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品之美
2016-05-14林小晶
林小晶
摘 要:“小”是“小品”的一个特别之处,它是相对于巨幅作品而言的。小品书法在中国艺术的殿堂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一般人认为“小品”适合表现清和雅致,柔和细腻的审美风格,往往带给人们的是轻松的,闲适的美感体验。它不仅装饰了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向世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人们内心的窗子,昭示着一种文人情怀。
关键词:小品;抒情;自由;雅致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81-01
所谓“小品”顾名思义就是小幅的书法作品。那么是不是尺幅小的书法作品都能称为小品呢,要多小呢,是不是越小越好呢。
“小”是“小品”的一个特别之处,它是相对于巨幅作品而言的。小品书法在中国艺术的殿堂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王维云:“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正所谓书画同源,小品书法的规格虽小,却能以小见大,蕴涵无穷的气韵和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小品”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它的关键不在“小”,而在于“品”。“小”指的是它的形式,而“品”则是指向作品内部更为深层的韵味和精神内涵。
形式决定了内容,“小品”由于篇幅小,一般字数较少,多则数行,少则一、两字。这就意味着书法家要在这非常有限的空间里寻找和表达一种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这确实是一大难题。于是,写什么,如何写至关重要。由于受到西方当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当代书坛流行的展览体的冲击,当代书法创作重视视觉表现效果的设计和经营。在内容上精心选取古代著名的唐诗宋词,形式上多以册页、扇面等形式出现,极尽拼接和装饰之能事,现代感强烈,力图做到尽善尽美。然而在外表华美的背后却缺少了一份质朴的真诚和感动。几经修改设计的作品,也许离技巧更近了,却离真实更远了。古人的书法作品多是随感而发,即兴而作,他们没有创作和设计的概念,也不会为了参加展览而写,本真地写,随意地写,自在地写,写的过程也是真情流露的过程。纵贯中国书法史那些深受一代又一代人喜爱的小品书法不正是由于其中充满了生命的真情和感动吗。我们喜欢晋人书法的洁净,却也迷恋于《祭侄稿》的狼藉和散乱,正是那些涂涂改改之处,涵纳了颜真卿最真实的犹豫,冲动,矛盾和不安,也正是这些使得一幅作品充满生机和活力。《祭侄稿》全然是“兴”,字里行间是情的奔走相送,情到笔到,笔意随情意而铺展开来,怎么写也许他也忘了,墨已尽,笔已枯,回过神来,才知道错了许多。
我们所见到的经典“小品”之作,高度都在一尺上下,主要是放在手中或案头把玩的,称为尺牍或手札,内容往往是即兴的,琐碎的,乃至是私人的,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的,起到一种沟通亲朋好友,传递情感和信息的作用。由于这样的生活题材内容,其书写形式便得以闲散自由,散淡不经,这在精神层面上更趋于抒情性,也就更易于艺术表现,延伸到技法层面,这也就是古代流传至今的“小品”多是行草书的原因。相对而言行书和草书是最容易表达书家情怀的书体,它使得书家在书写的时候能更好地将主体的意志和情感融入到字里行间,做到心手相畅。而“小品”本身也是一种更为自由和随意的创作方式,在章法结构上不讲究横平竖直,没有定性,它可以更加地跌宕起伏,笔意随心路铺张开来,信手拈来,天资浪漫。较小和较细运笔幅度和笔触也即时地拉近了书写者和作品的距离,轻挑慢捻总相宜,那种坐着慢慢书写而完全不同于站着书写的心态和手态,它是酣畅淋漓的,同时又是轻松闲适的。
大的东西容易产生雄阔壮美的美感,而优美的东西往往是小的,柔弱的。一般人认为“小品”适合表现清和雅致,柔和细腻的审美风格,实际上它不仅可以低吟浅唱,还可以金刚怒目,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如王献之的《中秋贴》,长约28厘米 ,宽约12厘米,只有三行22个字,却在这样的一个小天地里展开了一个大气象,一起笔就显得胆量开张笔调腾跃,“中秋”两字相连,然后稍作停顿,再一气而下如旋风般卷起“不复不得”,痛快淋漓,“相”字稍作停顿,而后振奋而起直到终了,循环往复,连绵不绝,如长天巨浪,奔流不息,豪气冲天,荡气回肠。又如王羲之的《大道帖》长约28厘米,宽约8厘米,只有两行共10个字,却是势不可遏,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可见小幅式也能体现大精神,一味地求大,然而内心空洞也只能显得格局狭小,气宇不振。我们真正需要充实和壮大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涵养和学识,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小品”才有其可品,可读,玩味不绝的韵味,才有其赖以生存的充满朝气的生命活力。否则就算是装饰的再华美,也不过是空有其表。 “小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自然的人类内心世界,像一场倾诉,从书家到欣赏者。它不仅装饰了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向世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人们内心的窗子,昭示着一种文人情怀。可以说“小品”它带给人们的是轻松的,闲适的美感体验,它不是那种给人照成强大压力和震撼的壁上观,更多的是一种清爽的雅趣,不论是悬挂在居室或是书房,都让人感觉古朴而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