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6-05-14李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李骥

摘 要: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它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从中国的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建成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这期间生态博物馆也经历了几代的变革,从中我们得到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在中国,生态博物馆同时肩负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责任,这也是讨论最多的焦点之一,要想使生态博物馆健康良性的发展下去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自然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205-01

一、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

传统的博物馆一般是静态的独立建筑或者建筑群,以专家学者为主体,主要功能是收藏和保护文物、科普教育,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地居民和外来群众,展示的内容多具有文物价值的经过历史沉淀的具体实物遗存,展示方式多为静态的、孤立地陈列于博物架上,脱离原生环境。而生态博物馆是整个特定的社区。社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被原状的、动态的保护在其原生环境之中,主体是经过培训的社区内本地居民,功能也比传统的博物馆要丰富,比如当作资源保护中心,用以保存自然和文化遗存,向外来参观者充分展示自身的特色文化,向外界宣传的同时,促进本地区的发展,便于了解和研究当地居民的过去生活状态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服务对象为社区居民、外来群众、研究学者、专业机构。展示的内容涵盖社区中的一切资源,包括文化和自然的。文化不仅仅是有文物价值的实物遗存,还有传统的风俗等一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时间和空间、静态和动态的有机结合。

与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在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是自下而上的,即由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居民来决定生态博物馆的发展方向,而政府一改决策者的形象,在此起引导和辅助作用,专家则在中间扮演协调者的角色。

二、生态博物馆肩负着保护与发展双重责任

在生态博物馆建设上,中国的大多数原生态社区的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都面临在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问题。首先要准确界定文化遗产的精髓所在,必须让居民对自己的文化遗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使当地居民独特的传统和生活方式得到有益的传承。当然,所有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以促进当地社会发展为目的,找到一条可行的经济发展道路,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本社区特有的文化遗产。

我国生态博物馆大都建在文化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因为专家们看重这些地区十分独特的民族文化。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又给建立生态博物馆增大了难度。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两大问题捆绑起来解决,要同时完成这两大任务,其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在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时提出的《六枝原则》中就有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区居民生活一条,这一点也是我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博物馆的主要区别之一。为完善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实践,应回归生态博物馆的建立理念“整体保护”、“当地保护”、“社区参与”等,实现生态博物馆从根到枝叶的本土化过程。

三、生态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的生态博物馆承载了太多本不应该承载的责任,如扶贫、发展经济等,造成了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尴尬局面。但是说“生态博物馆在中国是失败的”还为时过早,成败还需要时间的考证,未来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应该把居民的主动参与作为核心理念。梭戛生态博物馆作为生态博物馆的“舶来”理念移植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殊土壤的首次尝试。经过中国和挪威政府,中挪两国博物馆人,当地政府和长角苗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再也听不到民族情歌的自然演唱,看不到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感受不到古道热情朴实的民风,那么这还不能算是成功。梭戛生态博物馆本身的探索性质和任务的艰巨性,使得先进的思想和落后的区域经济之间的矛盾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它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尝到了甜头,也付出了代价。

四、如何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生态博物馆

如何做到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着力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是我国现有生态博物馆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最难做到的是在不破坏民族传统的前提下达到改善民众生活的目的,否则便有违建馆之初衷。为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地方政府力求通过民族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来引领旅游消费,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但这显然不应该是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最终目标,否则建馆仅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手段。目前我们的做法也只能是在保护中发展,首先强调保护,着眼于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杜绝短期的经济行为。我们至少应该在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对社区居民在文化知识、科学素养、管理手段、文化自觉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其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其文化的主人。这样的做法,在起步阶段地区经济发展或许会慢一点,但当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和整体素质提高到一定的水平时,保护与发展将进入良性的循环,因为这时生态博物馆的文化产业才真正地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毛俊玉.“生态博物馆只是一种理念,而非一种固定的模式”——对话潘守永[J].文化月刊,2011(10).

[2]金露.探寻生态博物馆之根——论生态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在中国的实践[J].生态经济,2012(09).

[3]姜丽.我国早期生态博物馆的得失与续建研究——以贵州六枝梭戛和花溪镇山生态博物馆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