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5-14谢建辉
谢建辉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湖南省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培育新动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平稳起步奠定了扎实基础。
经济运行稳速增效,GDP增长8.6%,总量接近3万亿元。投资、消费分别增长18.2%和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4000亿元。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结构调整稳中有进,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7.8 %,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投资增速均超过20%。重点改革纵深推进,9大类65项重点改革稳步实施。省市县三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部公布。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营改增减税面达98%。价格改革使企业减负30亿元以上。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0.3%和38.4%。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积极对接 “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增长27.1%,对外直接投资增长55.9%。湘江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相继获批,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基本实现。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4.9%和12.7%。社会民生保障有力。涉民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77.3万人。开工建设保障住房及各类棚户区51.8万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解决715.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减少贫困人口110万人左右。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是全面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国内供给端结构性矛盾凸显,省内经济增长动能接续不足,就业、金融等各种风险因素交织积聚,面临的困难比去年可能更多。但湖南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结构性改革将平顺推进动能转换,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将全面拓宽发展空间,改革创新突破前行将持续提升发展活力,省内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将稳定巩固经济支撑,经济发展仍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必须立足职能,突出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供给体系。突出做好“加减乘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全面落实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住宅产业化等,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传统优势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柔性化改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进一步取消、整合、规范涉企收费,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财税成本。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工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全力加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聚焦智能制造、高端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研究出台支持创新活动投资的政策,扶持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清除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完善过剩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采取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积极稳妥、分类有序处置“僵尸企业”。实施住房制度改革,推行公租房货币补贴、长期租赁模式,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引导房企向旅游休闲和养老地产等行业转型。
二是坚持精准发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实施“313”投资计划,即启动30大工程,推进1000个重大项目,带动全社会投资3万亿元左右。优化投资结构,产业发展注重“强链”,突出抓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项目,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5%。基础设施注重“成网”,重点强化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新铺开现代物流和旅游设施网。生态环保注重“扩面”,着力抓好源头治理和重点治理,构建“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政府投资,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强化平台投融资和运营功能,探索建立省级股权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拓展民间投资,细化民间资本投资10大公共领域的具体实施意见,定期发布项目清单。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消费引领发展新局面,培育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信息、绿色6大重点领域消费。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落实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强城镇路网、公共交通、城市绿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大“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建设。推进以“一核三极四带多点”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长株潭,坚持率先发展,启动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加快“三通四化”,积极推进湘江新区建设,加快发展先进装备、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推进株洲、湘潭老工业基地改造,壮大长株潭核心增长极。洞庭湖,坚持绿色转型发展,实施生态经济区规划,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城陵矶港,打造长岳经济走廊,培育岳阳新增长极。大湘西,坚持加快发展,统筹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大湘西地区全面小康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物流节点城市,对接成渝城市群,培育怀化新增长极。同时,以产业、交通、生态为纽带,坚持特色发展,推动京广、环洞庭湖、沪昆、张吉怀4大经济带建设。积极促进园区功能升级,深入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支持园区整合发展、连片开发、飞地经营。
四是坚持攻坚克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前置要件,简化咨询评估,规范中介服务,优化办事流程,创新审批方式,推进并联审批、在线审批、协同监管。推动部门网上对接,项目基础信息、审批过程及结果互通共享。价格机制改革,出台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和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适时实施煤电价格联动。完善居民生活用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创新教育、文化、养老等公用事业和公益服务价格管理。公车改革,6月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党政机关车改,并按中央部署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省直管县试点,完善试点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管理权限,并在试点县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试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6月底前完成市县交易平台整合,年底前交易事项全部进场交易。
五是坚持内外统筹,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强化对外经贸合作。实施“一带一路”三年行动方案,抓紧建立省、市和牵头企业与重点国别对接机制。推动建设一批境外重点项目、重要平台和“海外仓”。引导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出台“走出去”融资与担保平台政策。推广海外工程EPC等模式。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坚持生态优先,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联防联治。出台交通、产业、生态等专项规划,抓好“一纵五横”航道、城陵矶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省际战略合作协议,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挖掘开放平台潜力。加快湘赣、湘黔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长沙和张家界航空口岸、岳阳城陵矶水运口岸建设,支持岳阳建设湖南国际航运交易所、长沙临空经济区申报国家级示范区。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
六是坚持绿色引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落实节能、节水“领跑者”制度,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以及省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试点,争取设立湖南(国际)低碳技术交易中心。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清水塘等重点区域和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工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抓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快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试点示范。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突出抓好“一市两县一片”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加强湘江源头生态治理,推进武陵山片区等4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七是坚持守好底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全面落实“六个精准” 确保实现110万贫困人口脱贫。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加强统筹规划,全年完成20万人搬迁任务。同时,加快城乡配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2016年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统筹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积极推进创业就业。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农民工、职业农民、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建立公益性岗位储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