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主题研究的特性

2016-05-14张琪惠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张琪惠

【摘要】主题是音乐作品的一部分,它概括了音乐最核心的本质。研究主题可以进一步揭示作品在主题作用下所获得的局部与整体、表层与背景、形式与内容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本文将围绕音乐主题的性格和体裁性这一特征,论述主题研究的特性意义。

【关键词】乐主题;性格和体裁性;特性意义

主题是作品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作品的核心。它常出现于作品的呈示部分,有较鲜明的性格特点,富有较强的表现力,乐思也比较完整,能体现清晰的性格面貌,易于辨识。不同的音乐体裁,主题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为体裁决定了作品的样式,也就决定了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一、主题的性格分类

音乐主题性格是主题本身所具有的个性特点,如歌唱性的,抒情性的,戏剧性的,舞蹈性的,风俗性的等等。音乐的主题既有表现功能又有结构功能,作为内容,主题的感情色调是非常明显的了。本文以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为例,将对某些主要主题的性格与体裁性加以分析。

(1)抒情性

广义上人们通常所说的“抒情性”指某乐曲或片段、主题“富于抒情性”。具体特指旋律性特强或抒情性特强的曲调。

该乐章为稍慢的行板,3/4拍,升c小调。呈示部的主要主题是一个抒情性主题(第1-20小节),由一个展开性的大乐句构成。内部结构为8+9+3(补充)。第一个乐节(第1-8小节),由三个主要因素组成:①主题开头第1小节在pp力度下开始,左手伴奏织体始终在八度跳跃式的主音持续音上进行直到第8小节,第一乐节的结束。②右手主旋律在伴奏织体的基础上展开,基本上由二分音符的和音音程与附点音型、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组成,这是主题随后展开的核心因素。③从主题旋律线的进行来看,每一小节都是级进下行和停滞后的跳进,三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型波浪式的发展。音乐时而圆润,时而舒张。第二个乐节(第9-20小节),左手织体变成前一乐节属音持续音上的八度跳跃式进行。这一乐节的音型已由原来的和音式音程变为柱式和弦,节奏型主要以附点音符为主,与第一乐节在音响上形成鲜明对比,恰似给柔情中增添了一些活力。级进的上行直达旋律的最高点e?音(第14小节处),预示了蓬勃向上的生机。随后的下行模进,使高潮得到缓解,这时力度渐渐减弱,调性也由原来的升c小调转入E大调,在属和弦半终止上结束主部主题。这个主题的抒情性主要体现歌谣性质,柔和的升c小调,一切都给人以柔情而又甜蜜,美妙而又温暖的内心感受。

(2)戏剧性

戏剧性往往是一系列矛盾冲突和解决的过程,突出地体现在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上。呈示部两个相互对置的主、副部,犹如一对矛盾的提出;展开部趋于不稳定,使矛盾激化;再现部通过副部的调性回归使音乐又趋于稳定,犹如矛盾的解决。这种戏剧性因素正是奏鸣曲式的结构支柱。

该乐章为快板,4/4拍,A大调。这是一个具有戏剧性因素的主题,主题内部静与动的结合体现鲜明、强烈对比。呈示部主题(第1-20小节)一气呵成,按主题的进行线,包含三种结构样式。分别是停滞式(第1-6小节)、分解和弦式(第7-12)和迂回下行式(第13-16)。该主题戏剧张力性强,充满力量,且富于表情,上述例子便属于后者。琶音分解和弦式将所有的和弦音分解成一条先后出现的单一线条。该类型特点:流动性强、和声较清淡,且具有一定的旋律性。

(3)詼谐性

“诙谐”用来表现滑稽、幽默的情趣。3/4拍为见常,以快速、活泼的节奏为典型,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的特征。

快板乐章,3/4拍,E大调。这个诙谐性主题由两个大乐句构成,内部结构为8+12+5(补充)。开头前4小节是在III级上的离调和弦,旋律线以单音跳动式下行。后4小节旋律线采用级进上行的方法,在E大调上构成重属和弦。第二个乐句是对前一乐句的重复,重复的手法强调了呈示性主题的重要性。第14小节处进行了扩充,调性随即进入关系调升c小调。右手旋律级进下行,左手相反,与上方声部形成反向呼应,最后在主调和弦上结束。之后伴着强劲有力的柱式和弦在属和弦上半终止,表现一种俏皮的性格。

(4)悲歌性

悲歌性的主题隶属情绪性主题的范畴。这类主题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它常以某种概括性的表情术语来说明其表现特征。如表现悲伤、哀怨的,愉快、开朗的等歌曲。该主题表现的音乐形象较为抽象,有广阔的联想可能性。因其最符合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因此最能打动人心。

