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紫砂艺术工艺造型
2016-05-14蒋晓平
蒋晓平
摘 要:紫砂器的制作技艺。紫砂成型大致分为手工成型,石膏模成型,转车模成型,滚压成型,塑压成型,注浆成型等。手工成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大类。
关键词:紫砂;造型;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35-01
宜兴紫砂造型艺术之所以能独领一代风骚,主要原因之一是历代艺人在继承中不断充满和赋予时代感、新颖感,体现出紫砂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相互依存的渊源关系。
紫砂艺壶,它那千变万化的壶艺造型,是由它一整套独有的成型制陶工艺制成,这套成型制作工艺又是经历代艺人手脑并用,智慧劳动创造的结晶,是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精益求精的工艺制作技法。据文献记载,紫砂壶的草创期,是由金沙寺僧“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吴骞《阳羡名陶录》)
紫砂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独”字,即独具风貌、独具匠心和独辟蹊径。只有这样,才能区别于其他文化艺术,区别你、我、他。紫砂造型艺术在体现我国陶瓷文化中把握时代的脉搏,按照艺术的规律与方法,在构思和制作中表现宜兴紫砂所独有的风格。紫砂艺壶造型:“方非一名,圆不一相”,千姿百态、层出不穷,真可说是一座壶艺术造型的宝库。人称“连环画之父”的贺友直大师,曾深有感慨地说:“音乐艺术,有丰富的七调八音、升降号、高低度、几拍子等基因,给音乐工作者创作出数不清的美妙歌曲和乐曲。绘画艺术,有纸、墨、笔、色彩多功能的条件,给作者创造出浩涵广博、美好的画图。紫砂壶,就只是壶身、壶盖、壶咀鋬三个组成部分,经陶艺家的构思、操作、创造出那么多的款式,真是不易”。
紫砂器的制作技艺。紫砂成型大致分为手工成型,石膏模成型,转车模成型,滚压成型,塑压成型,注浆成型等。但是高档的紫砂艺品,仍是以传统的手工为主。手工成型独具表面平整无结痕线条周正,装饰利落等优点。 手工成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大类。
“打身筒”法适用于圆形类产品,将泥料打成泥片,放在转盘上,用手工拍打成空心体壶身,在粘接上用手工搓制成的壶嘴、把、颈、脚、并加制壶盖,以至作品胚体完整。“镶身筒”法是将泥料打成泥片,按设计意图,配成样板,依样裁成泥片,镶合而成,然后加工成壶胚。不管是“打身筒”还是“镶身筒”,都需要在壶胚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加工。精加工必须做到把壶胚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筋瓢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脱手则光能照面。所以,好泥做好壶,还要有好的工手相配。特别是在底部和口盖的处理上有它的独到之处。而且口盖的配合尤为重要,圆器要求口盖通转,盖面稍大于口面,方形盖要求四面吻合,八面平稳。筋纹器要求面面相通,吻合紧密。至此可以看出紫砂器甚为精密,瓷釉器相对来说笔者认为比较难做到这一点。
接着是紫砂器的装饰,紫砂壶的工艺美不仅在于造型,而且在于装饰。通过雕刻、填泥、铺砂、纹泥、金银丝镶嵌、书法绘画等技法,使紫砂壶更具文化韵味。 一壶在握,边品茗,边赏艺,直令悠悠忘俗。宜兴的紫砂壶装饰手法多样,精彩纷呈。紫砂壶从视觉效果来看,大致可分为“光货”和“花货”还有“筋纹器”三大类。“花货”造型大多为像形壶,取材于大自然的万千物象,本身就已经千姿百态,一般勿需装饰。借着紫砂艺人精湛的工艺技术塑造出的各种典雅的样式,利用在壶的把,嘴,盖,纽上出神入化,让人耳目一新。
现代紫砂艺术是通过现代人去感受,去联想的。同一事物,因人而异会得出不同的感受。比如,以梅花为题材的紫砂工艺品,也许有的人感到寒冷凄苦;有的人领悟到恣肆生机;有的人感到争芳斗艳;有的人品味到孤芳自赏。所以我们要力求紫砂造型艺术迎合现代人的各种审美要求和情趣,把一切寻常的东西成为独特的美。宜兴紫砂造型一般讲求对称和平稳。而有些人喜欢在无对称中寻找美的意境,在夸张中寄托写实的内涵。张守智教授与汪寅仙高级工艺师合作的“曲壶”,把几何形体造型表达的至善至美。此壶呈提梁款式,吸取“蜗牛壳”旋曲趋势,线条清丽而有不失流畅和端庄,使紫砂壶在形体的变幻中脱俗得趣,注入艺术魅力。
最后要谈的就即壶的款识。紫砂壶的署款,素来非常讲究。它不同于一般作品的自属图章戳记式的格局。因壶艺的韵致格调和书法绘画艺术同传,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鉴赏紫砂壶款有两个意义: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一是欣赏镌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讲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艺之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给每一位壶艺爱好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刘汝醴.江苏紫砂工艺的发展[M].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印行,1976.
[3]李敏行.紫砂新鉴[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