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非智力因素 促进写作教与学

2016-05-14余艳梅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意志因材施教习作

余艳梅

摘 要:写作教学中重视利用非智力因素,必须要做到察心理,因时利宜;激动机,因材施教;增情趣,因风点火;促习惯,因势利导。

关键词:写作教学 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87-01

写作训练与所有学习活动一样,既离不开智力因素,更离不开非智力因素,两者缺一不可。人们常常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但如若没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智力作用很难有“用武之地”。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因上进行探究,既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更要重视兴趣、动机、意志、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 察心理,因时制宜

初中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还不透彻,分析问题上不够深刻,习作能力还不够强。在学生的个性心理中,对于写作存在一定的情感障碍。障碍在学生,根子却在老师。教师的习作指导中客观存在着或放任自流或过严要求等偏差。指导时要注意生动性、情感性,还应因时制宜地致力于使教学目标变为主体需要。应有动机启发,阐述写作的社会意义和重要作用,并应从学生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的特点出发,使写作教学的命题和要求能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尽可能满足他们向往作文成功的情绪体验。

2 激动机,因材施教

写作动机是促进学生自主写作、主动写作的内在心理动因,这种动因离不开人们的情感需要。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内在感情,即激发他们写作的“需要动机”,不但要有写作的目的、意义、态度等方面的针对性的教育,以促进他们个性心理因素的转化,还应重视抓教学环节上的情绪场的构建,因材施教,给学生以强烈的情绪体验,消除写作中的心理障碍。

2.1 备课设计要合情,让学生想写

写作期望值应有“度”。过低,影响积极性,很难成为动力;过高,强学生所难,容易丧失兴趣。对此,可以分层命题,分层要求,对“困难户”应有“优惠”措施作扶持,使他们感受老师的关爱;对优等生可以设置一些较高的要求,使他们有继续攀登的目标。

2.2 辅导点拨要煽情,让学生敢写

写作指导是写作教学的“务本”之举,“写什么”、“怎么写”要给学生壮胆鼓气,使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优势。那些“重点保护”对象,应作有利于“启动”的相应点拨。点拨时语言要精心组织,应情真意切,富有启发性、诱导性和鼓舞性,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味同爵蜡。

2.3 检查批改要留情,让学生能写

批改是指导的深入,要从有利于保护维持兴趣的角度出发,但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老师的重视、关心,产生“能写”的信心。对于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以通过集体点评直接点出来;对于一些个性化问题可通过个别交流的形式指出来。

2.4 讲评反馈要含情,让学生爱写

这个环节不能丢,是因材施教鼓励加油的契机。应及时肯定,挖掘各层次作文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平时少有成功的,愈要让他们感受一番成功和能成功的甜头。提出问题,忌点名,戒讽刺;分析问题,要委婉,注意方式,可指出优秀习作是怎么做的,或提问如果不这样写而采用别的方式有什么好处;解决问题,要放手,多扶持,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信任和帮助。

3 增情趣,因风点火

文章是作者客观和主观认识的反映,需要作者的情感,也需要作者有兴趣。情感是文章的命脉,兴趣是写作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可创设条件,丰富生活,进行“因风点火”,以改变沉闷单调的训练,去引发学生需要,形成爱好。

3.1 创设条件,培养情感

办法举例:①先说后写。让学生口头描述自己酝酿的内容,激发情感产生“冲动”。②讨论启迪。以集体智慧共同“开发”蕴藏的哲理和美感。③结合欣赏。借助投影、挂图、音响等辅助手段听说看写。④情境创造。拟借身份(如市长、记者等),结合生活(如:文体活动、真人真事、校庆、抗洪等),形成情境,发挥联想,表达“神来之笔”。

3.2 丰富生活,增添兴趣

内容举例:①视野开拓。参与社区活动,乡情观光,考察调查等。②组织社团。兴趣小组、征文比赛、办刊编报、采访报导等。③课外阅读。进行阅读指导,文史讲座,要求学生做图书室、阅览室的“常客”。④环境熏陶。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与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互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社会文化(地域、名人、影视等)形成不解情结。

4 促习惯,因势利导

意志,是促写作走向成功的非智力因素,具强化动机和巩固兴趣的定型(习惯)作用。初中学生还年轻,情绪常常有反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锻炼学生的习作意志方面下大功夫,特别是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养成。叶圣陶先生说:“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据此,可因势利导——创造积极的写作氛围,顺着学生集体的写作情感优势,让学生能利用意志去“逼”出好习惯来。

要“建章立制,激励训练” 好习惯是一种体现意志力量的持久行动,是训练有素的结果。约定俗成,把训练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如,公约形式保“三勤”:勤阅读、勤练笔、勤修改。辅之以相对灵活的激励措施:学分积累、分段评级、定期统计、完成预订任务者嘉奖,张榜表扬;未能达标者,则由集体评议作为补救。同时,要“培养骨干,以点带面。”要求人人能“循章依法”,需要集体气氛,发挥那些写作积极分子的骨干影响作用,组织系列活动,以形成写作群体,利用生活中存在的从众“心理,给那些写作意志尚欠坚定者以震动,使在群体写作氛围中逐步改变惰性,直至被“同化”。

参考文献:

[1] 刘子雪.摭谈非智力因素与作文教学[J].群文天地,2013(8).

[2] 庄淑娥.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写作灵感[J].读与写,2013(5).

猜你喜欢

意志因材施教习作
动物的“自由意志”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