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踏歌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14冯秀清
冯秀清
摘 要:本文阐述了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踏歌保护传承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踏歌;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157-01
巍山县是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把巍山命名为“彝族打歌之乡”;2008年,国家文化部公布巍山为“彝族打歌之乡”,打歌又名踏歌,是溶歌舞乐一体的民间自娱性舞蹈,也是溶信仰、民俗、族规、技巧、才华为一体的社会文化活动,是彝族恋爱婚姻的桥梁,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大仓镇境内的小三家村委会,新胜村委会是东山彝族踏歌的发源地,而小三家彝族踏歌最具代表性。
一、大仓镇彝族踏歌保护传承现状
彝族踏歌是民间最普及的传统舞蹈,它主要是靠父母辈的口传身授,相传部落时期就相当盛行,多在晚间进行。踏歌时人们以点燃的簧火为圆心,自然围成一圈,在葫芦鳖、笛子的指挥下边唱边跳,正所谓"家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生活离不开水火,彝家人离不开打歌"。
东山彝族踏歌十分讲究规矩,踏歌有具体的日期,而各种时节的踏歌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唱词的套路也十分严格,若有不轨者,轻则警告,重则驱逐出歌场。踏歌时女子舞步庄重典雅,起步时以腰为轴,上下身自然形成"弓"形。男子耍刀,二人成队,回合分明,刀法多变,套路完整,步伐和音乐十分和谐,韵味很浓,踏歌时整体转动的速度比较缓慢。东山踏歌的曲调也比较舒缓,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格,曲调与成套的唱词融为一体,常与舒缓的舞步相配合,富有强烈的抒情性、歌唱性,明显地带有宫廷舞蹈音乐的遗风,演奏打歌调时常用乐器是葫芦笙。不分场合的打歌调,有不同套路的唱词,喜事唱喜调,丧事唱丧曲,东山打歌调通常为四二拍子,且速度以中速居多,强弱节奏交替出现,乐曲多为前后十六分音符的特殊节奏型,音乐形象婉转生动。
由于大仓镇小三家彝族踏歌传承得比较好,2008年,巍文体发【2008】28号关于命名大仓镇凹家村等四个村为巍山县民族民间歌舞传承示范点的通知,把小三家凹家命名为“巍山县民族民间歌舞传承示范点”,并对传承示范点进行挂牌保护及给于资金补助2000元。从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习俗为起点,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传承点要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歌、舞、乐艺术为工作目标,积极组织开展打歌培训及各种比赛,积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地方法规滞后。巍山县还没有制定出《彝族踏歌保护条例》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依法保护彝族踏歌提供依据,使彝族踏歌保护和管理走上法律化轨道。
2.保护意识不强。一是宣传不到位,部分彝族群众未养成爱惜本民族歌舞的习惯,受现代文化冲击,少数年轻人为赶时尚,引进现代歌舞,二是受利益驱使,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即使在家中务农的人,也不爱学习彝族踏歌。
3.保护措施不到位。会彝族踏歌的人,年龄偏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学习,面临人员断层,虽然一部分人在努力传承彝族踏歌,但因缺乏传承人员,所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并不理想。
4.保护资金严重不足。小三家村的彝族踏歌,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由于各级政府尚未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致使彝族踏歌出现人员流失,致使会彝族踏歌的人越来越少,彝族踏歌的传承性受现代文化冲击面临民族文化特色被淡化。
三、保护传承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全村群众保护彝族踏歌的意识和责任
保护本民族歌舞,就是保护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种源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自然景观,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小三家村的彝族踏歌由于较好的突出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旅游观光意义。
2.制定村规民约,地方性法规,保护好彝族踏歌。制定村规民约,利用社会舆论,积极引导广大彝族群众学习本民族的歌舞,让本民族歌舞代代相传,做好彝族踏歌的保护和传承。
3.进一步落实彝族踏歌保护的责任。把彝族踏歌保护责任落实到人,以闭学军为“领头羊”各村推选出1-2名踏歌能手为传承人,每年给传承人一定的资金补助,明确传承人的责任,在节假期日、农闲时负责教授歌舞。在校小学生由老师教授彝族踏歌,课间操时间可以跳彝族踏歌,使彝族踏歌成为一种常态化、制度化。
4.广开渠道,加大对彝族踏歌保护资金的投入。彝族踏歌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它不只是小三家群众自己的事,保护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造福于大仓人民,彝族踏歌保护的投入,必须依靠全镇力量,大仓镇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筹资并投入专项保护经费,加大对彝族踏歌保护工作的投入,设立小三家彝族踏歌保护专项基金,接受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捐赠、馈赠等,推动小三家彝族踏歌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保护小三家彝族踏歌,就是保护一段人文和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种源基因库,保护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主要的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小三家彝族踏歌,必须通过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依靠村规民约、地方性法规,依靠人才传承,通过全民参与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2.
[2]巍山年鉴:大仓部分[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