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位结构理论下《登鹳雀楼》四种译本比较分析

2016-05-14董晓宇贾珍霞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董晓宇 贾珍霞

【摘要】韩礼德的主位结构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具影响力,并己被广泛运用于翻译研究,本文试在韩礼德主位结构理论框架下,对古诗《登鹳雀楼》的四种英译进行主位结构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四种英译的得失及该理论在古诗翻译和鉴赏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主位结构;《登鹳雀楼》;古诗英译

一、引言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学界乃至翻译界具有重要影响,其系统功能语法为我们提供了诗歌鉴赏及诗歌翻译比较方面的方法论指导。本文选取了唐诗《登鹳雀楼》徐忠杰,许渊冲,吴钧陶和翁显良的译文,试用韩礼德主位结构理论对原诗及其四种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几种译文的得失,以加深对原诗及其英译文的理解和欣赏。

二、主位结构理论

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主位结构是实现语篇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主位和述位组成。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指话语的出发点,为己知信息;述位是围绕主位对主位的发展,是话语的核心内容,位于主位之后。主位根据本身的结构,可分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

三、《登鹳雀楼》原诗主位结构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五言绝句,标题作为全诗的宏观主位,点明主题: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四行诗句中,第1、2句的主位由名词词组“白日”和“黄河”体现的单项主位,点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所见雄伟壮丽画卷;第3、4句的主位是由动词词组“欲穷”和“更上”体现句项主位,集中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感受,表现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全诗言语淳朴淡雅却意境深远,发人深省。

四、《登鹳雀楼》四种译文主位结构分析

1、白日依山尽

四个译本中除吴钧陶译本外,均与原诗基本一致,以the sun作为主位。而吴以原诗述位的“山”作为主位,与原诗主位“白日”略有偏差,给读者留下的画面感也就与原诗有出入。徐译本增加了setting这一进行时态的动作,强调了原诗的动态画面。翁译本增加了“westward”一词,也给译文带来当时当刻的画面感。述位上,吴译与翁译的“is eating away”和“ending the days journey in a slow descent”都刻画了原诗夕阳徐徐下落的景象,而许译本中“glow”一词,则在还原原诗动态画面上略为不足。

2、黄河入海流

第二句英译本中,同第一句一致,吴译本仍然没有采用原诗的主位,许译本、徐译本及翁译本都延续了原诗的主位,这也还原了原诗两句主位“白日”和“黄河”的对仗,体现中国唐诗结构的工整,和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述位上,四个译本在意义上都还原了原诗,但吴译本的“on the run”和翁译本的“emptying into the sea”在再现原诗气势磅礴的意象上更全面,许译和徐译本都用了“seaward flows”虽表达了原诗的述位部分“入海流”的表层意象,但是在还原深层诗人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上则不太周到。

3、欲穷千里目

在第三句的译本中,徐译本和吴译本都采用“if”句做复项主位,与第四句形成衔接关系,许译本显化了原诗省略的无标记主位“you”,明确了动作主体,翁译本采用句项主位“to look beyond”,从原诗通过写景引发思考,深入浅出说明道理的写作特点及全诗对人们积极向上心态的塑造上,同原诗主位一致的翁译本更贴切且简洁。从述位上看,徐译本和吴译本中的“desire”再现了原诗所呈现的人们对登高望远的渴求,而在“a grander sight”、“a good and boundless sight”、“the farthest horizon”对原诗述位“千里目”的再现上,许译“grander”一词,在还原原詩述位用简洁而深入的词语再现壮丽山河的表述上更胜一筹。

4、更上一层楼

结尾点睛句,徐译本增加了原诗省略的动作主体“you”作为无标记主位,其他三个译本均采用句项主位,与原诗保持一致。在述位上,对“一层楼”的还原上,许译本更加深层,使读者易于理解,且与第三句形成对仗,而其他三个译本则更加忠实于原文的表意。

经过分析四个译文各有侧重,也略有伯仲,总体上都把握了原诗的意义,再现了原诗的意境。而通过以上对四种译文主位结构的划分,及四种译文与原诗在主位结构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译文与原文在主位结构上越接近,原文所承载的信息保留的越完整。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主位结构理论来分析诗歌及其英译文,为我们提供了翻译批评及翻译实践的语言学新角度,对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和翻译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mold, 1994.

[2] 黄国文. 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3] 胡壮麟. 结构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 王 娟. 唐诗《春晓》及其英译文的语篇功能分析[J]. 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 2006.

[5] 张美芳, 黄国文. 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