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文言文教学迎来灿烂的春天
2016-05-14司会勇
文言文作为特有的文化载体,传承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具有传承历史的文化价值。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约占有1/3的比例。但是从目前的了解情况看,文言文的教学还停留在教师逐句解析、学生死记硬背的层面上。
一、文言文授课方式陈旧,多采用串讲
文言文的教学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带领学生结合着教参进行疏通译文。本来学生对文言文就不感兴趣,教师再照本宣科,学生就更加厌倦文言文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策略让文言文教学不枯燥乏味,让学生愿意学习,从而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教学,笔者就是以读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据粗略统计,短短45分钟,学生读的次数就有10次之多,课堂活跃,学习气氛融洽,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文言文教学内容不够宽泛
事实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随意撷取一些简易而又有阅读价值的文言文作为课内教学的辅助教材,比如,《山海经》《世说新语》《论语》等等,都可以从中挑出一些好文章来,让学生阅读。而不必局限于教材上的二十多篇课文的反复记忆和背诵。
三、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古文,不愿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缺乏读写技能,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基本文史知识,缺乏人文素质。初中语文课本中推荐的名著阅读《水浒传》《西游记》就有很多学生读不懂,读不下去,还有很多学生只能读这些名著的青少年版。究其原因,还是文言文底子薄,没有形成语感,对一些基本的词语掌握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着手改进。
1.增加朗读训练,读出文言文的音韵之美
老师要以朗读为主要手段,使师生、生生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在“求美”的氛围中共同走进古典文化,让学生长期在古典文言文的浸润下潜移默化地成长。入选初中课本的文言文有很多都是短小精悍、内容精美的文章,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古文中的典范,这些文章语言精练,文质兼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句式整齐,整句和散句结合,具有一定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教师如果能从文言文的朗读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妙处,那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值得一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文言文变成有声音的文章,让学生在读中品味、鉴赏和体会文言文蕴味。
2.落实字词的积累,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古文教学,加大学生的字词掌握量无疑是重点。学生没有大量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想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只是空谈。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不延伸到课外,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有很多古典名著,如,《岳飞全传》《杨家将》《呼家将》《隋唐演义》《七侠五义》《古文观止》等等,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给予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形成。
3.把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教学融为一体
其实,文言文虽然短小,但值得玩味的字句还是很多的,比如在教《小石潭记》中,在体会写景之妙时,作者就用了十八个“清”组成的词语,来概括文中所描写的各种景物的特点,这样使教学内容紧凑,又有助于学生体会文言文用词的精当。文言文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结合诗歌来阅读,又可以当成散文来赏析,还可以当成议论文来讲解,所以教师只有把握住主要内容,才能使文言文的教学更丰富多彩。
文言文的时代已经远去,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文言文近乎半门外语,我们在弱语境下学习,只有依靠教师的智慧引导。教师只有通过严谨的治学、丰实的资料、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使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想,通过以上方式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其能够主动学习。这只是根据个人教学实际总结的一些简单问题对策,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坚持做下去,且行且善,文言教学也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司会勇,教师,现居山东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