巅峰了吗?深海石油正在走向末路吗?人们对此莫衷一是。

曾经红极一时的石油巅峰论现已很少被提起,而事实是石油的产量和资源量现在每年都在增加,而石油的消费需求却增长乏力。于是,有一派观点认为,石油时代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黄金期里滋养的深海石油失去了投资的吸引力,再度兴旺可能遥遥无期。

但是,反对这一观点的乐观派大有人在,他们认为,深海石油的成本有很大的下降空间,石油产业仍然坚挺,同时,深海石油将是最重要的石油产量来源。

在低油价成为常态、替代能源发展迅猛的当下,谈论深海石油的末路是远是近十分必要。我们希望通过理性客观的分析,让深海石油的从业者、利益相关者等等,早日看清脚下的道路,走得更好更远。

深海石油地位动摇

今年4月,一则超深水钻井船一折甩卖的消息极大地刺激了海工企业和深水石油开发企业的神经。

钻井承包商OceanRig近日宣布,其通过拍卖收购了超深水钻井船“Cerrado”号,价格仅为6500万美元。这艘被甩卖的第六代超深水钻井船名为“Cerrado”号,由三星重工在2011年交付,估计当时新船造价约6—7亿美元。这笔交易最终依然取决于司法拍卖程序。交付后,这艘钻井船将更名为“Ocean Rig Paros”号。

这桩“跳楼价”甩卖的交易并不是近期深水石油产业最惨淡的消息。在最近的一两年里,深海石油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在相关的海工装备产业方面,深水钻井平台日费率已下跌50%以上,设备利用率从100%下降到了70—80%。与此同时,油价暴跌以来宣布报废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数量高达40座,新建的平台纷纷推迟交付,预计两年内都很少有新的平台得到交付,新的订单也锐减。

曾经在海洋石油产业深耕数十年的陈卫东对深海石油的未来深感忧虑。作为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原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现在的身份是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他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曾经使用率极高的深海平台现在也出现了大量闲置。巴西深海作业高峰期动用的深水平台钻井船占了世界近半的同类装置,现在则不足高峰期的一半。而在可预见的将来,深海石油相关投资不会有大的增加,深水装备的需求也不可能再热起来。

陈卫东分析说,在北美非常规石油开发成功之前,陆上常规石油已经没有新的大的发现,浅海也很难发现新的资源,所以只能走向深海。这个逻辑,在非常规突破之前,是存在的。而如今深水已经走了30年,深海石油的热土仍然主要在金三角——巴西、西非和墨西哥湾,至今全球还没有发现新的巴西、新的墨西哥湾。巴西深水的勘探成功率是80%,但那是特殊的地质环境造就的,那是小概率事件。如今陆上非常规石油石油开发获得成功,吸引了更多企业参与投资,那么对深海感兴趣的人就不多了。

技术进步是不可逆的,技术进步是可以累积的。“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使技术上出现了替代石油的可能。需求没有增长,供过于求的现象还会持续一段,为什么要冒大风险去开发深海?”陈卫东强调说,“过去既有的深海项目还会继续,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应该不会有新的大项目再投资了。”

比起陈卫东的悲观,中集海工集团行业研究总监潘细录就乐观得多。潘细录接受《能源》杂志采访时承认,深海石油开发在当前的低油价情况下的确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很多项目都暂缓或推迟了开发,深海油气装备的新建和运维也都遭遇了巨大的打击。但是,他强调说:“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深海油气开发并不会走向消亡;相反,随着深海油气开发成本的逐渐降低,其未来仍然将是油气生产的主力。”

“我们不但不认为深海油气会走向消亡,我们还十分看好它的前景。”潘细录说,“近期,我们成立了海工集团,看准目前行业重整洗牌的时机,寻找进行并购整合的良机。相信深海石油开发未来必将重新迎来新的春天。”

