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大学生视角的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2016-05-14杨洋
杨洋
摘要:道德自觉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身处其中的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都能对所处的道德环境做出积极反映,并通过道德认知、道德内省、道德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提升自身对道德的认知。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需要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与作用。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对其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只有在道德自觉框架下,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品质,提升全社会的道德自觉水平。
关键词:道德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道德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6007103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通常,道德以善恶为标准,借助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与传统习惯对人的行为加以评判,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关键转型期,一个更加民主、自由、公平、公正的社会即将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出现。而为了迎合这样一个社会,或者为了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除了经济、政治等领域要不断创新外,还应在公民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实践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实际上,道德自觉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身处其中的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都能对所处的道德环境做出积极反映,并通过道德认知、道德内省、道德责任和道德约束,形成对道德的清醒认识和自主意识。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重视、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与作用[2]。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民族、政党还是个人,都应有道德上的觉醒与自觉,从而引领社会的道德文明和体现社会的价值追求与价值尺度。本文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对其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只有在道德自觉框架下,才能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成效,并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道德自信。
1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1.1道德与道德自觉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可知,道德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直接指向了全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规范,狭义的道德指向了民族的发展和兴旺。对后者来说,正是道德教化的具体化。这是因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道德习俗和道德意识,在道德规范与道德活动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道德教化的首要任务便是在不同民族之间寻求道德认同,使不同民族范畴的人们坚守自己民族的道德教化内容和形式外,还需要对其他民族的道德形成认同或者认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本民族的道德自信,才能使全人类形成共同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可想而知,任何抛弃自己民族道德或者摒弃“外来道德”的行为,都难以给本民族和全人类带来福祉。从这个角度讲,道德教化要本着自觉的原则,在努力构建自身道德的同时,自觉吸收“外来道德”中的精华,以满足时代发展之所需。
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角度看,道德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行为直接相关,当人类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脱离了动物界之后,道德和道德体系也就开始形成[3]。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的社会功效不断加强,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个人和社会的利益,维护和斧正社会秩序,还能构建和巩固社会组织,同时,对调节人类的社会关系、升级社会交往,也会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社会生产与社会交往实践中,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意识观念会因对生活的诉求而不断发生变化,并最终将其上升为一定社会群体的道德经验和道德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就应该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直接关联,并在自觉意识下完成生产和交换行为,继而形成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并自觉遵守。从这个角度讲,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使之能够自觉实践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要想确立其文化地位、维护其文化传统,就应该不断发掘与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我国早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详细阐释,即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由这24字构建起来的指导理念体现了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逻辑上讲,价值观建设以公民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基础。比如,就当前中国社会而言,爱国与诚信应当在公民层面得到深入关注和实践,因为前者关乎国家价值,后者关乎基本道德。同时,在道德层面上,敬业、友善也是根植于我们日常工作与交往的重要道德准则。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们整个社会道德观念的浓缩,它代表了全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1.3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正在进行态度鲜明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出现。为了更好地缓解社会矛盾,持续推进改革进程,就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不断展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秉承“自觉”态度、不断推进道德教育改革,使之能够植根于社会现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形成良好的互动。实际上,在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社会的道德体系是十分完整的,对“道德自觉”有着天然的主体意识。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借助教育与引导,不断提升中国公民对道德自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立足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提升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时代性与共识性。
2大学生道德层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大学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群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但是,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这一群体受到了多种社会思潮的干扰。只有牢牢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正确导向,提升其对社会明确而清醒的认识,才能持续践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社会稳定[4]。本文认为,在道德层面上,针对当代大学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2.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体接受性较差
相关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并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也未外化为自身的行动,在接受、了解和实践方面表现得不容乐观。比如,部分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的构建愿景产生了深刻的怀疑,认为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堪忧,且在可预见的将来看不到任何可以扭转的迹象;一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单纯地认为理想中的社会就是富裕的社会和自由的社会,这种认识上的缺位同样会影响其道德行为,使之按照“想当然”的目标组织自身的行为。当然, 大部分大学生都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给予了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并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问题倾注了大量的思考,社会责任感十分强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大部分学生并未给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2.2道德价值弱化与核心价值观缺失并存
