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科学视域下的哲学思想

2016-05-14祖军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哲学

祖军

【摘要】在化学动态平衡的理念中,有一个关乎化学反应平衡态的定理,叫做勒夏特列定理。无独有偶,在物理学当中也有楞次定律,这两个定理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但是讲解的内容却是惊人的相似。因此,在本文中,就这两个定理背后的哲学观做一个简单的探讨,并把这两种理论用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

【关键词】勒夏特列原理;楞次定理;哲学

一、勒夏特列定理与楞次定律的介绍

根据英文的翻译,勒夏特列原理是这样的:任何稳定化学平衡系统承受外力的影响,无论整体地还是仅仅部分地导致其温度或压缩度(压强、浓度、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发生改变,若它们单独发生的话,系统可以做内在的调节,使温度或压缩度发生变化,该变化与外力引起的改变是相反的。

楞次定律是物理学上,电磁学领域的定理。定理内容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我们并不过分追究感应电流这种纯粹的物理学概念,而是关注阻碍两个字。

二、此定理与彼哲学

1、阻碍与反抗

无论是化学上的动态平衡还是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系统(旧的因素)都是在阻碍与反抗这些变化的。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完美的体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皆有展现。在此系统中,新旧两种因素构成了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是彼此远离又相互转化的,系统和引起系统变化的因素,在我们看来,这是系统的发展过程。系统旧有的因素抵抗外来因素(新的因素)的影响,企图驱逐引起变化的原因,而外来因素之所以能改变系统的平衡,是因为外来因素转化成为了和维持系统平衡相同的旧因素。在此时的系统中,新旧两种因素为了各自的发展,都企图增大自己的影响力,彼此增长,不断斗争。

2、反抗和阻碍因何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在15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进行生产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就从他的脚下被抽调了。资产阶级首先产生了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两个必然”。

在后来的1859年,马克思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在这里仅用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来解释旧有因素的反抗和阻碍。而可以用这种说法来解释的原因在于其哲学的原理:否定之否定定律。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3、新的平衡

在新旧两种因素的斗争过程之中,系统无论吸收还是反抗,始终企图得到的是平衡,也就是维持另外一种稳态,新的更高級的稳态。无论何种情况而言,在不同的系统中,无论进行怎样的新旧双方的对抗,系统都会慢慢的平衡两种势力,而达到新的平衡。

纵观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旧的社会到新的社会,都在吸收新的充满生机的活力的同时同旧有落后的因素抗争产生新社会。再经过不断的发展,当当前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时候,新的因素的继续注入,迫使社会向更高级迈进。

4、平衡绝不是不变

在勒夏特列定理中提到的平衡,是化学可逆反应的动态平衡,在反应过程中,双方始终在交接点进行不断的转换而达到的平衡。对于一个系统而言,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并不存在没有任何运动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便导致形而上学。如此割裂了事物的联系,也简单的把系统的各部分功能的和等同为系统的总功能。

三、此哲学与现代社会价值关系

1、自然当中存在的天然平衡调节机制

为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天然的便存在这样一种能够调节生物之间数量种群关系的机制:食物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青草,羊还有狼之间,当水分充足的条件之下,青草得到了充分的生长,草是羊的食物,羊因食物的充足而增多,狩猎羊的狼因此也得到了足够的食物,狼群数量增多。随着狼的增多,狩猎的羊越来越多,因此青草得到了生长的机会,周而复始。设想,羊群有意识的吃掉所有的草,短时间内,数量大幅度上升,狼群因此得到过分充足的食物,同样在短时间内数量增长。草完全消失,庞大的羊群没有食物来源加上狼群的捕杀,结果必然是灭亡。

2、人与改造的自然

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工具的不断完善,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的加强,从改造到企图征服,在这个过程中,正反馈调节不断上演。如果将整个地球视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原始社会的人与其他动物无异,虽狩猎,建造房屋,但是应用的自然资源仍然在生态阈值内,生态环境可在自身的调节机制下恢复平衡。步入现代社会,生活必需品的增加要求使用更多的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的汤姆·克劳瑟和他的研究团队制成了一幅地图,这幅地图空间连续,能够显示出除南极洲以外的全球森林树木的密度。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对树木密度的巨大影响。研究者估算出,人类砍伐的树木每年超过150亿棵,这大大超过了生态阈值。在这样的系统中,树木消耗光带来的事实上是这样的正反馈机制:过度砍伐,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破坏了地表土壤,从而又使植被难以生存,如此下去的结果是系统的崩溃。

从人改造自然的目的上来说,是为了得到是自己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如此的正反馈机制,恰恰是违反了本来的目的,基于生物的本能和人类的理性,人类也是断然不会朝着灭亡自己的方向发展的,因此便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能够保持系统平衡发展的有利因素。

3、人化自然——社会

在现代社会体系中,追求和平无疑是所有人类的共同目标。将这样的现代社会类比成为一个系统,国家是系统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之间的良性竞争类似于在动态平衡中的平衡点,而战争是外来因素过大而打破平衡且朝着覆灭方向不可逆进行的发展。基于人类的生存目的,凡是破坏良性机制使系统不能维持平衡的行为都是违背这种目的,因此也都是不正当应该被排斥的。如果用“即使是洪水,经过之后也是带来滋润的土壤”这样的观点来解释战争的可能和必要是错误的,因为人化的自然就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本质的目标,我们并不否认战争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带来的后果是不能用付出的代价补偿的。而带来的发展可以用其他良性的手段代替,所以战争依然是不必要的。

在一个国家的内部系统当中,道德和法律作为调节机制,道德的滑坡导致犯罪的增加进而引起法律的完善,而完善的法律势必有效的降低犯罪,遏制犯罪,道德的水平得到提升。所以道德法律的负反馈足以见得能够使国家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因此就是有存在的必要和合理的根据的。

【参考文献】

[1] 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M]. 商务印书馆, 1986.

[2] 马克思, 恩格斯, 著. 共产党宣言[M].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1963.

[3]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附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1964.06.

猜你喜欢

哲学
高中英语“慢教学”的哲学思考与实践探究
想干啥
蔡元培不拘一格选人才
教科文组织庆祝2014年世界哲学日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哲学?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