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林山庄女主人》的女性哥特解读

2016-05-14段慧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密室

段慧

【摘要】《梅林山庄女主人》从表面上看是一部通俗浪漫爱情小说,实质上却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哥特小说,尤其是密室和女主人公的设置,更是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性别身份对女性个体产生的影响这一女性哥特小说典型主题。

【关键词】梅林山庄女主人;女性哥特;密室

《梅林山庄女主人》又译《梅林的情人》,是英国女作家埃莉诺·希伯特1960年以维多利亚·霍尔特的笔名在纽约出版的一部言情小说。这是一部文笔流畅情节曲折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位相貌平凡的年轻女子马撒利前往梅林山庄,担任山庄主人康南·特里梅林的女儿阿尔文小姐的家庭教师,在帮助阿尔文获得父亲关爱的过程中与康南互相吸引并爱上了彼此,然而她渐渐发现康南前任妻子艾丽斯的死另有隐情,直到塞莱斯蒂尼·兰斯洛克小姐将她引进了小礼拜堂的密室,在那里,她还发现了艾丽斯的尸体,幸而康南及时出现,解救了马撒利。这部小说表面上是一个灰姑娘式的通俗浪漫爱情故事,而实际上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哥特小说。

1789年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被视为哥特小说的開山之作。女性哥特小说的概念则最早由英国文学评论家艾伦·莫尔斯在《文学女性:伟大的作家》中提出。女性哥特小说具有哥特小说的特点,常常以古堡荒原为场景,含有谋杀,死亡等离奇恐怖情节,但又有其独有的特色,由于女性特有的心理生理属性,通常会弱化暴力血腥的因素,同时强调女性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活动和感受,对超自然的情节也往往有合乎常理的解释。批评家们认为,女性哥特体现了男权制度的社会下,性别身份观对女性个体产生的影响。

《梅林山庄女主人》就极其符合女性哥特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来看,故事场景正是最为常见的哥特小说设置:古堡,密室;而情节也诡异神秘:死亡,阴谋。而文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密室的意象和艾丽斯这个人物的设定。

密室在女性哥特小说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在男权的社会中,女性的价值被边缘化和物质化,被认可的女性形象是家里的天使,装饰物般没有话语权的存在。而当女性作者们拿起笔进行创作时,她们试图在创作中实现自我认可,却又发现社会的主流价值与自身意识矛盾,从而产生对于自我定位的迷失和挣扎反抗的愿望。因此女性哥特小说中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焦虑和紧张感,而封闭的空间正是这种内心恐惧感的集中表现。出现在家中的密室,异化了作为女性避风港的家的形象。温馨的,安全的,熟悉的家关上门,转化为全然陌生的禁闭的空间,从而产生了一种诡异的恐惧感。文中艾丽斯在最需要关爱的时候父母双亡,因为社会和亲人而错过爱人另嫁他人,婚后又被丈夫无视,那种在令人窒息的婚姻中失去自我,无力挣扎的恐惧在密室形象中实现物化,最终无声无息的绝望而死。这是一个柔弱顺从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隔离,被禁锢,最终被湮灭的典型形象。

然而在小说中,艾米丽的形象设置不止于此。女性哥特小说的女主人公与传统的哥特小说是有区别的。传统的哥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通常是善良软弱依附男性生存的形象。而在女性哥特小说中,女作家实现自我肯定的愿望与主流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顺从的要求会出现矛盾,这种自我迷失的矛盾心理使得女性哥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往往体现出双重性,一方面畏惧仰慕男性的权利想要逃避其中寻求安全感,而另一方面又试图挣扎,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梅林山庄女主人》中,这种矛盾的双重性就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马撒利及隐形艾丽斯的双重女主设置体现出来的。马撒利入住梅林山庄以后,艾丽斯的形象一方面似乎通过彼得的故事和克拉拉姨奶奶的故事,如拼图般填补完整,而另一方面,又因为艾丽斯的日记和艾丽斯梳妆室窗帘上的人影,而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艾丽斯和马撒利似乎从一开始就有一种默契,马撒利总是尝试着从艾丽斯的角度来感受她的遭遇,而艾丽斯也似乎在冥冥中帮助马撒利。文中数次提到马撒利身穿艾丽斯的骑装,似乎成为了艾丽斯:“除了这张脸……那就可能是艾丽斯了。”“如果他们不看我的脸,我看上去一定极像艾丽斯。”而事实上,小艾尔文、小吉利以及塞莱斯蒂尼都曾经把她错认为艾丽斯,小吉利甚至后来完全把她和艾丽斯认作了同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威德登堡两兄弟与艾丽斯及马撒利的感情纠葛也颇为相似。哥哥杰弗里喜欢上了艾丽斯,艾丽斯接受了他的爱却又嫁给了康南,当杰弗里外出时,艾丽斯被塞莱斯蒂尼设计关进了密室,造成私奔假象,最后死于密室。弟弟彼得则喜欢上了马撒利,马撒利拒绝了他而接受了康南的爱情,当彼得动身前往澳大利亚时,马撒利被塞莱斯蒂尼骗进了密室,造成私奔假象,最后被康南救出密室,逃过一死。两段感情的设置是如此相似,这不是简单地巧合,马撒利和艾丽斯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化身。艾丽斯是顺从的天使。她能给康南带来一大笔财富,这是康南娶她的主因之一,康南并不爱她。克拉拉姨奶奶提到过,艾丽斯住在她那里的时候,未婚夫康南来看她的次数并不多,还不如杰弗里,婚后他和情妇保持关系并长时间不在家,艾丽斯在他眼中不过是家里的装饰品而已。艾丽斯的情况可想而知,她爱着杰弗里,却因为父母而嫁给了康南,从此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直到最后在密室中无声无息地死去。而马撒利代表的是作者期望获得自我认可的尝试,她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婚姻当成唯一的出路,她选择的是谋求职位以维持体面这条路,一直谨守独立自尊,在与康南的交流中并没有被彼此的地位局限,主动积极地提出意见甚至据理力争,在康南轻浮示好时冷静地拒绝。两人的结局则是艾丽斯在密室中死去,而马撒利被康南救出。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保持独立和自尊,就能在男权社会中获得自我,得到救赎。

然而这种主张是否能够成立是很值得怀疑的。小说中本身就有很多勉强的设定,自尊独立的马撒利虽然开篇选择了谋求职位的道路,但在后文中却一再否定了这一道路的体面性,认为这是她长相平平的不得已的选择,而且这一道路前景堪忧。在接受康南的感情以后,她也并没有和康南互相理解信任,甚至怀疑过康南设计陷害谋杀的可能。而结局的得救,也是因为小吉利的注意,并没有被认可而得到救赎的体现。

尽管如此,《梅林山庄女主人》如果从女性哥特的角度解读,就不仅仅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浪漫主义通俗爱情小说,而是一部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被禁锢从而寻求自我认可的作品。这其中的积极意义确是值得注意的。

本文为湖南省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当代女性通俗浪漫小说的哥特颠覆》的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4YS18

【参考文献】

[1] 林之鹤, 译. 维多利亚·霍尔特. 梅林山庄女主人[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6.

[2] Elaine Showalter.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 Hoeveler,Diane Long.Gothic Feminism: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Gender from Charlotte Smith to the Brontes.Pennsylvania: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1998.

猜你喜欢

密室
密室通道
窃贼是如何进入密室的
密室脱身之计
用吸管与纸箱打造密室逃脱
地下密室寻踪
怪盗基德的密室
怪盗基德的密室
并非死于密室
怪盗基德的密室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