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造型艺术与鉴赏
2016-05-14朱小燕
朱小燕
摘 要:宜兴紫砂逐步溶集造型、泥色、金石、书画、雕刻诸艺于一身,与诗、书、画相结合,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较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在观赏中悟出大自然的美景在紫砂壶上的展示。
关键词:紫砂;艺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31-01
宜兴紫砂茶壶大体属于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古朴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不经将书画印融为一体,而且使他成熟了,升高了。文人画家虽然推崇唐宋的王维、苏轼,实际上真正大发展是在明清两代。如果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如果把文人画家所追求的那一套移到紫砂壶上,何止是一把仅仅是能盛水的茶壶呢?一人角度说,如果你带着文人艺术的眼光看紫砂茶壶,却容易将他视为一幅画,一幅文人画,或者说它是文人画的一种形态,这是紫砂壶升高之后的内涵,也就是它的人文所在。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与大自然最亲近,即使是创造一件物品,也要体现这种人文精神。有人把中国画解释为“水墨画”,把山水画理解为“风景画”,可能太表面了,同样如果把紫砂壶单纯当成壶,也可能太表面了,宜兴素有“陶都”之称,在制陶的品类中不论是历史之久,还是功用之强,比紫砂见长者不少,如“堆花”的龙缸,釉色淋漓的“宜均”都是很有特色的。
宜兴紫砂自北宋以来,除了继承已有的成就外,根据时代生活需要、文化发展特色以及工艺美术水平,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品种。至明代,宜兴紫砂的发展得到更多文人学士的参与,成为士大夫阶层饮宴斗茶之高雅名器。宜兴紫砂逐步溶集造型、泥色、金石、书画、雕刻诸艺于一身,与诗、书、画相结合,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较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在观赏中悟出大自然的美景在紫砂壶上的展示,古往今来,多少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艺术家都喜欢亲笔书画、镌刻定制,“壶随字贵,字随壶传”,成为陶艺中的瑰宝。
自然界给予紫砂造型艺术以丰富的课题。不少紫砂艺人以诗人般敏锐的心眼,善于在创作中利用偶然的掌握大自然中鱼、鸟、水、云等物像的象征符号,巧妙的融置于紫砂形体之中,把自然之魂与艺术之魂交织在一起,成为超越实体界的隐喻之美,饱含艺术情趣。比如,竹子是紫砂造型中的不朽题材,要突破先人的造型艺术,赋予新的情趣和感官则是大家的追求。顾绍培制作的“高风亮节壶”把潇潇翠竹的神韵溶如紫砂造型之中,坦然如洒脱健壮的男子汉。把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碟”的情棕跃然壶上,引人遐想,发人幽思。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大千世界,洋洋万物,可以激起创作的狂热,涌动的流水、散具的云团、断岸的危岩、灵性的生物……都可以从紫砂土的塑造中追求超脱的神秘,在火的升华中蜕化出活泼跃动的生命。
李碧芳创作的“绿水浪壶”,想个形态仿佛是一朵拍岸的浪花,亲吻着礁岩,沐浴着春光,应顺着潮流。壶用绿泥制作,铺砂装饰。壶盖的滴子是一朵越出水面的浪花,界于似像非像之间,静中有动,体现流水的原始混沌中那难以言表的美,有气势、有力度。这就是紫砂造型中所追求的文化艺术效果。自然的伸缩和造型的放大,缩小的概念又有不同,伸缩是指壶器皿造型的轮廓,整体的或局部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方向压缩和扩张而构成新的造型.还有抽象形,线运动,自然变幻的启示来构成造型,如天上云的变幻,烟的萦绕,奇石,山川,水浪的波纹和花纹,线纹走向,纹乱线组合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以灵感.而得到造型的启发.其次造型有动人的神态,紫砂壶形制取裁确定后,以工艺艺术的手法表现其神态,其中一个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是以变化的方法来处理。
可是,为什么只有紫砂独爱青睐呢?主要是有文人参与,历代文人吟咏紫砂壶的名句有,汪文柏的“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汪森的“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饮其德者,心恬神宁”,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砂新品泛春华”,欧阳修的“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连清代的宜兴县太爷也乐此不疲,有人为之著书主传;制壶的艺人也与文人交游。这都说明,它在文人艺术中已经形成良性循环,也是它能够升温的重要原因。紫砂的造型艺术可以说是博采众长。集我国民间工艺文化之大成,把木雕、漆器、玉石、石刻、镶嵌、青铜器以及秦砖汉瓦的技艺,熔古铸今。宜兴紫砂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同时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
在造型艺术中通过借鉴其他民族工艺文化,来更好的反映紫砂陶淳厚、古朴、典雅的东方民族特色。鲍仲梅制作的“宝鬲壶”,就是借鉴古代陶鼎的形象,构思而成,通过银丝镶嵌装饰,重新塑出一个似鼎非鼎的茶具,在厚实稳重的外型上让人得到雄浑古朴的感受。这壶在古典、象征、立体中显示出混沌而清明,抽象而具象的形体。在反朴归真中赋予新的意义。这把壶于1987年5月收藏陈列于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又如何挺初的“蟹篓茶具”,吸取竹编、玉雕、镂刻和陶型技艺,融为贯通。这套茶具以江南渔民的蟹篓为题材,壶体竹编纹饰,壶盖雕琢成镂空的蟹篓盖状,上面爬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蟹,成为一幅立体的“蟹趣图”。这套茶具1987年在香港展出之后,就被香港茶具文物馆视作现代珍品而收藏。
参考文献:
[1]高英姿.紫砂名陶典籍、宜兴紫砂艺术文化丛书[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2]山谷.中国紫砂大师(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李敏行.紫砂新鉴[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