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麻山药土传病害新技术

2016-05-14李景锁刘海河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土传熏蒸山药

李景锁 刘海河

导读:麻山药已成为河北清苑等地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但由于连作生产,水疔病、糊头病土传病害逐年加重,严重制约当地麻山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采用氯化苦对土壤进行熏蒸处理,可以有效防止麻山药土传病害的发生,防治效果显著,平均每667 m2增收3 000元以上。

麻山药别名山药、薯蓣,营养丰富,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等保健功能,是一种药膳兼用的健康食品。近年来,麻山药在河北清苑县、蠡县和高阳等地大面积种植,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1.67万hm2以上,667 m2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但是,由于连作生产,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导致麻山药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给当地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制约当地麻山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自2013年,清苑县农业局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麻山药土传病害土壤熏蒸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壤经过熏蒸处理后,可以有效防止麻山药水疔病、糊头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4年来该技术累计示范应用200 hm2,平均667 m2增收3 000元以上。现将主要技术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 土传病害主要症状及病因

1.1 水疔病

麻山药地下块茎表面呈现直径1~2 mm的褐色斑点,深达表皮1~2 mm,严重时病斑连片,造成麻山药表面密布褐色斑块。为害轻时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只是降低外观商品性,严重时一碰就断,无法收获甚至全田绝收。该病由根结线虫引起,主要靠带病种薯传播,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一般发病地块减产20%~30%,严重时绝收。贮藏期间如温度适宜,根结线虫仍可继续为害造成褐色腐烂。

1.2 糊头病

又名“火烧头”,症状为块茎生长点前端表皮似火烧状,病部表皮变黑,生长点停止伸长,内部无明显变化,有时中部的表皮也变黑。发病后失去商品价值,产量也明显下降,但地上部无症状。发病随连作逐年加重,一般连作地块发病率可达30%~70%。目前,病原尚不清楚。

2 土壤熏蒸方法

采用的熏蒸剂为氯化苦。氯化苦熏蒸对作物、土壤均无残留和公害,是目前联合国“溴甲烷技术选择委员会”推荐的溴甲烷的替代品之一。

2.1 整地碎土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前茬,施用基肥后旋耕土壤深20~

30 cm,除净杂物,尤其是前茬作物和杂草根系,土壤湿度控制在60%左右。用麻山药种植专用钻机按行距1.3~1.4 m、宽0.8 m、深0.8~1.0 m深松定植沟土壤。定植畦深松后的土壤整平后浇水洇沟,待土壤湿度达60%左右时,用手扶拖拉机再进行一次浅旋耕后施药。

2.2 机动施药

一般大面积熏蒸应采用机动注射方法。机动注射需用动力12~15马力(1马力=0.735 kW)的手扶拖拉机牵引专用注射器械进行。目前,大连、临沂和北京捷丰等地有厂家专门生产这种注射器械。熏蒸时沿定植沟施药,间距30~35 cm、深度20~25 cm,667 m2用药量为25~30 kg。

2.3 覆膜熏蒸

施药后立即覆膜,膜四周用土压严,发现漏气及时用胶带封堵,防治药剂挥发。要求用厚0.04 cm以上的薄膜全天覆盖,不要使用过薄的地膜,以免漏气而影响熏蒸效果。覆膜上面可用食品塑料袋装土镇压,每667 m2压20~30个即可,以免覆膜被风吹起。覆膜熏蒸时间长短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15℃时覆膜20~30天,15~25℃时覆膜10~15天,25~30℃时覆膜7~10天。

2.4 揭膜散气

一般覆膜熏蒸15~20天后揭膜散气,散气时间一般要求10天左右。撤膜时注意不要将周边的生土带进已熏蒸的田块造成二次污染。散气后按常规进行耕种管理。

3 注意事项

①施药人员施药前应接受培训,配备防护服、手套、眼镜、防毒面具等防护设备,并备足清水,以便药液接触皮肤或眼晴时及时冲洗。

②操作人员应始终站在上风头施药,作业过程严格执行危化品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让人围观。

③施药时间以4:00~10:00、16:00~20:00为宜,应避开强光及多风时间。

④地块熏蒸后,定植前种薯可采用杀根结线虫药剂浸泡15 min,然后再播;定植后田间浇水时尽量用管道灌溉,避免垄沟浇水,以免田间再次感染土传病害。

猜你喜欢

土传熏蒸山药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治病山药 美味山药
山药记
山药提早上市栽培技术
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与园林树木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
我的“魔法山药”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