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网民心态评估体系

2016-05-14刘新传

网络传播 2016年7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心态

刘新传

当今新信息技术正以全球的工具性网络整合世界,全球都面临着互联网治理的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见,网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治理的成效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如何有效地迎接网络治理新挑战,尤其是新媒体意识形态的国家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中央网信办提出了“依法治网”与“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结合,并推出“约谈十条”。约谈机制的推进与过去直接的行政处罚相比,给网络管理部门提供了对话和沟通的平台,将法律的刚性管理与机制的柔性管理相结合。但是,为了更好地完善网络治理还需要准确把握网民心理,科学构建网络心态评估体系,开拓网络治理的新空间。

重视网民心态评估的价值

网络治理生态健康有序发展实则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一种运行状态,也即社会生态系统运行所能实现的均衡程度。网络治理从根本上来看是对人的管理。从表象上来看,“网络治理”是社会行动者(包括个体的或集体的)所采取行动的结果,社会行动决定了社会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生态的健康与否。但是,任何社会行动都是基于行动者的心态而做出的,是社会心态的外化。所谓社会心态乃是社会成员表现出的普遍的社会心理特点,它包括社会情绪、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等等。因此,把握社会行动者的心态是对其行动进行治理的关键。

目前从“依法治网”到“约谈机制”,是从刚性到柔性逐步完善的管理方式。但是,政府对于社会心态的研究和把握是比较薄弱的,特别是对网民在极端情况下的社会心态把握还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对网民社会心态系统、科学的调查研究。

网民心态评估具重要作用

首先,网民心态调查是解决网络舆情“研判”工作的重要基础。网络舆情即指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网民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相关政府对网络舆情日益关注,通过计算机、人工等方式针对一些重点、热点事件进行舆情采集、存储、分析、研判等工作,较好地处置了一些网络突发事件。但是在处置中,尤其涉及到的“研判”问题还存在诸多困惑,甚至是误判。这体现了当前网络治理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缺乏对网络主体(网民)心态的科学认知。

网民心态调查主要针对网民自身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群体心理)两个维度展开,重点关注网民在互联网环境中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内容进行行为表达的心理感知,网民心理来源于社会现实,同时又对社会现实中的行为端产生影响。当前网民心理主要表现为五种主要类型(获取信息、外部沟通、猎奇探究、宣泄减压、从众跟风)和五个主要特征(情绪性、激进性、迷惘性、逆反性、参与性),这些网民类型和特征是舆情“研判”的重要基础。

其次,网民心态调查是认知网络舆情演化的重要依据。当前网络舆情主要表现为两种主要路径类型,消解型和驼峰型(如上图)。前者主要遵循着形成期-爆发期-高峰期-减弱期-消散期的过程进行演变,后者主要遵循着形成期-爆发期-高峰期-反复期-消散期的过程进行演变。

消解型和驼峰型两者的共性都是经过形成、爆发、高峰、减弱和消除的阶段,不同之处是后者出现反复期(这包括单一反复和连续反复),这两种不同路径的发展与网民的心态密切相关,反复期中更多呈现出网民的情绪性、激进性、迷惘性、逆反性、参与性等特征。如当话题在网络生态中产生舆论场和一定影响力时,网民由于好奇的心理开始围观、转发和评论,从而形成焦点事件。当相关利益方开始介入,发布消息、进行处置,尤其当探究出与相关利益方不同的信息时,网民心理被重新点燃,进而推动网络舆情再次产生波峰,舆情发展路径便产生巨大变化,从消解型向驼峰型方向发展。

构建评估体系关注三重点

鉴于以上网民心态调查在网络治理,尤其是网络舆情中的突出作用,网民心态调查需要关注两种时刻、两种方式和两类群体的重点评估。

两种时刻:日常网民议题和危机事件焦点。当前的网络治理理念已将日常管理和危机时刻的管理紧密结合,即“关口前移”——在日常管理中注意防范危机时刻的风险,在危机时刻考虑修正日常管理中的潜在威胁。在这种理念与思维的指导下,网民心态调查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即在日常管理时,网民心态评估关注网民的日常议题;在危机事件时刻,网民心态评估关注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的网民心理特征与变化。由于在危机事件时刻,网络舆情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同时,网民的心态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因此需要加强连续性和历时性的网民心态调查与评估,这些数据将为网络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两种方式:线上数据抓取和线下访谈调查。现代互联网的发达和大数据的兴起,为通过网络舆论的大数据掌握社会心态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技术手段。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提出了三个思维转变: 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通过网络数据抓取的方式,运用大数据的思维,这将为构建科学的网络心态评估体系提供依据。此外,呈现在网络上的内容已经转变为网民的现实行为,但很多心理特征如冰山下的巨大冰体,还没有通过具体行为得以呈现,因此线下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将是网络心态评估的另一维度。

两类群体:网络把关人和意见领袖。针对网络治理除了关注一般网民的心态评估外,网民中的重要角色,即网络把关人(网站中负责信息发布的编辑人员)和意见领袖(在网络中具有舆论影响力的网民)亦不容忽视。新媒体环境中,网站的编辑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其心理认知对信息的发布、传播和舆论引导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网络意见领袖与受其影响者存在于网络社会的虚拟群体,缺少现实的基础和稳定性的联系,是基于共同兴趣而建立,因此涉及到网民的情绪、意见和态度的心理认同在网络群体成员中的意见表达更为重要。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心态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舆情
舆情
还是“看掐架”心态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