该主题性格具有一定的悲歌性,充满哀愁的性格,强调旋律性来表现主题,气息舒缓。这是一个由4乐句组成的平行复乐段,内部结构为8+10+8+8。前三个乐句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式进行。开头主旋律的音调如环绕式的叹息,在前4小节中,第3小节是第1小节的加花变奏,而后4小节在提高了语气之后,级进下行使得内心再一次吐露悲痛的心情。伴奏织体始终如一用分解和弦进行,最后的8小节,音型由原来的单音变为柱式和弦,加强了悲伤的力度,音型的丰富,烘托了内心紧张的气氛,在半终止上结束主题。

(5)舞蹈性

来源于民间舞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舞蹈节奏为基础。

首先该主题的体裁特性是小步舞曲,且速度为有节制的快板。b小调,3/4拍。从旋律线的进行来看由4种结构形态组成:①柱式和弦水平进行;②和弦级进上行;③和弦级进下行;④跳跃级进式;

舞蹈性的主题主要依靠强调节奏型的设计及流动变化来刻画人的内心感情。例如该例总体特征就是以连续的柱式和弦进行为基本材料,并以此向上、向下的级进式的流动。

这个舞蹈性的音乐主题,由两个大乐句构成,内部结构为8+10小节。第一个大乐句由4+4小节构成,前4小节旋律线总体看呈波浪式特点,柱式和弦的同音进行,展示出很有特色的舞蹈性格。后4小节级进上行,增强紧张感,调性转入F大调。第二个大乐句,开头(9小节)从旋律最高点f?级进下行,而左手的伴奏织体变为拉长的旋律线条,造成上方声部紧张,下方声部抒情的对比气氛。在力度渐弱的情况下,气氛也变得缓和,成为起伏的旋律线条,D大调上结束主题。

二、主题的体裁分类

体裁(Genre)是文艺作品的种类和样式,是作曲家构思乐曲时的首要因素。 音乐体裁反映了音乐创作的内容,是音乐作品内容的量体裁衣。主题作为音乐作品的一个构成因素,它是一种历史现象,并与音乐作品的体裁特殊性相联系。因此,主题本身往往也影响了体裁和样式。在众多音乐体裁中选择某一种体裁,这已经表明作曲家在试图使作品的构思同某种特定音乐体裁的要求和表现可能性相吻合。完成作品,这就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将构思纳入该种体裁的特定范围中去。不同的音乐体裁,其普及程度也是不同的,起决定作用的是音乐体裁的特殊性。

(1)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是通过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其诗化的情怀的。这种诗化的情怀,不同于戲剧化的情绪——如英雄豪情、战斗激情等等。抒情歌曲的歌词就是抒情诗,它不像叙事诗那样叙述故事或生活事件的过程,而是直接抒发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抒情歌曲的曲调通常具有鲜明的歌唱性,气息比较宽广。

中庸的快板,A大调,4/4拍。非常优美的抒情歌曲被当做第一主题从开头呈示出来(第1-20小节),内部结构是4+4+4+4+4(补充)的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构成。总的伴奏织体为分解和弦式的跳动音调,呈现直线上下波动的优美线条。主旋律的附点节奏型与上行的级进结合,引起长短时值的对比,使音乐充满推动力。第9-10小节八分音符与二度附点的左右手交替,犹如对话般诉说着动听旋律。这种二度波动的移动效果,表现出一种柔和的性格。歌唱性的音调,极富深情内涵。传统的和声布局,最后停在主调完全终止上,以直线上行音阶式结束主题。

(2)变奏曲

“变奏曲”(variation)一词源出于拉丁语variatio,原意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变奏曲产生于民间音乐,并广泛运用于民间音乐。 变奏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即运用变奏曲式谱写而成的乐曲。有时乐曲的曲名虽然没有标以变奏二字,但它的创作手法完全是以变奏形式完成。主题的变奏并不构成新的主题,但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变主题的体裁特征和性格。例如悲伤的歌唱性主题,可以运用改变其调式、速度、节奏等表现手法,变化成欢快明朗的舞曲性主题等。

稍快的行板,C大调,3/8拍。该奏鸣曲是舒伯特全奏鸣曲中唯一的变奏曲乐章,由主题与五个变奏构成。有别于歌谣性的徐缓乐章,采用稍具动感的主题。

该主题大致是采用三部和声的方法写成主题,内部结构是四乐句组成的平行复乐段。低音部单旋律下行级进跳跃,使音乐带有较强的动力性。上方声部以附点节奏为基本节奏型,高声部旋律中的属持续音始终保持,次声部以三度跳进反向级进下行,表现单一、轻盈、鲜明的音乐特征。和声功能T-D-T正格终止,以属和弦开放性终止结束此主题,这时主调属音的出现成为主旋律中的最高点。舒伯特在自己的书信集中这样评价道:“新奏鸣曲中的变奏曲受到狂热的欢迎,有人赞赏我弹得非常美妙,说我仿佛用手下的键盘在歌唱一般。”可见,舒伯特本人对该乐章的喜爱。

(3)舞曲(小步舞曲)

