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试似春雨,教学满园花

2016-05-14吴英春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初中语文改革

吴英春

摘要:新课改不断深入,新教法层出不穷,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也从成绩分数逐渐转变为其创新、思维、自主探究等综合素质能力。在此情况下,以考试为代表的应试教育逐渐为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淹没。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二者关系,初中语文课堂又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执教经验,提出一管之见,以期与具体教学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改革;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28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兴起,加上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似乎已要将应试教育置之死地。初中语文教学新手段、新观念不断涌现。然而,笔者认为应试教育固然有其弊端,却也不乏合理之处,与其说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改革,不如说这是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需求所致,素质教育亦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下文,笔者就此展开具体论述。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学生的能力锻炼受到限制,综合素质较低。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语文本即是一门饱含情感的科目,在缺乏学生自主空间的机械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所受影响则更为严重。

1. 教法机械

“应试教育”将教育过程变成了应考过程,常常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仓库,不停地把知识往这个仓库里塞,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化、模式化,既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创新,造成课堂死板,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 目标狭隘

“应试教育”偏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只为升学而教育,忽视学生其他诸如思维、自主探究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语文学科不仅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思想文化素质、审美素质、道德情操的培养。而“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并把知识学习的范围局限于书本,致使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唯书是从、知识片面,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 内容局限

以分数高低论优劣,以考试成绩论奖惩,以升学率高低论成败。考试的内容死板,考试的方式为书面形式的考试,导致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考而教,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单一的书面考试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这种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把语文教学固定在了单一的一本语文教材上,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養。

由此可见,机械的教法、狭隘的目标、局限的内容使得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备受束缚,那么应试教育究竟有没有其合理性呢?答案是有的。

二、应试教育的合理性

作为学习成果的主要检测手段,考试的存在是合理的,且应试是最终的检测手段与日常语文教学中素质能力的培养并不冲突,伴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的进展和试题变化,甚至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各类试题从对知识储备的检测逐渐向能力运用的检测迈进,中考试题也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涉及课外,这无疑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学内容也逐渐延展至课外的灵活应用。如此观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并非完全对立。

当然,这里的应试教育并非指的是机械生搬硬套和灌输式教学,而是在应试检测作用的促进下,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应试应当持有一个度,竭力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我们知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既对立、又统一,其区别在于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区别,统一在于对学生的培养上,两者又并非完全背道而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应试教育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1. 以生为本,革新教育理念

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革新理念、创新课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走以生为本的道路。以生为本,是要摒弃独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的格局,不做考试成绩的奴隶,且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教改工作的深化,语文试题逐趋成熟、严谨,各类试题从对知识储备的检测逐渐向能力运用的检测迈进,中考试题也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涉及课外,这无疑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押宝”式教学已没有市场。

具体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师主导的位置,而以引导者的形式充分培养、发挥学生潜能,因材施教。如在曹操《观沧海》的教学过程中,简单地背景介绍后,不少学生对曹操的故事较感兴趣,尤其是男同学对三国故事了解较多。我们大可以此开展辩论课堂,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部分,围绕曹操的“忠”“奸”展开小型辩论。正、反双方为反驳对方观念搜寻资料,精研课文,激烈辩论。如此,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做引导、评价,既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提升效用,又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浓烈氛围下促进了教学效果的升华。

2. 精研教法,提升课堂实效

教师教法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语文教师当精研大纲,熟知近年的中考试题,寻找出题规律和发展趋势,让教学、复习工作有的放矢。尽量避免题海战术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反而收效不佳。语文本身极为富含情感的科目,较易(上接第28页)调动学生情绪,教法更应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将量的堆积转换为质的升华,创高效课堂。

如可在李清照《如梦令》的教学之前,先对其背景、生平做介绍和延展,这位“词压江南,文盖塞北”的女子一生跌宕起伏,晚年却又凄清不已。这位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女子,她的才情、她的肆意、她的坎坷,无疑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情绪。在此氛围下再进入《如梦令》的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堂也无疑深受学生喜爱。

总之,新课改下,应试教育弊端显而易见,然而部分教师一味追求创新,是否能够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素质仍待思索。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责,在教学过程中务须不断探索,力求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思维、协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初中语文改革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