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治理现代化与发挥党组织作用研究

2016-05-14李杰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李杰

【摘要】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在城市社区的表现形式。推动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就要与时俱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断改革并构建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法律法规,不断创建系统、整体、协同的治理格局,实现基层社区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关键词】社区治理;基层党建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党的根基,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社区是社会结构中最基础的“细胞”单元,对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担负着管理社区的领导核心责任,对社区治理的工作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社区治理的基石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通过深化社区党建改革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成为当前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调查时间、地点及方法

调查时间:2015年10月—11月

调查地点:东洲区部分社区

调查方法:走访调研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1、服务于民的价值观念有待强化

由于社区建设和管理起步较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混合在一个居民区,社区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其所带来的思想的复杂性将是长期的。有些社区的党员干部将公民代理人的身份抛至九霄云外,公权私用,工作中存在着虚报人员套取财政资金等各种目的的“吃空饷”、“家庭式腐败”、“裙带腐败”等现象,没有树立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的道德观念,久而久之社区人民群众就会对这种破坏公共利益、违背受托者意愿的价值观失去信任。

2、缺乏工作的创新精神

作为社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基层党组织应有一套独特的领导理念,然而面对复杂的新形势,当前许多社区党组织依旧按部就班的局限在已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上,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方面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对于社区治理缺乏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这严重影响到党组织对未来社区走向和发展的判断。

3、组织的人文环境不够完善

传统的组织管理注重组织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计划,导致组织和成员之间形成强制性依附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党组织管理既要科学化,也应积极洞察成员的需求和动机,为彰显其个性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当前,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虽然有利地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促进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但农村也面临着人才流失、农村空心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利于社区治理的开展和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4、制度的规范性有待提升

基层党组织要建立规范性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否则党组织会失去原有的效力,进而无法保证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有可能导致所辖地域的发展偏向非常态化。目前,很多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保障不够规范,制度贯彻缺乏实践环节,比如基层党务公开、党员自身教育培训等制度不完善,在制度执行上创新意识不够强,某些制度存在重形式轻实践的现象,组织成员遵守制度的法定力量不足,进而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社区发展的推动力。另外过去的考核评价容易打印象分、感情分,主观随意性强,影响了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工作中承担着落实上级领导讲话精神、推进基层科学发展的重任,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建设,就要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重点在以下几点。

1、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效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就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引导教育党员做群众工作。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员队伍未来发展的前景。为此,我们更要严明党组织纪律,教育广大基层党员严于律己,用党的纪律和规矩规范自身言行,深入群众当中,贴近群众,做好群众的发动工作。注重選人用人标准,规范选拔任用条例,对于符合条件的党员干部及时提拔,对于出现违纪的党员要严肃处理,以示警戒,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下大力气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增强每一名党员的自豪感,增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心和信任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用政治武装基层党员头脑,从思想上、政治上严格要求基层队伍积极进步,强化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功能作用,使群众紧紧围绕在党组织周围,拥护我们的执政党。促进党群密切联系,凭借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根本上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开拓思路,培育创新理念

基层党组织要把握整个发展大局,以制度创新促进工作规范,以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大胆探索,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远见,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大胆的开拓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积极推进“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建设,组织党代表开展活动,发挥中心和辐射作用,全面实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建立社区党总支部、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完善议事规则,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领导干部选拔的创新: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工作的要求,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机关下派、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方式,提拔热衷社区事业、组织能力强、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的社区骨干党员做为社区党组织换届提名人选。生活和活动方式创新:全区各个街道、社区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渠道,比如微信、微博、QQ群、博客、电子邮件、内部网络论坛等网络工作平台开展社区党的工作,建立信息化平台,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

3、加强党组织的人文环境建设

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培养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全区“送党课下基层”活动,确保活动出实效。为在职党员、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提供相应需求的服务,比如多方筹资为社区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居民绿色书屋、调处议事中心、健身活动广场和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调动了农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了农民在基层自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地吸引广大农民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党组织要及时关注广大党员干部自我学习的内在需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学识和品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激发他们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出谋划策、进言献智的工作热情,通过党员的行为去影响、引导社会生活。

4、完善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我们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度,积极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不断的接受群众的监督,不仅仅要让群众知道我们要干什么,更要让群众看到我们做了什么,让群众为我们的工作点评、提意见,做老百姓信任的好党员,并发挥好社区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从内部运营、财务、学习与成长四方面对基层党组织成员进行综合考评,加大考评力度并不断扩大考评的群体,确保党组成员综合考评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针对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所参加的每一项活动进行动态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记录在案,量化打分,确保管理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党组织和群众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对每个党员实行双重监督和评价,一方面调动了党员自觉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了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基层巡览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党员标准是什么?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