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和孩子

2016-05-14白鸟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6年7期
关键词:链子玻璃球小盒子

白鸟

那是1961年圣诞节,我在俄亥俄州的一座小城里教书,我的二十七名三年级学生正期盼那互赠礼物的美好日子。

教室里的一角,被一棵枝桠上缀着亮晶晶的锡纸和鲜艳的拉花的圣诞树点亮了。另一角是装扮成耶稣诞生在马槽里的布景,是孩子们那胖乎乎、脏兮兮的小手用硬纸板和海报油漆制作的。有孩子拿来布娃娃,把它放到充当马槽的一只硬纸盒里的稻草上。拉一下上面的绳子,会听到蓝眼睛、金头发的布娃娃说:“我叫苏茜。”“可是耶稣是个小男孩!” 一个男孩子立刻声明道。

可是,苏茜仍然被放在那儿。

每一天,孩子们都创造出新的惊喜——爆米花串儿、手工制作的小纪念品、用壁纸做的德国小铃铛,我们把它垂挂在了天花板上。

整个时间里,一个小女孩都显出淡漠的神情,远远地旁观,仿佛隔了几里远。我同情这个安静的孩子身上发生的不幸,曾经是那样的快乐,现在猛然间变得如此孤僻了。我希望节日的气氛会感染她,可是毫无效果。

我们制作贺卡,制作各种礼物给妈妈,给爸爸,给兄弟姐妹,给爷爷奶奶,给彼此之间。回到家里,同学们在火炉里制作当时很流行的彩色玻璃球,把做得最好的拿到学校来,相互比看谁做得最漂亮。“你把玻璃球放在烧红的炸锅里,老师,你得让它们烧得烫烫的,然后仔细瞧着,看看它是否变成色彩斑斓了。你可别烧得太久,不然会炸开的。”因此我给每位孩子都做了装玻璃球的小袋子,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我晓得他们每个人也做了东西给我:美丽的书签,细心地裁剪好,涂上颜色,有时还把几片帖在一块;当然,还有贺卡呀、别致的图画呀、柔软的剌绣桌布呀、手工流苏呀。

互赠礼物的日子终于来了。我们欣喜地惊叹着我们的手工艺品。这期间,她坐在那里,安静地瞧着周围。我送给她一个特别的礼物:一只带花边红绿相间的袋子。我多想看到她脸上的微笑。她缓缓地、细心在意地打开袋子。但不等我开口,她忽然转过身去。我感到无法穿透在她四周筑起的孤独的墙。

后来学校放学了,同学们三五成群地离开了教室,一边谈论着就要到来的圣诞节,经过长久的期待,在家里的圣诞树下谁将会得到自行车呀,谁将会得到亮晶晶的雪橇呀,她好像不经意地在那里徘徊着,看着他们穿好外衣,走出了门。

我坐在课桌前,屏住呼吸,似乎意识到什么事情要发生:她向我走来,伸出双手,捧着一只白色的小盒子,包装纸打开着,上面有轻微的污迹,仿佛那双童稚的小手长时间地握过它。她没说什么。“是——给我的吗?”我迟疑地微微一笑,问道。她只是点了点头,不曾讲话。

我拿着小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闪着柔和的绿光,一条金链子上面系着一枚美丽的玻璃珠。我抬起头,探询地望望这个八岁孩子的脸颊,那眼神是深沉的。刹那间,我明白了——这礼物是她为妈妈准备的,而她妈妈永远看不到它了,再不能搂住她,给她梳头发讲故事,也再不能听到她那稚气的欢乐与悲伤了。就在三周前,她的妈妈自杀了。

我取出链子,她双手接过,绕到我身后,把它系在我的项上,随后转过来细细打量了一番。我低下头,看了看这枚发亮的透明体和有点陈旧的金链子,又抬起头看了看这个孩子,我被触动了,悄悄地说道:“哦,玛丽,太美了!她会非常喜欢的。”我们都无法忍住泪水,她扑进了我的怀中,我们相拥而泣。

在那一刻,我成为了她的妈妈,因为,她将自己当作最珍贵的礼物,献给了我。

王容摘自《家庭主妇报》

猜你喜欢

链子玻璃球小盒子
弹玻璃球
飞呀飞,小盒子
一颦一笑
玻璃球大搜寻
链子
链 子
逛街
金链子
折折小盒子
兔子耳朵小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