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启示

2016-05-14王冬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启示大学生

王冬梅

摘要:交往行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之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对交往活动的积极参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在中西方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其试图通过生活世界的重建、“公共领域”的改变,以及创立普遍语用原则,对人与人之间交往产生的矛盾进行干预,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交往行为合理化的理论。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动;大学生;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6008303

受西方“语言转向”、韦伯的合理性理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影响,1981年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不良,物欲横流、人情冷漠是造成这一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因此,他进一步提出通过对生活世界的重建,以及交往行为的合理化,意图解决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异化等问题[1],他的交往行动理论引起了中西方学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然而,大学生进入到大学后,由于各方面原因,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成为了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理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哈贝马斯指出,人不想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得不这样做。换句话说,也就是人生活在以生活世界为基础的世界,并以此作为发生交往行为的背景,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不能独立于他人而离群索居,每天和他人的交往就成为了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并在建立的良好关系中得到发展。所以,通过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大学生既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又能消除环境改变的陌生感,变得自信快乐。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在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对学生造成困扰,主要表现如下。

1各方面差异,同学之间互不包容

在马克思的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理论的基础上,哈贝马斯进一步分析交往环境时指出,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文化和个性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三个重要的维度,对于良好对话的展开以及交往环境的建立,首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考虑。高校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不同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不同,造成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从而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较大的个性差异。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的大学生,由于生活习惯各异,处理问题的方式、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在互相适应和磨合的过程中,产生诸多小摩擦,导致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室友之间冷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件件看似不是问题的小事积累到一定程度,问题便会爆发出来,近几年来,学生之间因矛盾激化而酿成惨剧的事件不在少数。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言语处理不当不准,难交知心朋友

哈贝马斯在强调理解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交往行为发生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对话”达到相互理解,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他进一步指出,一个成功的言语行为应该包括四个有效性要求,即真诚性、真实性、可领会性以及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才能够为双方接受,并达成共识。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要进行真诚地对话、良好地沟通,选择正确的处事方法,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大学生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其语言行为缺乏真诚性、真实性、可领会性、正确性四个要素,泄露朋友的隐私和秘密,歪曲事实,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公开诽谤他人等现象较为普遍,使得同学之间缺乏最基本的理解和信任而难找知心朋友。大学生交往始于言语,而后是行为,因此,大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重言语交流的重要性,在遵循四个要素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沟通,否则双向互动不能实现,也与人际关系无益。

3“利益”取向,同学情谊难稳固

厘清“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是充分理解哈贝马斯行动交往理论的关键环节。哈贝马斯提出, “系统”与“生活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生活世界是系统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系统是生活世界的工具。然而,由于“系统”越来越复杂,独立于生活世界并对其起到支配作用,使得生活世界殖民化,人们只关心利益,抛却了道德、伦理,在现实面前,只有赤裸的金钱与权力的交易,人情淡漠,世态炎凉。大学亦是小社会,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学生过分追求自身利益导致同学关系破裂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一部分人在评优评先时,采取不正当手段,恶意嘲讽他人,破坏他人声誉,对自己不利的人进行打击报复,同学情谊荡然无存。同学之间适当的竞争有益于集体共同进步,激励每个人提高自己争当先进,但太过重视利益势必破坏班级的凝聚力,不但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心情,还会破坏同学之间的美好情谊。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哈贝马斯在对其交往行动理论进行深刻阐述的过程中,明确了什么是合理性的交往,并强调在合理性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区分四类人类的社会行为,即,目的性行为,又称工具性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2]。这四种不同类型的交往行为都客观存在于生活世界中,并在不同方面侧重不同,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交往行为是其生活世界的主导性行为。哈贝马斯在突出强调交往行为是实现交往合理性的前提的同时,还指出,人们以交往行为作为主导的生活世界可化分为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体世界,这三个世界是影响交往行为是否合理的三个重要因素,三者统一于生活世界,影响着交往行为的顺利进行。因此,剖析大学生人际交往遇到困难的因素,应从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入手。

1生活环境的改变

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主要包括自然存在和人类社会存在两个部分,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每天都与自然世界有所接触。大学生接触的自然世界的转变,首先是生活环境的转变,也因此成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第一大因素,生活圈子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许多学生来自外地,从离开家那一刻起,潜意识里便充满抗拒。同学之间的相处,不如在家里那么简单,座位不固定,又使得同学之间交流不多、感情较浅,没有熟悉的老师和父母,没有朋友圈,更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在陌生的新环境里很难有归属感。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敢看学校周围略感迷乱的夜景,偶尔看到内心会莫名的恐慌,感觉难有立足之地。在这种没有安全感,甚至是有点小抵触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失去交往的热忱和乐趣,生活除了吃饭上课,变得毫无生趣。外部环境以及交往圈子的改变,在大学生适应不良的情况下,会成为大学生交往中的绊脚石。

