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化教学”教师课堂提问艺术
2016-05-14李修怡
生命化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本体,以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完善的人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教师要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首先要作好课前的教学设计。而课堂中教师提问部分的设计与呈现,是生命化课堂教学实现的重要手段。下面我以语文学科为例,就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教师课堂提问样式进行简单探讨。
1.激发兴趣、唤醒生命式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激发学生兴趣、唤醒生命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起学生兴奋昂扬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效果。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生动的认识世界的平台,将现代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生命。在讲授鲁迅《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药》,让学生比较文本与电影的不同,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小说中是老栓去刑场买药,电影中是黑衣人上门送药索钱;小说中夏瑜坟头是一圈“红白的花”,电影中是一圈白花。你认为哪个设计得好些?”教师组织学生观摩改编自名著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比较二者细节的异同。这样的形式往往可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唤醒其生命与批判质疑的意识。
2.思维碰撞、激扬生命式
想要让学生投身课堂中,最常见的方式是让同学们进行辩论探究,从而使其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激扬生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作这样一个提问设计:“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了。一个人的死,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那么祥林嫂的死亡属于哪一种呢?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样的一个提问可以引起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引领、指导,随着讨论的进行,最后自然会找出真正的元凶—封建礼教。
思维碰撞、激扬生命式的课堂提问设计,可以是开放的。学生在思考与辩论中探究文本,在思维碰撞中尽情激扬生命。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争越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而不能游离于话题之外。
3.联系生活、拥抱生命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于是孩子们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联系大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张开双臂,给生命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舒婷《致橡树》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我们可以用一首诗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妙/不妙/他递过一张纸条/还有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微笑/匆匆地解开/匆匆地扔掉/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只觉得心在狂跳/烦闷、欣喜、苦恼/怎么办、不知道、我哪会知道。”教师的提问可以设计为:高中男女同学间往往会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该怎么办?”联系学生实际遇到的快乐亦或是成长的困惑,都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文本碰撞、遇和,这样可以化外为内,拥抱学生生命个体,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4.咀嚼回味、反思生命式
进入到速度时代,一切都在加快脚步,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每节课的步骤流程安排的满满当当,课堂讨论进行的也是如火如荼,甚是活跃热闹,但往往缺失了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静下来、慢下来、咀嚼回味的反思环节。在每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文本提出一个有价值、值得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停下来,想一想、思一思,咀嚼回味式地进行一种“慢阅读”。反思是对生命的强化和升华,是促进生命发展的重要方式,既是终点,也是起点。这样的反思性提问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形象进行重新咀嚼,强化学生原有的记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反思自我、反思生命。
生命化教学的课堂,意味着对生命的唤醒与欣赏,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本文只是以语文学科为例,就教师课堂提问部分的设计简单进行了一些思考、探索。所有的理念或设计,终究还是要放到实践中去应用、检验和完善,随着“生命化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它的内涵也会更加丰富和饱满,策略也会更加实用和科学,我们对它的探索也会更深入和具体,“生命化教学”的探索永远在进行中!
李修怡,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