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风格

2016-05-14张媛园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月光

【摘要】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他是20世纪初欧洲音乐世界最具影响的音乐革新家,以其鲜明的音乐个性与革新性的创作特点深刻地影响着欧美各国音乐。通过对他钢琴作品的分析,加深理解印象派音乐风格,体会其独特个性的曲式结构与音响效果以及音乐的热与冷、色与光的绚烂变幻的意境影像。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月光》钢琴

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为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德彪西还是印象派音乐的开山之祖,《月光》这首钢琴作品是德彪西较为出色的作品之一,与《牧神午后》这样的作品齐名。本文旨在于探析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实质上音乐风格包括了其中的和声、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等,这些音乐元素构成了德彪西音乐的整体音乐风格走向。由于德彪西所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样一个跨世纪的时代,并且他开创了印象派音乐,印象派的音乐在和声上喜欢用高位叠置和弦,曲式结构上比较边缘化,没有古典主义时期的那种很规范、严谨的曲式结构,往往在辨别曲式结构时会存在歧义,在调式调性上比较模糊,缘由德彪西采用的作曲技术手法比较前沿,特别喜欢运用离调、转调作曲技术手法以呈现出特殊的音乐面貌,这种音乐面貌往往会由和声来塑造,甚至在和声上采用音块的模式,以描绘德彪西内心的感受。节拍变化比较大,节奏型不均等,常常使用一些附点、连音、切分节奏型,当然这种节奏型有时会交叉使用,就更加变化比较大,速度上起伏变化比较大,力度上也是如此。

本文旨在于分析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通过这首作品的分析来看德彪西印象派音乐风格。

一、印象派音乐的起源

印象派音乐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的缘起是受马奈、莫奈和雷诺阿为代表的法国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德彪西是其中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他常常打破常规,创造出一些新奇的不符当时规矩的作品集。他的早期钢琴作品还带有一些浪漫主义风格的痕迹,但是,作品中追求气氛与色彩,运用各种色彩性的和弦(在三和弦、七和弦上附加其他的音)和各种平行音程与平行和弦以及各种持续音和音域很大的和弦。德彪西音乐的旋律大多是片段性的,不是气息宽广的,与和声交织在一起,造成一种特殊的色彩。各种各样的节奏音型、不同节奏的精致结合、微妙的速度变化和强弱变化,也是创造气氛色彩的有力工具!也是印象派音乐的统一音乐风格。因为德彪西的作品可以说是代表了印象派的整个流派!就如他的早期作品《月光》就能明显的凸显出德彪西那惊人的独创性与深厚的艺术修养。也为后来的其他作品开辟了道路!

二、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音乐分析

在《月光》中,德彪西的创作手法打破了许多常规,如各种音程的平行进行、不协和音的大胆自由的运用等。他用飘逸的音响进行了新的和声化合,使一切都融化在光与色的印象中。整首乐曲从头到尾都极富有表情,非常空灵精致。要求演奏者具有丰富的感情、想象力以及控制自如和恰到好处的激情。整首钢琴作品分为四个乐段来诠释感情色彩,其中包含了调式的转变、协和与不协和音域的交替,来具体展现出那种月光朦胧的意境。

第一乐段:调性为降D大调,9/8的节拍,以弱拍起奏,出现高低音区相同的三度音程关系,低音区音响效果持续,接着改变和弦的应用,从协和的三度音程转变为不协和七和弦是第一乐段也是整个作品的贯穿特色,极像月亮刚刚升起时的若隱若现。在15小节之后,旋律起了戏剧性的转折,由高音区直接跳到低音区,以重复八度为背景,右手要突出高音区的旋律,左手伴奏声部要弹的稳而松,控制好力度。德彪西在旋律中运用了大量的不协和音程平行进行,各种性质的和弦轮流交替进行,音响色彩奇异动人,仿佛一阵夜风吹过,空中霁云飘舒,星光浮动,天地静寂,唯一皓月悠悠上升,好一幅美丽的夜景图画!

第二乐段开始用上行的琶音交替摸进,谱例上面为弹奏者标注的有Un poco mosso,意思是稍微活跃点,左手旋律的起伏很大,贯穿第二乐段。整个乐段要求演奏者做到实而不硬,轻而不虚,指尖触键非常的轻柔细致,像绵绵不断华丽流动的气息。

第三乐段:此乐段调性起了变化。并展开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奇妙画面。德彪西在《月光》中对光色的描绘是很特殊的,他不是在描写光线和色彩的本身,而是一瞬间所感受到的光线和色彩给人的瞬同反映,所以它的颜色不是一种凝固的颜色,像中国国画里的不断变幻的黑,我们欣赏它时不要只看到黑白两种颜色,其实它的墨色其实一直在变,正如德彪西的光线和色彩一样不是凝固不变的。类似于透过云彩的月光,有时月光被云遮住了。你看见的是折射过的月光;有时看到的是没被遮住的完整月亮;这样的光不是直截了当的凝固的光,而是一种闪烁不定、摇晃变幻、忽明忽暗、忽隐忽现的光,这是光感。这段的演奏情绪要求活泼轻巧,高音区摆脱了低音区深沉的吟唱,变得快乐起来。此刻月亮已经升上天空,银光洒遍大地,从前面的一长串“逆向旋律”逐渐转到右手旋律,音响色彩更明亮更开阔了。

第四乐段:接下来乐曲又回到了降D大调,情绪也逐渐从激动恢复到柔和平静。高音部减弱,中音部开始强调旋律,低音部则如磐石一样平稳安沉。到49小节旋律又由中声部滑到高声部,音响越来越柔和,速度自由地放慢。到第5l小节,速度和旋律回到第一段,首尾呼应,此刻左手伴奏部分运用琶音上行,比开头第一段的三度双音更悠长,更富于层欢感。旋律中添加的一些不协和不规则的和声音程,使音乐色彩千变万化却有机统一,这种手法是德彪西在音色的运用及发挥中新颖独到的创造。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声音的力度主要在弱的范围内变化,在弱奏范围内做出无数层次与音色的对比,这是演奏德彪西的作品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三、尾声

尾声旋律是由分解和弦及琶音构成的,并使用了临时变音记号,使调性色彩变得模糊而神秘。注意弹奏此段时要求音色柔美飘然,呈半透明状态,踏板踩浅些,一直渐慢渐弱到曲终。弹奏渐弱时手指要像橡皮似的坚韧,像抚摸般地触键,手臂很松弛,力度层次处理为P—PP—PPP,感觉像乘电梯似地下沉。音乐画面仿佛月亮已偏西,夜风渐止,东方天际微微泛白,夜色既将过去。最后,音乐以优美的琶音和弦结束,音色清新、柔美、明净,全曲结束时最高音停留在第V级音上,余音袅袅,悠长回荡。

【作者简介】

张媛园(1991—),女,汉族,山西长治人,自2010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来,成绩优异,2014年毕业,同年保送本校继续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声乐)。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月光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点·月光》
美丽的邂逅
日月光布庄
月光下最透明的心灵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月光花瓣
克劳德?莫奈及作品浅析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