在当前时期,我国社会对差异化与多样化的尊重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样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今天,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体现出了鲜明的功利化和物质化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努力工作和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获得相对优厚的物质回报本无可厚非,这也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经典主张。但是,即便大学生从个人出发追求务实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充分的合理性,但一些大学生过分强调物质利益、过度反对精神追求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也体现出了其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比如,一些大学生放弃了传统道德主张,追求个人利益至上,将主流社会意识抛诸脑后,甚至贬低道德价值。如果不对这一现象加以制止和约束,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社会良好秩序的维持。
2.3在“非道德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偏差和认同危机
大学生处在心智不断成熟的层面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个人情感接受倾向和价值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成效会产生直接冲击,甚至会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与内化为个人价值观的程度。因此,要想使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对接和融合。但实际状况是,一些大学生受到“非道德化”情境的影响,对自身的应有价值产生了怀疑和主动放弃的想法,甚至将获取知识的目的外化为谋取物质利益的途径,这些与道德违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离的思想意识需要及时纠正[5]。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内核出现的,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对大学生价值的引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此,本文认为,需要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正确把握核心价值观和非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培育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并将其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战略任务。
3.1注重舆论引导,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当前,在多种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方向,构建覆盖广泛的健康舆论引导新格局,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为此,需要做好舆论导向工作,通过适当的形式不断向大学生释放和扩散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大力弘扬积极、乐观、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其在接受道德知识与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形成道德自觉,主动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想信念,塑造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道德修养。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南阳师范学院结合学生实际,借鉴社会上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经验,在全校学生中系统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目前,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全校共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堂活动50多场,直接参与学生10 000多人,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推动学生日常文明行为养成、加强人格修养、涵养校园精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家通过道德讲堂活动,从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同理念中得到启发,能够用更加开放务实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找准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契合点,正确处理好爱国家、爱社会、爱自己的辩证关系,自觉增强历史使命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据统计,学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各项政策、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充满期待,对前不久社会上发生的恐怖事件保持理性态度,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整个校园充满了积极、进取、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3.2开拓思路,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手段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道德养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不断开发新的途径外,还应开拓思路,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手段,充分借助新媒体、学校教育与社会文化养成教育的功能,不断构建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模式,借助立体交叉的大众传播,不断融合各种正规和民间的文化传播方式,通过相互联动形成合力。
南阳师范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开通了“南阳师范学院文明网”、灯塔网、网上党校和团校、“文明南阳师院”官方微博、共青团微博群等平台,主动唱响网上主旋律。借此平台,关注贫困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并适时跟进思想政治教育援助、心理健康教育援助、学业援助和就业创业援助。同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这一做法被称誉为“给学生一把就业的金钥匙”,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3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优秀文化元素的继承和发扬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思想文化的激荡下,人们的价值认识出现了较大分歧。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应主动摒弃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对社会思潮加以主动的、客观的评价。为此,需要发挥高校的校园文化引领作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剔除社会带来的许多不和谐因素,以此来扭转利益冲突和思想混乱的状况,同时为大学生的道德自觉奠定基础。其中,最为直接和典型的做法是——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优秀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发扬,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辩证地继承和汲取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并结合校园文化的现状,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道德典范。
4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变革的敏感期,各种文化和制度因素都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内省的自觉性,从道德层面出发,积极倡导批判和自我批判,才能强化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在理解、吸收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始终坚定信念并富有成效。从本文的分析可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增强当代大学身的道德自觉具有直接、紧密的关联。这一群体只有具备了社会主义道德自觉,才能确定其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人类的福祉贡献更多的能量。当代大学生也只有培养起高度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自信,才能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指引下,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将道德自觉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义务与行为准则,全面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民族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红英.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J].学术论坛,2013,(4):7—10.
[2]戴茂堂.道德自觉·道德自信·道德自强[J].道德与文明,2011,(4):90—93.
[3]孙春歌,商卫星.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3,(4):9—11.
[4]沈壮海.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21111.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