2网络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基础之上,哈贝马斯进一步提出,社会世界是一切正当人际关系总体性的世界。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形成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与他人的交往而独立存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们往往不能利用有效的手段在人际关系出现状况时,进行良好的沟通。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在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丰富的资源的同时,也成为了阻碍大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都有能力为大学生配备电脑,管理环境宽松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大学生,极易沉溺于网络,不愿抽身与同学来往。另外,某些来自外地的学生,对适应不良的新生活极为抗拒,急需在网络世界以虚拟的身份倾诉内心的孤独以及对生活的不满,过度依赖网络极易患上网络孤独症、网络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既给处理同学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又影响身心健康。

3大学生性格上的缺点

哈贝马斯提出,主观世界就是只有言语者才能够进入的世界,也就是说,内在世界决定了言语者的外在表现,对言语者的交往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在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时,还要考量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如今,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每个大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一方面,大学生大多性格单纯而直率,他们敢爱敢恨、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并能与陈腐的观念作斗争,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独树一帜,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许。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迁就包容别人。目前90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小皇上”“小公主”,性格中会带有明显的我行我素、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等特征,这些性格中的缺陷,为其交友带来诸多障碍。甚至某些学生为了标新立异,彰显自己的个性,搞个人主义我行我素,不愿参与到集体中去而成为他人眼里的“异类”,大家也不愿意与之交往。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除去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自身的原因,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三、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启示实现交往行为在良好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必须重建生活世界并使其合理化,然而,生活世界合理化,还必须以交往行为合理化为前提。由此看来,选择好有效途径使交往行为合理化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哈贝马斯提出了三条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从而重建生活世界的方法,即改变生活世界、承认和重视共同的道德规范、选择恰当的语言行为进行对话,这三条途径为解决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可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今后人生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既影响生活学习的心情,又影响到身心的健康,过不好当下,更看不到未来。因此,在交往出现困境时,选择科学的办法解决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改变生活世界,对“公共领域”进行重建是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哈贝马斯在对生活世界的文化、社会、个人三个层次进行剖析的同时,强调 “公共领域”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与“公共领域”所提供的良好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在当前人际交往出现困境之时,如若人际和谐,避免系统对当前生活的过分干预,就要对“公共领域”进行重建。针对大学生对当前校园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学校应从改变校园公共区域的环境入手,打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令大学生的生活充满人文气息。学校全方位地打造校园文化,先从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开始,开放校史馆,增进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在潜移默化间使大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修养,能够理解人、帮助人、关心人。此外,应开展有利于加强学生团结的活动,减少大学生上网的频率和时间,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开展寝室文化大赛,考验宿舍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以及团队精神。另外,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必不可少,班级聚会或郊游活动,都能增进班级成员的互相了解,增加交往频次,加深友谊。居住环境的优越,充满人文气息的氛围,同学之间关系的融洽,都能使大学生乐观开朗,并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活之中。

2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

在“公共领域”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们再转向哈贝马斯的另外一个能够实现交往合理化的途径,即承认和重视共同的道德规范。哈贝马斯在提出商谈伦理学的建构时,也提出了“普遍化原则”。二者共同的目标就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交往主体能够共同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这个道德规范能够在不强制的情况下为大家所接受。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高度地概括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进行了诠释,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高度浓缩的社会道德规范,应该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得到每个公民的遵守和维护。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尺和道德规范,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多为他人做好事,反对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不搞小团体主义,不过分计较个人利益,更不做损人利己之事。热爱祖国、尊老爱幼,正确对待和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受同学欢迎和尊敬的社会建设者与接班人。

3发挥语言的魅力

哈贝马斯在强调理解是交往行为的导向和目的时,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并提出“普遍语用学”。他指出,普遍语用学的任务是确定并重建关于可能理解的普遍条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哈贝马斯提出的普遍语用学是为理解来服务的,但是如若要让人能够达到一种良性的沟通,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还需要主体对语言有一种驾驭能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格修养起到一定的作用,良好的人格,能够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言语交际技巧,以一种平等、宽容的原则交往,将收到双倍的效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格修养决定了对待他人的态度,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要因他人家庭条件不如自己就认为别人不如自己高贵,或在别人面前总是摆出一副高姿态,应以一种平等的观念、互相尊重的态度去交往。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真实、真诚、可信,能为他人所接受和理解。良好沟通的实现,语言的魅力必不可少,在真诚、真实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言语技巧,与他人交谈时注意措辞以及语气,不语带挖苦或者嘲讽,更不要刻意讨好或者恶语中伤,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听的人不同,看法也不同。因此,在说话之前仔细掂量过后方从口出。

总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潜藏的矛盾,并提出了通过交往行为的合理化使生活世界得以重建,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会抛却复杂性而变得简单。尽管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把理性看成是交往合理化的力量,把语言当作是社会的交往行为,但这一理论为我们今天在应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时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会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因此,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大学生掌握语言技巧, 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他们便可轻松地交朋友,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 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 论功能主义理性批判[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张汝伦.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批判[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6):5—10.

[5]李联华.试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2):89—92.

[6]唐魁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对网络交流的意义[J].学术交流,2003,(4):99—102.

[7]汪奇兵.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9—71.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启示大学生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