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措施探析
2016-05-14张振东
张振东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电力负荷增长加快,原有电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供电可靠率低。结合当地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现况,提出部分措施以供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措施探析
一、加强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现实意义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指标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是指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供应电能的度量。它可以直接反映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也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可应用于电力系统建设、生产、制造、运行、管理等各个领域。配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网供电可靠性是衡量电力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电力系统向用户供电必须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以是否造成对用户停电主标准,也就是说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希望电力系统无论在什么运行方式和运行条件下都不发生故障,能保证连续充分地供给用户具有合格质量的电能。一旦配网设备发生故障或进行施工、检修,就会造成系统对用户供电中断,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发展,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对配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视程度与管理力度,切实提高农村配网的供电可靠性。
二、配网供电可靠性目前现状
1、设备陈旧落后,电网结构不合理
配网中设备老化现象,而且大多数配电线路呈自然延伸状况,供电半径长、线径小、分段少,没有形成“手拉手”供电,抗灾能力差。
2、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在管理机制上,生产、运行管理粗放,调度运行、停电计划管理的科技含量低,重复停电较多,安全性评价、状态检修、带电作业等先进的管理技术推广应用水平较低。
3、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较少
未实现电网实时监控、自动故障隔离及恢复供电、负荷管理等自动化功能,事故处理自动化程度低,耗时长,恢复慢。还没有真正做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紧密结合,没有注重对经济的分析与评价。
三、从技术着手,提高供电可靠性
1、完善电网建设和管理
(1)采取合理布置电源,缩短供电半径等措施,增加10kV配网操作灵活性、负荷转移快速性,从而为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打下坚实基础。
(2)10kV主干电网要满足“N-1”准则,架空线采用双联络或多联络供电方式,同时应注意提高设备的负荷利用率,适当加大“N”的数值,增加变压器的台数及线路的分段数,一般可按3-4分段考虑。
(3)原S9型变压器由于变压器寿命和运行安全问题应逐步进行淘汰,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经济的S11、S13型全密封式变压器,应用后变压器事故明显减少。
(4)10kV架空线路导线绝缘化,大量采用高压绝缘导线,能对树枝、风筝、小动物、高空落物等外力破坏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5)对配网的低压部分进行改造,广范采用低压绝缘导线,同时采用复合绝缘子及棒式绝缘子增加耐压能力,防止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
2、依靠先进设备,实现配网自动化技术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将配网的实时运行状况、电网结构、设备、用户以及地理图形等信息进行集成,通过配电网运行监控及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实施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远方监测、保护、控制、故障隔离、网络重构以及需求侧管理等功能。
3、加强检修力度,提高检修质量
大量运用传感器、信号采集、光纤传输等新的测量技术和先进的数据统计技术开展设备状态检修,保留设备定期检修制度的合理部分,实施标准化作业,优化检修施工方案和工作程序。应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检修、施工質量和效率,提高线路带电监测、故障查找和判断能力。
四、加强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
1、建立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级保证体系
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供电可靠性管理网络,明确可靠性管理工作责任部门,设置可靠性管理工作岗位。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相关规定和办法,负责制定和落实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各项管理、技术措施及配电网络建设规划方案,制订本局供电可靠性管理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指标及其分解计划。完成本局供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统计报表、分析报告、改进措施及考核方案,制订有序供电方案及各类停电计划。
2、采用GIS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
配电网络结构复杂,设备种类和数量庞大,运行方式和网架结构多变,利用GIS技术实现配网的管理是配网管理的极佳选择。配网GIS既有对地理空间信息的研究,又有对配网运行规律的量化研究,它是基于地理信息背景,对配网和设备的运行进行空间化管理,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存储、编辑、查询、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配网GIS系统的应用还可在配电工作管理、用电营业管理、配电自动化系统、用户故障投诉管理等方面,都能快捷、准确、实时的提供有用信息。利用GIS的拓扑分析,迅速提出诸如供电方案、报警画面,显示故障停电区域,提出故障处理方案等功能,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农网改造的进行及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逐步深入,配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各种管理手段也得以不断完善,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但其中仍存在有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不能安于现状,通过科学规划、电网改造、科技创新、加大可靠性管理等工作,使之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羡州. 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及提高[J]. 电力设备, 2004.
[2] 沈 宏, 付广春. 改进最小路法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 2010.
[3] 王正国.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与优化[D]. 浙江大学, 2009.
[4] 宋德庆, 刘洪文.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及对策[J]. 电气开关, 2005.
[5] 薛瑞芳.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 农村电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