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门神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2016-05-14王强山张浩
王强山 张浩
摘 要:门神是中国古代节庆时驱邪纳福活动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从信伸树木、禽兽等自然物.将它们作为守护门户的神灵,过渡到自然物人格化的形象,并渐渐丧失它原所具有的神性,越来越接近平凡的人间世界。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中的历史人物逐渐取代缚鬼的神灵,民间年画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门神、演变、神荼、郁垒
中图分类号:TS246.57;TS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70-01
说起门神,言而之意就是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粘贴于大门口的年画。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保卫家宅,是汉族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根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
一、门神画的渊源
远在周代时就有根据阶层的尊卑制定的祀典, 所祭之神都是关系到人们居住 、出入、饮食等生活方面的, 而无论哪一级祀典都包括着对门神的祭祀。 最早出现的门神, 即画在门户上用以驱邪的神荼、郁垒、神虎、金鸡等形象。桃木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鬼魅惧怕的神木, 这应与神荼、郁垒在大桃树下捉鬼有关。桃木避鬼的另一说法是古代善射的英雄后羿因后来变得暴虐无道, 被寒浞用桃杖击毙, 因而鬼怪见而生畏。但雕刻和绘画都比较费事和需要技巧, 最简便的办法是在众鬼畏惧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分别挂在门户左右, 形成避鬼的符, 称为“ 桃符”。唐代以后, 特别是宋代,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城市进一步繁荣, 民间年节风俗也日益丰富多彩。宋代在开封及杭州等地每年腊月后即有印制的门神, 钟馗和桃符春贴在年货市场上出售, 宋人著作中也有不少涉及岁暮贴门神的具体记述。元代的门神情况尚缺乏考证。 但明清两个朝代是门神画发展的辉煌时期。 明代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雕版印刷中套色版技术的成熟,给门神画发展、印刷、销售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门神的演变
1.汉代以前。门神形象的形成年代,至今未能确证。门祭起源于图腾崇拜的原始巫术活动,也是 “门神”这一古老民俗的滥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初期,就有了在门上画虎借以御凶的文献记载。
2.两汉至魏晋。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从信伸树木、禽兽等自然物,将它们作为守护门户的神灵,逐渐过渡到自然物人格化。而门神具体形象的诞生,可以看作始于汉朝。东汉出现了两大门神:神荼、郁垒。《山海经》中说:东海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里住着各种妖魔鬼怪。山上有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上住着一只美丽的大公鸡,日出报晓,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拱形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名曰:“鬼门”,那些妖魔鬼怪想出山必须经过“鬼门”。玉皇大帝怕这些妖魔鬼怪出来害人,就派“神荼”“郁垒”二位天神昼夜守卫在大门两侧,发现那个妖魔鬼怪出来害人就将它们捉住绑了喂虎。所以那些妖魔鬼怪见了“神荼”“郁垒”和“桃树”“公鸡”皆畏惧。从这个故事引伸出鬼怪桃木之说。
3.隋唐宋。到了唐朝太宗时期,泾河龙王因跟一算命先生打赌,错行雨布,犯下杀头之罪,唐王重臣魏徵出任监斩官,泾河龙王求李世民向魏徵讲情,太总应允,次日跟魏徵下棋之时,魏徵梦中斩了泾河龙王。从此以后太宗皇帝晚上老睡不着觉,总是听到宫外有奇呼怪叫声。太宗皇帝将此事告于群臣,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自告奋勇愿到宫门口为太宗守夜驱鬼,于是这两员大将披戴盔甲、手持兵刃在宫门口守了一夜,太宗却睡了个安稳觉,时间长了,太宗皇帝感到两位爱将太辛苦了,太宗就命人将秦琼、敬德这两位大将的画像贴于门上是为“门神”。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较大的进步,城市繁荣,市民活跃,节目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驱鬼辟邪巫术心理和吉祥喜庆节日庆贺的需求,促使门神画年画艺术趋于成熟。宋代的门神形象不仅有神荼、郁垒这一对传统形象, 还有武士番将、文官大夫等世俗形象, 还有美人仕女形象。门神形式多变, 题材广泛。
4.元明清。门神发展到元代,在宋带门神的基础上又吸取了辽金的造型,大多戴盔披甲,满髯持剑,。而战国四公子形象作为门神的出现则是元代门神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随着全真道的传播,道教的影响也逐步扩大,吕洞宾、汉钟离等均陆续作为门神形象而出现,进一步丰富了门神体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时代,社会经济较前代有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清代,门神民俗风气也空前浓厚,门神造型的样式繁多。有历史将军、英雄门神;在民间对于“来年”寄予 “厚望”,祈求幸福生活的心理需求,有进宝守财之意的文官门神;望子成龙是中国百姓的最大愿望,进而有 “五子登科”、“带子随朝”等门神,取其迎祥纳福之意,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结语
门神的演变是符合每个时期当下社会的状况,门神画无论怎样发展我们不能把它慢慢的遗忘。纵观我国民间门神崇拜的源流,我们不难看出:门神崇拜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观念,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低下的生产力水平限制的产物;门神崇拜的目的由最初的消极辟邪逐步演变为后期的以积极祈福为主,具有强烈的生命功利色彩,折射出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纯朴敦厚的民族情感。
参考文献:
[1]殷斐然,殷伟.中国民间俗神[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2]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