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陶刻文化

2016-05-14佘奇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陶刻装饰

佘奇志

摘 要:紫砂壶上雕刻出真、草、隶、篆诸体,秦砖、汉瓦、钟鼎、甲骨、竹简、写经各种书法源流,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白描、工笔、写意等国画技法,极大增添了紫砂壶的艺术感染魅力。

关键词:陶刻;装饰;陶刻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44-01

最早的陶刻装饰,见于元末明初的隐士孙道明(字明叔)所刻“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早期紫砂刻字一般是在壶底作署名落款用,且日渐风行,但这只是紫砂壶雕刻的雏形,还谈不上雕刻装饰工艺。直到清代乾嘉年间,茶事兴盛,紫砂茗壶以简括大方之形、淳朴典雅之色和安逸恬静之态吸引了社会上精于品赏的书画金石家及文人墨客,他们纷纷在紫砂出样定制的同时,挥毫饰壶。随着文人的参与合作,逐渐将雕刻的部位移到壶腹,镌刻简单的铭文与诗句,之后更发展到刻画或书画同时铭刻。

一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千古绝唱,道出了作为中国特有工艺品的紫砂壶的独特魅力。作为鉴赏紫砂壶的“泥、形、工、饰”四要素之一的装饰工艺,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沉淀,其形式和手法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装饰方法便是陶刻。现如今,陶刻技艺已经无可厚非地成为衡量紫砂壶的准绳之一,通过在紫砂壶上雕刻出真、草、隶、篆诸体,秦砖、汉瓦、钟鼎、甲骨、竹简、写经各种书法源流,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白描、工笔、写意等国画技法,极大增添了紫砂壶的艺术感染魅力。

紫砂陶刻装饰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推嘉道年间“曼生壶时期”。“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字曼生)以博大精深的艺术胸怀积极参与及倡导壶上金石文化艺术。他经常构思出样,由杨彭年等人施工造壶,他与一众幕友撰词、书画并铭刻。由于陈曼生的倡导及一批金石书画家的参与,打开了紫砂壶步入艺术殿堂的通道,推动了紫砂陶刻的发展和紫砂壶艺的繁荣,发扬光大了紫砂艺术。

陶刻艺术体现了陶刻者的艺术修为紫砂陶刻手法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彰显出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紫砂陶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且刻字要横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刻画要刻得有来龙去脉,做到结构相称,刀法分明。因此陶刻艺人在用刀时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刀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出传神韵致。

陶刻艺术除了需要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技巧外,更需要艺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书画技能以及人格气质相辅相成,根据紫砂壶造型及表面肌理协调,将陶刻内容和画面、布局、书法、刀法等密切融合,通过对意境的追求体现陶刻艺术存在的价值,即讲究形、神、韵的一致。徐秀棠大师曾说过:“我在饰壶时,要随壶撰写切茗、切壶、切情的铭文和寻求逸趣横生的款识以外,还得考虑入壶、入铭、入格的画面安排。”当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享用者品茗赏壶,余甘留舌之时,定能细细体味铭文刻画的意境,以及陶刻艺术带来的精神享受。

陶刻艺术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从陶刻艺术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形成,必须产生于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必须倚借文人墨客的参与,紫砂壶陶刻艺术的形成同样如此。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属于人数较少的特别阶层,他们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喜欢通过书画、诗词、文章等艺术形式充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层次。通过在器物表面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满足自赏的需求,经历过这些文人之手的紫砂陶刻作品便具备了鲜明的文人特质,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使紫砂壶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艺术佳品。

陶刻艺术蕴含了极高的鉴赏价值,鉴赏是指人们通过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内在涵义。紫砂陶刻艺术正是一种融中国文学艺术和书画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特有的艺术形式,人们在鉴赏的时候可同时欣赏到不同艺术融合带来的美感。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一句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作为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壶将精湛的工艺和古典文化相结合,既是方便实用的品茗佳器,又是一种非常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再经过陶刻大家的锦上添花,更具传承传世之价值,非常值得藏家选择收藏。

紫砂壶陶刻历史渊源悠久,历经数代艺人努力探索和创新,积累至今,才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新时代的陶刻艺人必须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道德修养,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具生命力的作品,把这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传承下去。陶刻艺人必须具备创作的激情和创新的精神,既要保留传统紫砂物件的美观、大气,又要与时俱进,彰显这个时代的特色。

陶刻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一件作品时,往往会结合作品的造型进行整体构思,使之与造型融为一体,去表达一个主题或抒发一种思想感情,表现一种艺术感受。鉴赏者不仅可以从所刻书法绘画中得到直观的美感享受,还可从中揣度、感受陶刻者在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

参考文献:

[1]姚迁.宜兴紫砂陶艺[M].台北:台湾南天书局,1982.

[2]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北京:文汇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陶刻装饰
◆ 装饰线条
装饰线条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鲤鱼旗装饰坠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装饰圣诞树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