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民歌的艺术特点分析

2016-05-14田川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分析

田川

【摘要】本文将以陕南民歌中的商洛市的“民歌”为例,从地理环境对“商洛民歌”的影响、形成背景及种类,“商洛民歌”的歌词、曲调、节奏、唱腔、表演方式等独特的艺术特点,以及它的社会功能、传承与保护来系统详尽的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使更多的人对“商洛民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及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

【关键词】商洛民歌;艺术特点;分析

一、地理环境对“商洛民歌”的影響、形成背景及种类

1、地理环境对“商洛民歌”的影响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地跨黄河、长江流域。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气候适宜,资源丰厚,山川秀丽,风景醉人,是陕南的一方“风水地”。东临河南,东南临湖北,北、西北、西南分别与本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商洛是秦楚大道,又是革命老区,有秦之雄,有楚之秀。青山绿水,奇花异草,名胜名迹,土特名产,其秀其韵引人入胜。这种自然地理位置,为民歌文化的民族融合、丰富与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摇篮。其次,境内秦岭东段南麓,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造就了复杂的崇山峻岭、幽壑深谷地形地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环境相当恶劣,交通极为不便,主要靠徒步跋涉,肩挑背扛,在这样艰辛的环境下,当地人只能依靠歌唱祛除身心的疲劳,抒发对于生活,对于明天的美好向往,从而为民歌文化的繁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商洛民歌”的形成背景

商洛市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人们大多数在山间平地建房居住。环境相当恶劣,交通极为不便,通讯也特别落后。人们平时主要靠徒步跋涉,肩挑背扛,在这样艰辛的环境下,当地人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只能依靠歌唱祛除身心的疲劳,抒发对于生活,对于明天的美好向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人们现在所唱的民歌。这样的环境为民歌文化的繁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历史上山西大槐树移民带来黄河文化和江淮移民带来的长江文化在这里汇交,形成南北交融的地方文化艺术。还有据史料记载,在乾隆三十七八年后,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及两广移民相继流入商洛,并将他们那里的民间歌曲与商洛本土的民歌融合,因此商洛民歌的音乐种类更为丰富,音乐风格千姿百态且量大面广,形成了现在的商洛民歌体系。

3、“商洛民歌”的种类

商洛民歌大体可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歌舞曲、风俗歌曲、新民歌、宗教歌曲六大类。山歌号子又可分为山歌和号子,山歌野声野调,语言纯真自然,朴实无华,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歌词也有一定的语意,曲调优美。号子高亢、嘹亮、自由、奔放。小调乐曲结构短小,曲调平稳、委婉、优美。歌舞曲可细分为社火歌曲和花鼓调,歌词一般即兴编词,表演者边歌边舞。风俗歌曲也可分为拳歌、孝歌、和巫歌。

二、“商洛民歌”的艺术特点

1、“商洛民歌”的歌词特点

山歌,独特之处是一首山歌由五句组成,其中一二四五句必须押韵,这种方式的山歌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商洛山歌野声野调,语言纯真自然,朴实无华,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歌词也有一定的语意,曲调优美。

号子随歌唱地点和对象不同又有地号子、山号子、船号子、夯号子、牧号子等之分。其中地号子是在田间劳作时唱的劳动号子,以吆喝、呐喊为特点。群众习惯称它为“吆号子”或“喊号子”。以号子为令,直接指挥人们的劳动,协调集体动作。一领众合,领合交替,与劳动动作密切配合。

小调,亦称小曲,或说古道今,或逗趣取乐,或倾吐爱情,或咏唱生活,以调剂精神,消除疲劳,解脱寂寞,展示自我。其内容多为求偶、结婚、生子。情歌相对高尚真挚、纯洁朴素,句子长短不一,曲调轻快活泼,滑音拖腔较多,情感细腻缠绵,有的类似元曲宋词。

歌舞曲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可细分为花鼓调和社火歌曲,社火歌舞曲歌词一般由领舞者即兴编词演唱,大家应和,在锣鼓伴奏下边歌边舞;花鼓调一般由艺人结对表演的小歌舞,表演唱的花鼓对子戏,戏曲色彩很浓。

2、“商洛民歌”曲调特点

商洛民歌的音域、跳幅介于陕北、关中民歌和陕南其他各县民歌之间,歌曲细中粗,软中有硬,曲中有直,其音域稍宽点,起伏稍大点,力度稍强点。4-6度的跳进很普遍,也有好多6-10度的跳进。曲调中,既有能代表中华民族音乐特征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也汲取了西域音乐文化的七声调式,更有特殊的陕西变体调式。

3、“商洛民歌”的节奏特点

商洛民歌节拍以四二、四三拍,四二拍较多,乐谱中多运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形式。山歌号子节奏比较自由,速度一般由表演者自己控制。其音调比较悠长、明亮,较多使用自有延长音。歌声在山间不断回荡。歌舞曲一般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下进行的,节奏变化较大。歌舞曲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风俗歌曲中的拳歌节奏感强,风趣诙谐,要两个人合到一起,一般比较固定。

4、“商洛民歌”的唱腔特点

商洛民歌中的号子高亢、嘹亮、自由、奔放、拖腔较长,穿透力极强;亦有用假声高腔演唱者,音调比较悠长;山歌多用真嗓演唱。小调行腔缓慢自由曲调轻快活泼,滑音拖腔较多,情感细腻缠绵;歌舞曲颇有喜曲色彩,唱腔与戏曲相似;新民歌唱腔既有山歌号子的特点也有小调的唱腔特点;宗教歌曲一般为说唱,与平时说话一样,有节奏。总之都是根据歌者自身嗓音条件决定音高,基本都属于“原生态唱法”。

5“商洛民歌”的表演方式

商洛民歌形式灵活,传唱广泛,具有较强的文化空间。山歌号子一般在人们劳作时演唱的;小调一般在院落、室内演唱;歌舞曲在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各县城乡都组织花灯、社火、旱船、舞狮“闹元宵”,演唱民歌助兴,时间长达十天半月。重大喜庆活动、庙会也有社火歌曲和花鼓调。

商洛民歌内涵丰富,生活气息浓郁,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泉。以贾平凹为骨干的“商洛作家群”,其很多作品,都在民歌民俗中汲取营养。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商洛花鼓戏,更是吸收商洛民歌中的小调、孝歌而成长壮大的。

【参考文献】

[1] 段宝林.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2] 邓 畅. 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和应对措施——以学校“乡土音乐教育”为例[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 埃格布雷希特. 《西方音乐》刘经树译[N].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