舞曲是以舞蹈节奏为基础的乐曲,比起其他体裁的音乐,舞曲有着更为整齐清晰的结构形式和鲜明而统一的节奏。舞曲体裁丰富,有小步舞曲、加伏特舞曲、圆舞曲、塔兰台拉舞曲、玛祖卡舞曲、波尔卡舞曲等。

小步舞曲,来源于法国的三拍子的优雅的舞步较小的舞曲。原是法国民间的一种三拍子土风舞,欢快活泼,音舞步较小而得名。17世纪流行于宫廷以后,变成风格典雅、速度徐缓且具有贵族雍容华贵气度和文质彬彬礼节的舞蹈。

该曲第三乐章体裁属性小步舞曲,稍快板,降E大调,3/4拍。小步舞曲的主部是采用各12小节的三部曲式构成,第一部分的小步舞曲主部,大致采用四部和声的方法写成。首先从省略主音的主和弦呈示出轻快的舞曲主题。旋律线的进行包含了直线上行(弱起至第3小节)、直线下行(第5-6小节)以及附点三度跳进音调,呈示一种欢快的形象对比。附点三度音调的伴奏织体采用简短的六度级进上行,推动音乐的不断高涨,结束在关系调c小调,引出了第二部分的开始(13-24小节)。从第二部分使用的材料来看,是第一小步舞曲主题后半素材的发展,左手部分是低音与和弦分开的节奏型分解和弦音型,右手部分是附点节奏音型。随后从第17小节开始旋律出现在左手部分,右手则以和弦衬托,与前第13-16小节互为对应,增强了力度的发展。第三部分是小步舞曲主题的再现,再现的左手部分未有大的变动,右手主旋律变为原主题旋律的八度再现,这一手法使音乐动力性加强,并以主调促使第一部分中以c小调终止的形式变成完全终止。

(4)谐谑曲

谐谑曲是一种生动活泼而富于诙谐和戏剧情趣的器乐曲,是从小步舞曲发展而来的,是风俗生活性的体裁。“谐谑曲”一词来自意大利文scherzo,字面意思是“戏谑”,性格特点幽默、富于幻想。谐谑曲沿用了小步舞曲的三拍子节拍和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其特点为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性的强弱对照,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的特征,并且常用独特的音调、不常见的节奏型、出其不意的转调和强弱对比、突如其来地反复前面的主题或引进新的主题、意想不到地结束一个段落或结束全曲等手法,造成一种幽默和风趣的效果。

体裁谐谑曲,优雅活泼的快板,降B大调,3/4拍。该乐章已经完全脱离了贝多芬的风格,洋溢出舒伯特独有的高雅风格。华尔特·乔治在其著作中曾说:“在舒伯特的钢琴作品中,散发出皇冠光芒者,首推降B大调奏鸣曲。这是贝多芬以后写得最优美的一首奏鸣曲。”(con delicatezza)的乐章,包含(Trio)在内几乎都以弱音演奏,构成细腻感情的乐曲。一开始温和的第一主题被呈示出来,这是由两个大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为8+8小节。第一个大乐句被再分成4+4小节的小乐节,这是一个由波浪线和大跳后级进加环绕的形式构成的旋律线。开始的前4小节,在环绕式与直线上行、下行的运动中构成了波浪式的形态。该例子属于前者,表现乐思的起伏变化,激动人心。后4小节主要是大跳的音调占主导,以致出现了该主旋律中的最高音b?。外加倚音的进入,突显幽默、俏皮的性格。大跳与周围的级进音调,会产生突出的效果。大跳后环绕,产生一种意外的、谐谑的效果,表现出一种丑角的、怪诞的形象特征。织体的类型从始至终保持持续主和弦震音式和弦分解,为旋律上方的主部主题作了很好的烘托。第二个大乐句同样再分为4+4的小乐节,并对第一个大乐句作了完全的重复,唯一不同的是主题旋律出现在了左手部分,右手变为伴奏织体,技法与第一句相同。两个大乐句之间形成对称呼应的关系,调性布局降B大调-g小调-降B大调开放式半终止主题。

由上述谱例分析我们得出,音乐主题的体裁既属于形式的范畴,也属于内容的范畴。音乐作品的创作,由于内容及情绪,作曲家选用何种体裁表现主题也就有所不同。音乐作品的主题蕴含于作品的形象之中,不能脱离形象,它必须通过音乐直接地、鲜明地表现出来。听众要领会某一作品的主题,必须真切地去感受作品体现的音乐形象,经过自己的鉴赏、思考得到领悟。

本文荣获“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钱亦平, 王丹丹. 西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演进[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1:185.

[2] 卓菲亚·丽莎, 著. 音乐美学译著新编[M]. 于润洋, 译.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12:64.

[3] 钱仁康, 钱亦平. 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1,5:1.

[4] 戴里克·柯克, 著. 音乐语言[M]. 茅于润, 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6.

[5] 彭志敏. 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9.

[6] 维迈耶尔, 著. 曲式分析[M]. 马格德堡, 1927.

[7] 李贞华. 音乐分析与创作导论[M].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1.

[8] 杨儒怀.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