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14何国盛
何国盛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试着从历史微故事内容选择的标准原则和历史微故事多维的讲授方式,以及在课前、课中、课尾三个时间段历史微故事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量。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活跃教学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微故事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22-01
古云曰: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塑造健康的人格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为了应试,很多教师往往采用 “填鸭式”进行教育,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因此,在很多学生看来,历史就是一门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考试科目,而不是一门可以欣赏、可以研究的内涵丰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艺术。
随着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同时,这种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的教学方式也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喜爱和欢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选择、有技巧地导入一些历史微故事,不仅可以使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在无形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历史微故事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呢?
1 注重微故事内容的选取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想通过运用微故事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故事内容选择方面必须要慎重,要有的放矢。那么,什么样的故事才能打动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1 科学真实是前提
真实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教师选取的历史题材必须要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不能随意虚构或者妄自推论,对于不能确定的历史故事,教师一定要查询相关资料或请教他人确认无误后再讲授,不能为了一时迎合课堂需要而违背历史真相,向学生传授虚假故事。例如在讲到秦始皇兵马俑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有关它的最新的考古发现,让学生对秦始皇兵马俑不再是一个遥远的陌生的概念,而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可以接近的历史。
1.2 新颖有趣是保证
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微故事,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选择的故事题材一定要有趣味性,一定要有吸引力。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新颖别致,学生才会爱听乐听。例如在讲到半坡遗址时,教师可以介绍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母系氏族社会形态。
1.3 目标明确是关键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标准,教师在选取故事题材时,一定要遵照标准,立足课本,做到有的放矢。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学生课时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和课程教学目标有关联的历史故事进行讲授,这样,教学才不会脱离实际。
2 注重微故事讲授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历史教师一般都采用全程讲授的方式,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非常的单一、枯燥、死板,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教师要与时俱进,抓住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点,采用多维方式进行授课,如运用多媒体,融入图片、视频、PPt等形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一边参观,一边讲授,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近历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讲故事,或者让学生模拟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 注重微故事导入的时间
3.1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胃口”,那么,接下来的课程就会变得得心应手许多。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并不特别注重“前言”,他们往往都是在简单的回顾和提问前面所学内容后直接传授新知识,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还不在学习状态,如此授课,有时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烦躁不爱听不想听,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插入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自己设置的教学情境,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安史之乱”时,教师可以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杨贵妃故事入手,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授课方法比照本宣科要生动有趣得多。
3.2 见缝插针,不断深入
历史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学科,它的复杂表现在无论是一个历史事件还是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都无法简单地用几句话一概了之,尤其是简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想把它讲得“全面完整”、“印象深刻”,非常不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历史微故事不断穿插其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去探讨研究历史。例如讲“鸿门宴”时,教师可以通过刘邦、项羽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轶事”,加深学生对他们的理解等等。
3.3 意犹未尽,巧妙收尾
一堂课的收尾收得好,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用历史微故事来结束课堂教学,不仅能有效地调控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下一堂课的兴趣和热情,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例如,讲司马迁创作《史记》时,教师可以从他如何克服精神与身体的双重考验,发奋完成不朽之作,来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4 结语
总而然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善于运用历史微故事,不仅符合青少年学习的心理特点,还能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提高青少年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标准,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徐波.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陈秀清.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6(6).
[3] 李艳.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7).
[4] 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