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五大发展理念”

2016-05-14张幸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驱动力现代化

张幸莲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在坚守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在政治、经济、治国理政能力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新常态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发展的驱动力。

关键词:现代化;五大发展理念;驱动力

现代化是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是一个严整多层的集成过程,它主要包括人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其核心和灵魂,管理、技术和文化的现代化是其动力,政治和经济的现代化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轫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发展于科学发展观,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在全体人民的艰辛探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有着清晰和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具备鲜明的阶段特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它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厘清了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一个严整的集成体在新的发展攻坚阶段如何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对此做出了新的指引,那就是在坚持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在双向开放的全球界面上,走“内生型”的“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之路。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新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是中国社会不断趋于进步的过程,它是不断吸收世界现代化的合理内核并对其“扬弃”的过程,是属于社会主义范式的。了解它的本质内涵和当今所处时代的新特征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1.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探索现代化伊始具有较大外在压力的制约。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早发现代化的欧美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就业问题、经济危机问题、道德下降等问题,而处在社会主义生长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所有这些使以毛泽东为首的探寻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自此,中国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自新中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本国实际,优化社会主义的共性,发展社会主义的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不懈追求。

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哲学和世界观,它的本质属性是批判性,“通过批判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是它的理论基点,它契合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中的“求变”思维。中国共产党能够倾听底层人民发出的“求变”诉求,了解他们的“求变”心理,把解决底层民众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才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深刻的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和内化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命力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并以开放的形式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族特性

中国的成长历程和现代化开端的状况与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中国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交换方式的历史基础与发育程度,中国社会的资源拥有水平和资源结构,中国面临的国际格局等同欧美那些早发工业化国家都有重大区别,这些中国现代化产生和发展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现代化不能“移植”西方或苏式的现代化模式,而是在国际和本土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性,即“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经济体制形式是社会主义与市场化配置资源方式相结合。政治发展的中国特色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发展形式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协调进步。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特征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状况的变化,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当前呈现出新的特征。

1.在当今国际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将会面临经济增长方式、新贸易规则、新产业革命、全球治理等许多新环境、新规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大转型、大调整、大重组是全球的大环境。在经济方面,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其深层次的影响依然存在,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总体增长速度趋缓、市场的扩展力减弱、金融市场不确定增加的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期。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中,多哈回合总体进程停滞,美欧努力通过推进诸边协议谈判和巨型区域自贸协定来主导国际贸易体系的新规则制定,以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权。中国,作为最典型的新兴大国,已经从国际社会的积极融入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将会面临更大的规则挑战和压力。在技术革命方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浪潮将会推动东亚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中心,而中国将成为重构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最重要驱动因素。从政治上看,美国加紧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着力推进“价值观外交”,中东地区新秩序尚未重建,东欧的乌克兰乱局仍未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并不太平。

2.从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治发展进入新生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进入关键期

从经济方面来说,中国经济增长由2012年之前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变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再平衡,相关复杂系统转型。政治有为经济服务的功能,经济的“新常态”走向,要求政治也要进入新常态。当前,由习近平倡导和构建的习式政治新常态,使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气象呈现出鲜明特征。在政治根本理念方面,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执政新理念,真正把人民置于主体地位看待,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注重开发和增进民智,注重培育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政治发展方面,提出了“法治中国”的理念,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而把依法治国又上升到法治道路的新高度。在政治民主方面,建立了“注重协商”民主、将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的,彰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的新民主政治观。在治国理政方面,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完整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思想、新思路,构成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的最新理念,形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新布局。在党的建设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优化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加强顶层设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而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突出不利因素。当前的“十三五”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只有不断深化改革,以新的理念作为发展新阶段的航向标,“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才能如期完成。

二、“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新常态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发展的驱动力

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克服了思想、理论、体制、机制等一系列的羁绊和障碍,从一个连温饱问题还未解决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际影响力都大大提升,完成了先发现代化国家要几个世纪才能走完的路程,创造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新奇迹。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遇到了在规模范围和结构层次都前所未有的诸多挑战: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日渐趋紧;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人口红利基本结束,老龄化加快;各个阶层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低,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等。这些困难和挑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它们将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桎梏,减弱现代化发展的驱动力。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节点,在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以往发展经验教训总结和整合的前提下,并对新的发展阶段综合分析和理l生判断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提出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新理念。

创新意味着要破除思想、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影响现代化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羁绊,构建一切有利于现代化转型和发展的新体制和培育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新动力。新增长理论认为,增长是一个非均衡的状态,发展就是一个协调的状态,协调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增长的成本。只有创新发展才能实现协调发展,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知识、政策、技术资本等更好地推动创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如期实现,就要综合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就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最终形成人与自然相互包容、共处共生、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放发展,是建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开放发展中,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参与建设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成果要人民共享,人民共享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除了脱贫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就业、更充分的就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相得益彰、共同勾连支撑,构成了新常态下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框架,将在战略层面对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产生强大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驱动力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精准扶贫下体育文化发展的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创新“驱动力”助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