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剑父、高奇峰艺术风格的异同

2016-05-14周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剑父异同艺术风格

周姗

摘 要:本文以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二高”的绘画艺术风格为论题,试图从绘画题材、艺术思想、表现技法及具体作品赏析等角度入手,探索并分析高剑父、高奇峰艺术风格的异同,以此对20世纪中国美术界崛起的“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画派做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高剑父;高奇峰;艺术风格;异同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19-01

在20世纪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虽社会动荡不安,但是在美术方面却呈现出似20世纪世界美术那般“群星耀眼,辉煌灿烂”的景象。京津派、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三大画派犹如中国画坛的中流砥柱,纵横南北,相互辉映;又各自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呈现在中国美术领域中,对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画派”,引领“折中中西,融汇古今”的“新国画”运动,区别于传统中国画,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岭南画派艺术风格概貌

岭南画派是由“二居”(居巢、居廉)的弟子陈树人、高剑父及其弟弟高奇峰三人所创立,人称“岭南三杰”。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岭南画派是最早提出“中西结合”,而且将其“折衷主义”思想付诸在其艺术实践中。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画家们,高举着“艺术革命”的旗帜,宣扬其“折中中西,融汇古今”,坚持创作“新国画”。岭南画派画家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引用到中国传统绘画中,希望汲取众家之所长。在创作中,岭南主张深入自然,注重写生,作品不仅仅以岭南地区特有的动、植物和风景为绘画题材,而且紧随时代,发掘具有社会性的和新颖独创性的绘画题材。体现在具体创作手法中:在绘画构图上,力求“胸贮五岳,目无全牛”的无法之法,在用笔用墨上,继承了从岭南地区“二居”处学习来的“没骨法”,采用“撞色、撞粉”的绘画方式描绘事物,融合西方、日本绘画技法,开创了形象写实、水墨淋漓、色彩鲜丽、柔晕净染的绘画风格;在用色上,在随类赋彩色的基础上加入自然光色原理,使画面色彩大胆,鲜艳明丽;在绘画材料方面,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尝试中西方各种绘画材料,以求不同的画面效果。

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和高奇峰,兄教弟学,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为岭南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虽同出一家,都主张“折衷中西”的“新国画”,但他们二人的绘画艺术风格却略有不同。

二、高剑父、高奇峰艺术风格的异同

(一)绘画题材上的异同

高剑父,他幼年坎坷,却又在打杂做工时不忘画画。在机缘巧合下,拜师居廉,又在伍德彝家中苦修多年。先后因人相助,到澳门学习,游学日本,学习西方绘画。半生投身国民革命,一生融于艺术革命。他在绘画创作中,另辟蹊径,自成一格,引领着整个岭南画派的发展。在绘画题材上,高剑父敢于创新,积极拓展,将新兴事物比如汽车、飞机、舰船、坦克、大炮等现代机器和马路、公路、铁路等近现代自然人文景致,直接呈现在画面之中,突破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主张兼容并蓄,多姿多彩的绘画题材。高剑父1922年所作《林荫桥影》、在1936年所作《电台残照 》 及抗战时所作《东战场烈焰》等作品都是其积极创作题材新颖绘画的具体现。即使是画传统的绘画题材,而高剑父力求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绘画手法进行描绘,例如其作品《鸡升茅店月》,兼用历代山水画家几家画法,力求扬长避短。

高剑父和高奇峰,作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共同倡导“新国画”,都提倡绘画题材要紧随时代和现实生活,这是二人绘画题材上的共同之处。如果说高剑父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的一把“利剑”,而高奇峰则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的一座雄伟“奇峰”。高奇峰早年跟随其兄长高剑父学习绘画,因此间接地师承了居廉、居巢的“撞色、撞粉”的绘画技法和“没骨”画风。随后在留学日本期间,高奇峰又学习到西方写实素描及焦点透视等绘画技法,眼界更开阔,便中西合璧,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在绘画题材上,高奇峰的作品不像高剑父那样画很多新兴事物,而是较多绘画翎毛、走兽、花卉等。此外,高奇峰特别喜爱画雄狮猛禽,例如?《唯我独尊》 (1915年作)、《一声长啸谷生风》(1931年作)及多幅老鹰图,表达内在思想。

(二)思想观念上的异同

从岭南画派“折衷主义”和“新国画”的思想方面的推动和践行层面上来说,主要是“二高”中的高剑父,他引领创办《时事画报》和《真相画报》,在期刊中以其自身的绘画创作,不断地宣扬“新国画”思想,主张“艺术大众化,大众艺术化”等艺术理念。高奇峰虽然也参与其中,创作一些花鸟画,但其在“新国画”建树中的思想观念上却略不胜其兄长高剑父。岭南画派另一创始人陈树人有言:“改进艺术之任,子为其奇,我为其正,奇峰执中”。高剑父在其思想观念上较为开放,接受知识更多元化,创作变革幅度较大,大胆创新题材,坚持“无法为法”之章法,表现事物,主题直接鲜明;而高奇峰则提倡富有美感的教化,多创作雄鹰、猛虎等飞禽走兽,多隐喻象征手法,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虽注重万物的自然之美和灵性之美,以中国画之所长,但受以西方绘画的影响而更加趋向“写实性”。高奇峰在“新国画”创作中,画面取舍时稍欠个性。他总能在折衷中西中找出一个平衡的支点,从而更加完美地使其绘画作品表现出“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三)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高剑父和高奇峰二人绘画都源自“二居”,然后去日本留学,二人很多绘画作品的表现手法最大的相同点是在“撞色撞粉”的基础上,融合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手法,在作品中加以光影效果。然而,高剑父的绘画极具有才气,其绘画表现手法简练直接,奇拔苍拙;而高奇峰的绘画则有静气,其创作多以形传神,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如图1为高剑父创作的《海鹰》,画面气势雄伟,以侧锋斧劈皴出苍劲的山石,加以苍苔点点,显现在险恶环境下的蓬勃生气。崖石下海涛凶涌,浪花肆溅;而雄鹰却展翅迎风击浪,豪气冲天。图2则为高奇峰所作《枫鹰图》,作品表现出一老鹰倚枫而栖,神态若有所思。老鹰头朝下,形神自然得当。与其兄高剑父不同的是,高奇峰对画面的处理,笔法更加精致巧妙巧,他对充分利用撞水法,处理树干和树叶,使树干立体化,且具有有水彩画和没骨法的效果,而树枝两边颜色深中间颜色淡,笔法工秀且富有变化。

如上二图展示,即使是描绘相同的事物,高剑父与高奇峰虽师出一家,但其对物象具体的表现手法也略有区别。高剑父、高奇峰的绘画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他们其它的作品中也依然可见。

三、结语

高剑父和高奇峰虽学习绘画的经历大致相同,而且共同持有国画革新的理念,但二人无论是绘画题材的选择还是思想观念上亦或是绘画表现手法上等都有一定区别。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高剑父和高奇峰二人在艺术风格上的大异其趣,恰为岭南画派的艺术增光添彩。研究高剑父、高奇峰二人艺术风格的异同,在一定意义上不仅仅利于笔者对高剑父及高奇峰二人的绘画有着更深入的领悟,同时有助于笔者对岭南画派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卢辅圣.朵云——岭南画派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朱万章.岭南近代画史丛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4]高美庆.岭南高氏兄弟画艺[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艺术馆,1995.

猜你喜欢

高剑父异同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高剑父的“折衷”美术教育历程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澳门美术研究综述
春睡梦先觉——纪念高剑父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展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