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妙“瓷”幸有托
2016-05-14高奥
高奥
捐赠之于博物馆,如鱼与水。这在安徽博物院(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安徽省博物馆,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已走过的60载春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1987年6月,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孙大光先生,将其珍藏的193件文物捐赠给安徽省博物馆,这不仅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馆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赠,而且其中以明清绘画为主的154件书画作品,在1988年经专家启功、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等人组成的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鉴定,属国家一级文物的近30幅,仅明清书画一类的当时估价就超过1亿元。
另外17件陶瓷器虽然数量少、比重小,但也跨越了唐宋明清,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件件精美,极为难得。
1986年夏天,刚从工作一线退休的孙大光携夫人张刚回到了阔别53年的故乡——安徽寿县。一回到堰口集,孙大光就提出要去探望他的母校。
那天虽然赶上下雨,但孙大光还是在地方领导和亲戚们的陪同下,去了他曾经读书的小学。当他看见那间小学教室历经53年还在时,惊呆了。因为烟雨笼罩中的小学校周围是一片泥泞。教室的房屋几乎千疮百孔,黑洞洞的窗户上连块玻璃也没有,而每间教室里却黑压压挤着近百名学生在听课。
此景让孙大光倍感心疼。回到北京以后,他郑重地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提出要捐赠一批自己珍藏的书画、古董等文物,帮助家乡修建学校。
闻听此提议,他的夫人张刚和孩子们都惊诧得半晌没说出话来。因为只有他们才最清楚这些书画和古董在孙大光心中的位置——那是孙大光大半生的心血,堪比生命。
所以,面对这次捐赠,全家人除了最开始的惊讶之外,最终还是全票通过。惟一的插曲就是,孙大光的子女们看着父亲要把珍藏的文物全部捐出,便想留下一幅书画做个纪念,但又不敢直接向父亲说,就让孙大光最宠爱的小孙子毛毛来提出这个请求。
因为对毛毛的请求,孙大光一向不曾拒绝,结果也是让毛毛挑了一幅书画拿回自己的小家。但临近捐赠时,孙大光突然找毛毛说要借那张画看一晚,而最终的结果是第二天便连同向孙子借看的那张画一起在内,共计193件(幅)艺术品全部捐出。
安徽省博物馆接受捐赠后,奖励孙大光45万元人民币,但款项直接划拨给安徽省寿县作为修建学校的专项资金。另外奖励的2万元也被张刚捐给了自己的母校做了基金,以奖励后来的学子。
1990年5月1日,由孙大光献宝捐资兴建的安徽寿县堰口小学教学楼、安徽寿县一中综合教学楼落成剪彩。孙大光借孟郊诗句“报得三春晖”之意,为寿县一中综合教学楼提名为“春晖楼”。
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书画家、教育家、文物鉴赏家的启功先生有感于孙大光捐资助学的功德,挥毫赋诗:
笔精墨妙推前修,法书名画垂千秋。
历经劫火稀传流,寿州伉俪勤搜求。
朝披暮卷欣忘忧,盈箱溢箧何胜收。
不甘自秘韫椟留,遥为桑梓琼瑶投。
树人之资贻远谋,与众同赏诚嘉猷。
昔人妙迹幸有托,贤无古今堪相俦。
1987年至今,已近30年。当初孙大光先生捐赠的藏品中有154幅(件)为书画作品,17件陶瓷器因比重小而一直未受到重视。笔者认为,孙先生收藏的瓷器藏品虽不如书画分量重,但却跨越了唐宋明清,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精美绝伦,所藏皆为难得的精品,展现了孙先生在瓷器收藏方面的不俗鉴赏力,也折射出孙先生在瓷器收藏方面的个人喜好。现遴选几件,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