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中国近年的“现象电影”

2016-05-14李小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李小晗

摘 要:新媒体生态正改造社会结构,重塑电影生存环境,新媒体及其所带来的新思维、新模式,正渗透电影产业链,催生更多“现象电影”,受众对于电影的消费渠道与方式都不断革新,其趋势有利于现象电影诞生。本文最后对“现象电影”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现象电影;文化现象;电影市场;“标准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131-01

所谓“现象电影”,并非一个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概念,只是评论界对于一些“已发全民关注”,且这些电影获得的关注与业界人士对其预估及评价形成强烈反差,所以民间称其为“现象电影”。这种“现象”大概起于《失恋33天》,如今还有已经形成“亚类型”的青春校园电影、小妞电影,愈演愈热的喜剧电影。客观来讲,现象电影有广义狭义之分,这里所讨论的是近年中国大陆电影的弊端问题。

现象电影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既是新世纪以来国产影片创作生产迅速变革和电影市场激烈竞争的一种产物,也是新媒体时代大众影评变计划、普及化和多样化的一种产物。在现象电影的观点里,“严肃、神圣、正义的追求固然是文化的宠儿,但好奇、怪诞甚至无厘头的渴望并非是一无是处。”①

王一川教授在论文中指出电影“时尚性回归”,个人认为,电影之所以拥有这种时尚“本性”,是因为大的“消费社会”的语境,创作举步维艰,“艺术品质”作为评价电影质量的一个标准,起到的作用大不如从前,甚至成了诟病,取而代之的是时尚性元素的应用,消费能力的评估。②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书中说我们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种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舞台。事实证明,真正消磨我们意志的并不是我们所惧怕所厌恶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喜爱所崇尚的事物,也就是大众集体狂欢的第二种情况,这正是说的当下大众文化的“泛娱乐化”。

把娱乐至死的精神放在现象电影中来,有这样的体现。

中国电影制作素来有从众心理,这也是近年来青春电影、跨界导演、喜剧电影盛行的原因,这里我们拿喜剧电影来举例。青春电影被人谈得太多,且近几年的喜剧电影正以一种不可预估的势头狂轰乱炸着中国电影观众的视野。从2012年徐峥跨界导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大热并获得12.4亿的“报复性消费”票房后,中国内陆喜剧电影一发不可收拾,把握住观众想要狂欢的余热,相继拍摄了《煎饼侠》《捉妖记》《夏洛特烦恼》等喜剧电影,或者一些带有浓重喜剧元素的电影,这些电影虽然专业性评价不高,但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它们似乎找准了时代的脉搏,投中国观众之喜好,但明显带有投机痕迹。让人失望的是,中国电影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有意地忽略了电影应有的艺术价值,过分沉浸于商业利益带来的“成功”,在电影全球性的语境下独自狂欢。这是中国电影人急功近利的表现,而如今的中国至少是内陆市场,完全不如想象中那边成熟和完善,也是当今电影市场最需要整顿的地方。

中国电影是在近几年有了量的飞跃,但是只注重量,反而会和一开始想要达到的理想电影生存市场背道而驰。中国社会面临着转型,中国电影也同样需要转型。凡是转折时期的矫枉必然过正,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何在偏离了轨道之后重新回归正途才是关键所在。如今,正视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但我们也应该牢记,电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文化。虽然这种定义可能让言辞流露沉重并且带有教化的嫌疑,但这种矫正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近年来的专业电影人来说,往往只看到电影的商业和娱乐属性,电影是一种商品,但也是附属了文化意义的商品,它带来商业利益,也有传播文化,传播意识形态的价值。

当务之急,是应回归电影工业观念,做“标准电影”。纯娱乐化的电影观显然是错误的,而以中国目前现状,单纯做艺术电影也不符合电影发展规律,那么当务之急便是二者取中。电影“娱乐性”的观念论争,邵牧君先生曾经率先“吃螃蟹”的勇气和先见之明提出过过“电影工业”的观念伦。中国电影关于类型标准的划分,也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便已初步确立。也许,现在不是做精致的艺术电影的时代,但同时“现象电影”又很难复制,几乎不可控,并不是谁都可以当票房“黑马”。折中一下,现在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一种“有着稳定的标准”的类型化电影。要有自觉意识,进而形成衡量电影的“稳定的标准”。这种自觉艺术尤为重要。比如加强电影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重塑内心艺术良知,并提高电影导演的门槛等等。中国电影发展的道路还很长,也终有一日我们会从电影大国成为电影强国。

注释:

①傅庶.被“消费”的大众——近期“现象电影”的文化政治[J].当代文坛,2014(05).

②王一川.当电影回归时尚本义时 ——从“鲜香电影”概念引发的思考[J].当代电影,2014(02).

参考文献:

[1]金悦磊.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之“中国风”现象及给我们的启示[D].北京:外交学院,2014.

[2]贺彩虹.近年来中国喜剧电影的小品化现象及反思[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3]曹书乐.新媒体环境中的“现象电影”[J].当代电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