业内众说纷纭,但石油公司对深海石油的前景却并不愿意做公开的表态。中海油集团作为国内唯一的海洋石油开发专业公司,在《能源》杂志记者问询其对此态度时,该公司并未作出明确回复。中海油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部相关负责人只是含糊地表示,虽然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有力地支持公司应对此次的行业寒冬。目前,公司会优先配置中国海域,平衡成熟区、滚动区和新区;海外聚焦优质区块和常规油气。

成本下降疑云

有关深海石油开发能否可持续发展最大的争议应该就是其成本问题。上世界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国际油价从3美元推高到36美元,成为了国际石油界走向海洋的主要驱动力。其后,在上一轮国际油价高涨时又涌现了深海石油,并且在油价超过100美元/桶时投资达到了高潮。

但是,国际油价从最高的140美元跌至不足50美元的时间已超过一年多,这样的油价显然不能支撑目前深海石油的开发。对于深海石油来说,是该寄望于国际油价回升,还是寄望于深海石油成本的下降?

根据《能源》杂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国际油价长期低位徘徊的观点已基本成为共识。从国际油价形成机制分析,原来的国际油价由标杆油价在支撑,标杆油价不是成本价,是意愿价格。这是过去十几年OPEC、OECD和IEA共同维系的国际油价定价体系。但现在,这一机制已发生巨大改变。

陈卫东认为,美国的非常规油气革命改变了常规石油“生产层”或“资源量”的概念,大大增加了油气资源的可产。生油层也可以变成“产层”,从生油岩里面产油,页岩就是生油岩。由于改变了供求关系,美国由进口走向出口,因此,可以说整个石油的定价机制已发生重大的改变。

“中国的需求推动了2008年、2014年前的高油价,释放了美国过去几十年储备的非常规油气技术,但现在全球的石油需求已没有大的增加。”陈卫东说,欧洲的石油消费近十年都在不断下降,美国的消费量(扣除成品油的出口)近五年也在下降。其他的地区,非洲、印度等都不可能替代中国、欧美,成为世界是需求增加的主力。

因此,从这两点来看,寄望于油价回归曾经的高油价几乎是不靠谱的。潘细录对此也认同,但他同时表示,100美元/桶的高油价只是油气开发漫长时期里的一个特殊时期,高油价惯纵了行业的低效和高成本。其实,海洋石油气行业还有很多可以降成本的地方,在低油价时期,大家必然就回归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道路上。

“低油价对海洋石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会促使开发者们进一步挖掘降本增效的潜力。”潘细录分析说,在高油价时期,深水开发的盈亏平衡油价(Breakeven)是60-80美元,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80美元的盈亏平衡油价现在可能只有40美元就够了,未来说不定还会更低。

的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海工企业和深海石油相关企业都在进行降本增效,以应对低油价的新常态。比如,生产和研制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经济型平台,精简人员和配置,以降低成本。此外,从国际石油资源的分布来看,国际石油公司是海上、尤其是深海石油开发的主力,他们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保住海上的开发。

来自苏格兰的一位深海石油相关企业负责人就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尽管深海石油开发面临着成本高于油价的难题,“但是我们绝不会就束手就缚,我们正在通过各种办法降低成本,很快就会实现成本低于油价的目标。相信未来深海石油开发将会重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寄望于深海石油降低成本的道路行真的得通吗?对此陈卫东仍然很悲观,他说,非常规石油成本不断下降,深海石油成本就不会下降吗?很难。因为深海石油开发都是巨大的投资项目,一旦投入将不能撤资,产量的增减调整也很困难,不像陆上油田产能和投资那么容易调整,而且能投资的企业非常少,只有非常巨大的公司才能投资。而且,深海石油产业在BP墨西哥湾事故之后遭遇了更高的保险费用,降低成本谈何容易。

“新能源正在加速发展,知识正在积累,哪一天爆发我不知道。尽管如今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石油时代也不会在数十年内结束,但是石油的黄金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作为一个石油人,陈卫东无不感概地说。

猜你喜欢

深水深海油价
油价下半年还得涨
下半年油价还涨吗
油价涨了谁高兴
深海特“潜”队
识人需要“涉深水”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海口港二期深水码头正式对外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