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学会真正阅读

2016-05-14陈水明陈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做题课外课外阅读

陈水明 陈莹

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常识——“读书人”,需要好好读书;语文教师,更要引领学生做真正的“读书人”。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些做法语文老师可以尝试运用,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延伸课外广读

阅读强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应坚持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努力开阔学生视野,巩固课堂阅读成效。

1.拓展选文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满足于教材提供的内容,还要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补充,在拓展比较中获得更大的阅读效益。如在讲授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时,可以精选《论语》中蕴涵丰富的内容,配上注释、翻译,推荐给学生课外诵读;学习《聊斋志异》选文《狼》,可以精选《聊斋志异》中思想健康、内容有趣的故事推荐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可以搜集相关的古今名诗,要求学生诵读。学生时代记忆力旺盛,在这个阶段推荐一些经典诗文给学生背诵,即使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对他们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推荐报刊阅读。报刊杂志是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比较适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内容丰富健康的报刊杂志,如《读者》《意林》《小小说选刊》等,可以开展一些杂志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也可以通过剪贴的方式收集报纸上的精美文章;建议家长陪读交流,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3.推进名著阅读。古典名著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世人喜爱和推崇。2001年教育部颁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在260万字以上。”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专门为学生推荐了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十八部必读名著。然而据调查显示,一般班级中仅有5%的学生完整读过四大名著中的一本,能全部读完的学生几乎没有,这与我们中华文化古国的公民身份极不相称。故而语文老师应坚持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认真阅读名著,在校时则可以举办读书报告会,开办名著专题讲座,检验阅读效果。

二、研究考试促读

1.寻找读考平衡点。通过单纯做题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类似于激素催长,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体验,缺乏阅读写作的快乐享受。通过做题,即使获得高分,学生也是高分低能,这样的分数是没有意义的,这种教育下的学生人格发展也是不健全的。从长远看,应试教育一定误国误人。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只读书不做题和只做题不读书都是不妥当的,应该在读书与做题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把握“度”是非常重要的。

做题应该是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做最后检测用的,而不是直接用来形成、巩固知识。语文老师不妨要求学生“七分读书,三分应试”;不妨推行初中三年“2+1”教学模式,即用两年时间引导学生读书写作,一年时间应对中考;不妨推行每学期“3+1”教学模式,即每学期用三个月时间指导读写,一个月时间应考。不为考试而赢得考试,才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2.科学考试促阅读。考试是促进教学的手段,而非目的。语文教师不能排斥考试,而应该研究考试,让考试成为促进阅读的手段。如可以改革考试的方式,将学生平时的阅读写作考核纳入考试评价中;可以将课外阅读的内容放在学校命制的试卷上以促进阅读的落实。如在落实七年级语文《论语》课外阅读时,如果学校命制的试题能有意识的涉及选文内容,课外阅读就能更好的落实。

三、链接生活活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永远是一部读不完的“无字大书”,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读书。体验生活,获得本源性知识经验,把读书转化为素养和能力。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把书本知识变成活的知识,阅读之树就有了根本。尤其是在阅读一些内容比较艰深、主题比较隐晦的文学作品时,联系生活实际,将会变得好理解了。

珍贵的东西都是遵循规律缓慢成长的。教育不必赢在起点,而应该赢在终点,赢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极幸福上,这一切有赖于阅读的推进,这需要语文教师有一种远见,有一种大气。作为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也就形成相应的人格;作为学生,过什么样的学习生活,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阅读过程中,语文老师任重道远,更需要以身示范,让阅读丰盈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生做真正的“读书人”,将阅读进行到底!

陈水明,陈莹,教师,现居湖北武穴。

猜你喜欢

做题课外课外阅读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